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血时一般患者都选择粗、直、比较充盈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桡静脉等。但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差,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采血不易抽出足够血量,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还有一些是肥胖患者和长期输液的患者,也很难在周围静脉找到可供采血的静脉。  相似文献   
32.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的著名方剂,首载于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后亦被载于《医宗金鉴》、《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组成;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逆所致的目赤头痛、胁痛口苦、耳痛耳鸣以及肝胆湿  相似文献   
33.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409-1410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以及姜枣组成。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变化而成,原方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重用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方名仍称温胆,但功用实为清胆。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乃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进一步加强了清胆的作用。本方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该证临床表现颇为多彩,诸如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以及癫痫等等,  相似文献   
34.
清胃散出自《东垣十书.兰室秘藏》咽喉牙口齿门,由当归、黄连、生地、牡丹皮、升麻组成,原是治疗“因服补胃之药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痛满面发热大痛”的方剂。方中黄连清胃热、泻心脾之火;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以生地、牡丹皮凉血清热滋阴,当归养血和血、消肿止痛;升麻散火解毒,与黄连相伍,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降,并为阳明经引经药。五味相合,共奏清胃与凉血之功。本方治证,凡是由胃热或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诸症,均可异病同治,收效颇佳。现不避贻笑大方,谈一点临床应用体会。1牙宣何某,女,43岁,主妇。2006年8月4日就诊。主诉: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0多年,经常齿衄、鼻衄,近日牙齿出血,刷牙时尤多,余无不适,舌红、苔薄黄腻,脉细。牙宣属于胃热,治以清胃凉血,清胃散主之:石膏30g,生地15g,丹皮12g,升麻、黄连各10g,7剂。8月25日二诊:服上药牙宣止,停药1周亦无出血,今因尿色深,腰酸,处方:升麻、黄连各6g,丹皮12g,生地、杜仲、续断、黄芪各15g,7剂,嘱服用2周。9月19日三诊:服药期间腰酸愈,无齿衄。按语:齿为肾所主,而上下牙床属阳明大肠和胃经所属。《血证论.齿衄》强调:“牙...  相似文献   
35.
介绍并采用一种基于信息熵的不确定条件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探讨中医证候与季节关联的复杂性问题,为中医干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将871例乙肝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按发病季节进行分类,然后统计各个季节不同证候的发生次数,建立评价表,利用信息熵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经过实例计算,对中医乙肝肝肾阴虚证在不同季节气候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序,发现乙肝肝肾阴虚证在夏季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在春季3、4月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结论:不同季节对中医证候的演化具有一定影响,能为中医临床诊断和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在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教学中,坚持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设立"萌芽计划"科研基金、开设专题学术讲座、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等措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7.
桥小脑角微血管减压手术入路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桥小脑角微血管减压手术提供针对性的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10具甲醛固定尸体标本,模拟侧卧手术体位,经乙状窦后入路,行解剖测量,测量双侧共计20侧。结果手术入路中深部相关结构距骨窗(乙状窦横窦移行处)的距离:面听神经出脑干区为(4·11±0·37)cm,三叉神经入脑干区为(4·47±0·42)cm,两者间距为(0·68±0·16)cm,小脑水平裂中点与前方骨壁的距离(代表桥小脑角池的宽度)(0·26±0·10)cm,小脑绒球最高点的垂直高度(0·34±0·09)cm,岩静脉在手术入路中与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区密切关系,小脑腹侧面与神经根关系密切的血管主要为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结论在桥小脑角微血管减压术中,骨窗的位置,桥小脑角蛛网膜下腔的宽度,小脑绒球的大小,岩静脉的位置等为入路中重要的解剖学标记。脑神经周围的动脉、静脉等结构与脑神经的位置关系与脑神经的压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将25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肝胆湿热(A)、肝郁脾虚(B)、肝肾阴虚(C)、脾肾阳虚(D)和瘀血阻络(E)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A型ALT、AST、TBiL及IgG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脾肿大率低于其他证型(P<0.05);B型仅次于A型,即ALT、AST显著高于除A型以外的其他证型(P<0.05),脾肿大率也相对较低;E型的特点是脾肿大率高,IgG值为最高(P<0.05)。HBeAg阳性率有在实证中较低而在虚证中较高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肝脏不同的病理变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搂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39.
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继承为本、创新为魂的理念,二十余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致力于提升中医药人才教育的质量。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实习环节质控、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等举措,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并成为学校“一体两翼”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成效显著,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检查已确定为异位妊娠的55位患者的超声二维以及彩色血流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14例超声声像图可见到典型孕囊回声;4例可见类似孕囊回声;37例为混合型包块回声,在包块附近或周边探测到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