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目的:观察肿瘤抗原致敏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治疗各类晚期恶性肿瘤的不良反应,初步观察其治疗疗效。方法:91例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恶性黑素瘤、肾癌、乳腺癌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入组,均符合试验的纳入组及排除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单采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育成DC,用抗原致敏后制备成DC疫苗回输,每周回输1次,3次定义为1个周期。结果:91例患者共接受96个周期疫苗治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肌肉酸痛、皮肤瘙痒、胸闷及一过性全身无力,大部分为自限性;76例进行疗效评价,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及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病例,治疗后稳定(stable disease,SD)31例,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45例,临床获益率40.8%;85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患者中位达进展时间(median time to progression,mTTP)为2.6个月,生存时间为0.9~30.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1年生存率为9.2%。结论:肿瘤抗原致敏人DC疫苗治疗各类晚期恶性肿瘤耐受性良好,亦可见临床获益,疫苗临床应用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CT和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且在CT或MRI表现中伴颅底骨质破坏的50例鼻咽癌病例,分析各种骨质破坏的类型及构成比。[结果]50例患者中,CT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29例、蝶骨体21例、翼突基底部11例、岩尖8例、蝶骨大翼7例、翼内板12例、翼外板12例等;MRI显示颅底骨质破坏依次为枕骨斜坡42例、蝶骨体31例、翼突基底部18例、岩尖14例、蝶骨大翼14例、翼内板4例、翼外板4例等。在显示枕骨斜坡、蝶骨体骨质破坏方面MRI阳性率高于C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鼻咽癌颅低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CT可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碱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XRCC1)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230例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为试验对象。取患者治疗前抗凝外周血,提取有核细胞DNA,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检测XRCC1 Arg194Trp,XRCC1 Arg399Gln 和APE1 Asn148Glu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在单纯化疗或放疗的患者中,治疗敏感和不敏感的患者XRCC1、 APE1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放化疗联合治疗组中,XRCC1基因型与疗效无显著性相关,但APE1(Asn148Glu,T/G)位点与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在Ⅲa和 Ⅲb无胸膜浸润组,携带有G/G或G/T基因型的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的可能性是携带有T/T基因型患者3.25倍(P = 0.043)。结论 APE1 Asn148Glu位点可能是一个依赖于临床分期的放化疗疗效预测的指标,APE1野生纯合型148 T/T(Asn148Asn)可能是Ⅲa期和Ⅲb期无胸膜浸润NSCLC放化疗敏感的标志。  相似文献   
54.
对用循证医学方法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疼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癌症病人超过700万,51%~62%的病人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40%为轻度疼痛,30%为中度疼痛,30%为重度疼痛。对于大多数晚期肿瘤病人来说,所面临的最大痛苦就是疼痛。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32篇发表资料的综合分析指出:70%的晚期癌症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每年至少有350万癌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热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均符合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单采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育成树突状细胞,将抗原致敏制备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回输患者,回输前1 d使用  相似文献   
56.
周陈华  邓清华  马胜林  陈勇  叶鸿  王宝强 《医药导报》2006,25(10):1011-1012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春瑞滨(NVB)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先给予两个周期的NP方案[NVB 25 mg·(m2) 1,第1,8天;顺铂 30 mg·(m2) 1,第1~3天]诱导化学药物治疗,3周为1周期;第2周期结束后2周开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6~15 MVX射线,总量 60 Gy/30次,6周完成。 治疗组在放疗期间加用NVB增敏治疗,NVB 6 mg·(m2) 1,每周星期二、星期四各1次。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1周开始再用NP方案化疗2个周期。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完全缓解13.3%。部分缓解60.0%,总有效率73.3%。对照组完全缓解10.0%,部分缓解56.7%,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3 a的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66.3%,36.7%和23.3%,对照组分别为46.7%,26.7%,16.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长春瑞滨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放射增敏作用,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及自身免疫抗体情况,为相关临床研究和完善质量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疾病类型分为单纯性不孕患者为Ⅰ组,单纯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Ⅱ组,子宫内膜合并不孕症患者为Ⅲ组;另选择同期来院行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分析以上各组妇女抗体免疫阳性率以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情况。结果Ⅲ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明显比其余各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患者与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的E_2、PRL、T以及INS水平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对照组血清中PRL水平显著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其他类型不孕症者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的血清激素和自身免疫抗体异常,差异显著。临床上可以将上述激素和抗体检测视为诊断此类疾病的依据,利用这种方式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组(50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毫克/次,1次/天)与多西他赛组(50例,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结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吉非替尼组的局部控制率与总有效率(44. 0%、68. 0%)均高于多西他赛组(20. 0%、54. 0%),P均0. 05。吉非替尼组患者治疗后QLQ-C30问卷的整体功能评分高于多西他赛组,且特异症状评分低于多西他赛组P 0. 05。吉非替尼组患者治疗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多西他赛组(P 0. 05)。吉非替尼组的副作用发生率(14. 0%)略低于多西他赛组(16.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吉非替尼优于多西他赛。  相似文献   
59.
胰腺癌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及热疗。目前尚无标准的胰腺癌非手术治疗方案。本次研究采用单纯放疗、放化疗及放疗加热疗治疗的43例胰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ROI为临床常用配准框,5个局部解剖区域(包括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1~C3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为配准框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不同解剖区域配准条件下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在3个平移方向,ClinicalROI摆位误差在(0.17±0.17)cm以内,5个局部解剖区域摆位误差范围在(0.25±0.28)cm以内;其中C1~C3区域摆位误差与ClinicalROI区域的一致性最好,两者在X轴、Y轴、Z轴平移方向均呈极强相关(r=0.81、0.83、0.81,均P<0.05)。根据不同解剖区域统计的摆位误差值计算3个平移方向外放边界,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外放边界需要>0.5cm。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不同,临床定义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需要考虑局部摆位误差和解剖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