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嵌顿性脑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去大骨瓣减压同时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的联合减压手术方法治疗28例GCS 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中晚期脑疝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双管引流和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CT定位,床边锥颅双管引流术治疗5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33~76岁,平均51.6岁。入院时收缩压20~33kPa,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41例。CT示血肿量15~180ml。其中幕下7例,血肿量为15~60ml;破入脑室系统31例。嗜睡13例,浅、中度昏迷32例,重度昏迷11例。单侧瞳孔散大3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缩小4例。1.2手术方法:采用CT定位,用卡尺测出血肿在头部的体表投影,标记血肿量最多层面的中心部位和患侧侧脑室前角两点,单纯性血肿则取前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国人头颅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颅骨有关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颅脑CT扫描结果阴性的 1 0 7例受检者 (年龄 1 7~ 89岁 ,平均 4 7.0 5岁 ,男 1 0 1例 ,女 6 9例 )的影像资料 ,排除颅脑病变和先天性畸形。测量头颅前后径、横径、岩矢角的角度、枕内粗隆及筛骨鸡冠的高度。计算头指数 ,并对头颅分型 ,分析头型与所测解剖结构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中长头型 1 2例 (7% ) ,中头型 5 5例 (32 .4 % ) ,圆头型 1 0 3例(6 0 .6 % )。 3种头型之间岩矢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而枕内粗隆和筛骨鸡冠的高度在各头型间差异无显著性。头颅指数与枕内隆突的高度呈负相关 (P <0 .0 1 ,r=- 0 .2 0 1 ) ,与岩矢角的大小呈正相关 (P <0 .0 1 ,r =0 .4 8)。结论 :国人头型以圆头型居多。头型与颞骨岩矢角及枕内粗隆的解剖学特征存在一定相关性 ,是影响颅脑CT扫描影像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在CT仿真内窥镜下的显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在螺旋CT仿真内窥镜 (VE)和常规冠状位扫描图像上的显示特点。方法 :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传输到工作站上 ,然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VE成像 ,调节阈值 ,观察窦口 鼻道复合体等解剖结构 ,测量必要的参数。结果 :鼻甲、鼻道和窦口 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窥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 ,骨性解剖显示尤其清晰 ,VE和冠扫两种方法的显示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因VE显示级别较高 (秩和大 ) ,所以VE的显示效果优于冠扫。钩突、筛泡、半月裂和筛漏斗在VE和冠扫图像上的显示率基本一致 ,额隐窝、鼻额管的显示率较低。结论 :VE显示在评价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有助于放射科及耳鼻咽喉科医师更好地认识其特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CTangiography)在肾细胞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名肾癌患者的术前CTA影像资料,CT血管造影术图像与手术组织学分期使用2010年AJCC的分期标准,比较CT血管造影术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对两者之间的分期的一致性进行评估,使用Kappa(K)检验统计。结果CT血管造影术与组织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分别是T分期(K=0.87),N分期(K=0.40),M分期(K=1.0),57名患者被准确的分期,5例肾细胞癌被过高评价,1倒过低评价。CT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识别所有的有静脉癌栓的肿瘤患者6例:肿瘤肾外供血2例,肾动脉变异3例。在N分期中CT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评价淋巴结受累者42例占总数的74%,11例过高评价占总数的19%,4倒过低评价占总数的7%。结论肾脏CT血管造影能有效区分肿瘤的各个分期,还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及肾脏动脉的变异及基本病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脊髓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脊髓出血性病变患者(病变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二维扰相梯度回波T2*加权(2D-MERGE T2*WI)、FSE T1WI及FSE T2WI扫描。32例病例均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包括脊髓挫裂伤2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6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4例。比较分析SWI及2D-MERGE T2*WI、常规FSE T2WI对脊髓出血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0例脊髓挫裂伤患者常规FSE T2WI均显示水肿征象,其中4例脊髓挫裂伤在SWI、2D-MERGET2*WI、常规FSE T1WI及FSE T2WI均未见出血征象,8例脊髓挫裂伤仅在SWI显示出血征象,另外8例脊髓挫裂伤、6例脊髓动静脉畸形、2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脊髓星形细胞瘤伴出血在SWI显示低信号出血征象较2D-MERGET2*WI及常规FSE T2WI更敏感。结论:3.0T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脊髓出血性病变比常规MRI更敏感,可作为脊髓出血性病变MRI检查重要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27.
目的:将众多设备产生的各种图像连入医院医学影像归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统一各种图像格式,充分利用PACS的优势,达到快速复合诊断的目的.方法:基于医学数字影像与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标准的PACS被应用,医院中设备型号各异,遵循的标准也有所不同.PACS的基本结构包括成像设备、图像采集工作站(图像获取计算机)、PACS服务器、图像诊断T作站和网络,重点分析了DICOM网关在PACS中的应用,各种文件格式,提出了DICOM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结果:通过DICOM网关可以方便地进行文件格式转化,对各种设备产生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和一体化的智能管理传输和存储.结论:DICOM网关的接入,可以实现各种格式的文件在PACS中的统一管理和快速共享.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中1.5T MR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良性淋巴结增大病人15例及鼻咽癌病人37例进行常规MR及多b值DWI检查,对不同b值的DWI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对不同b值下良、恶性淋巴结ADC值的ROC曲线进行记录。结果:b=800 s/mm2时鼻咽部变形小,图像背景抑制充分,伪影少,周围软组织与病灶具有较好的对比度,小淋巴结显示清楚;鼻咽癌、良性淋巴结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随着b值增大均呈下降趋势,8种b值下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原发灶向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性淋巴结与转移性淋巴结相比较,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800 s/mm2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定效果最好,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2%。结论:1.5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能有效鉴别淋巴结性质,b值取800 s/mm2时,DWI图像具有较好的质量,且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定诊断效果最好,可在临床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心率与最佳重建时相的关系,并评价心率对最佳重建时相下图像质量及可诊断率的影响。方法:104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GE Optima 680)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回顾性重建R-R间期10%~90%期相,间隔5%。按心率分为3组(A组≤65次/分,B组65~80次/分,C组≥80次/分)。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三大主要分支图像质量按5个等级进行评分。结果:心率≤65次/分,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的最佳重建时相为65%~75% R-R间期;65<心率<80次/分,RCA、LAD和LCX的最佳重建时相分别为45% R-R间期、75% R-R间期、45%或75% R-R间期;心率≥80次/分,RCA、LAD和LCX最佳重建时相为45%或50%或55% R-R间期。除A、B组间LAD和LCX的可诊断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任意两组间的可诊断率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心率水平,回顾性心电门控64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RCA、LCX和LAD有不同的最佳重建时相。随着心率的增加,最佳重建时相下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率降低。  相似文献   
30.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 ,目前临床上内固定方法较多 ,但存在着术后需要石膏固定制动 ,治疗时间长 ,易影响关节功能等问题 ,特别是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多段及邻近关节的骨折 ,上述问题尤为突出 ,有的甚至无法进行内固定。我院自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北京 30 4医院与富乐科技公司生产的FG系列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折 6 8例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性 5 9例、女性 9例 ,年龄 12~ 5 4岁 ,平均 33岁 ;6 8例中交通事故 4 2例 ,压砸伤 9例 ,跌伤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