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评估输尿管镜下双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11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双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随访3~15个月。结果:11例患者术前精子计数为(1 463±128)×104/ml,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6~28 min,平均(19.4±1.1)min,术中无出血,无肠管及血管损伤。术后无需用镇痛药,术后第1日下床活动,第3日出院,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精子计数为(2 609±208)×104/ml,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中未见精索静脉曲张复发,无睾丸萎缩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双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较快且具有简便易行、微创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2009年8月为1例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施行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2min,术中出血50ml,未增加另外的手术通道,术后3d出院。结论: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3.
中国首例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进行相关术前评估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尝试进行中国首例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操作经验。方法 2011年11月9日,我科完成1例单孔多核通道(TriPortTM)经腹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左侧)切取术。供者,女,59岁,体质指数(BMI)21.6 kg/m2,术前血肌酐45μmol/L。术前核素(99mTc-DTPA)肾功能检查:左肾50 ml/min,右肾56 ml/min。受者,男,41岁,BMI 19.5 kg/m2,与供者为母子关系,术前血肌酐1 446μmol/L,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拟行肾移植术。取脐水平线上方经腹直肌纵行切口约5 cm,供肾动静脉及肾脏完全游离后,在髂血管水平离断输尿管和生殖静脉,将肾脏装入取物袋(EndoCatchTMBag),分别离断肾脏动静脉后,迅速将标本经原切口取出。结果在不增加任何额外切口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50 ml,热缺血时间3.8 min。供肾动脉长度3.6 cm,静脉长度4.5 cm,输尿管长度13 cm。皮肤切口关闭时长度为5 cm。供肾移植术中再通血流后,色泽良好,20 s后即有尿液排出。供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2.5/10、1/10、0/10,术后未使用任何止痛药物,第4天出院,无任何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受者术后12 h、24 h、2 d、3 d、4 d、5 d、6 d、7 d、出院前、术后1个月血肌酐分别为:475、282、148、145、117、100、103、98、80、84μmol/L,恢复顺利,术后第10天出院。结论初步经验表明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行、有效。术后供者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完成的病例数较少,仍需进一步临床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44.
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膀胱单孔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总结初步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7~80岁,平均(72.3±4.61)岁,体质指数18~29kg/m2,平均(22±3.81)kg/m2;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19.9~116.9ml,平均(74.3±27.9)ml;IPSS评分20~35分,平均(27.1±4.89)分;残余尿量18~1 000ml,平均(308.3±283.6)ml;6例术前最大尿流率3.5~15.7ml/s,平均(8.42±4.09)ml/s,4例因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及1例因梗阻性肾衰未行尿流率检测;术前PSA水平2.31~12.15ng/ml,平均(6.41±2.89)ng/ml,PSA>4ng/ml的6例患者术前穿刺结果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麻醉成功后,于脐下做2cm皮肤切口,切开白线,上推腹膜,显露膀胱顶部,在膀胱镜监视下,放置单孔多通道套件,撤出膀胱镜,连接气腹机建立气膀胱空间。置入5mm一体式腹腔镜,以可弯剪刀沿外科包膜内缘游离并剜除增生前列腺组织,经单孔套件取出。缝合膀胱裂孔后,留置导尿,并留置耻骨后引流管自切口引出。结果 1例因放置单孔套件失败,中转开放行耻骨上前列腺剜除术。其余10例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20~210min,平均(155±30.1)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355±288.1)ml,仅1例术中输血1 200ml,无其他严重并发症。10例单孔腹腔镜下切除组织12~76ml,平均(36.8±20.2)ml,术后病理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冲洗2~4d,平均(2.7±0.95)d,术后1~4d拔除耻骨后引流管,平均(2.4±0.92)d,术后住院5~11d,平均(7.1±1.73)d,2周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访1~3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6.4~26.9ml/s,平均(23.2±5.59)ml/s,残余尿量10~67ml,平均(38.3±13.7)ml,IPSS评分为1~4分,平均(2.1±0.86)分,排尿均正常,无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单中心的初步经验表明,经膀胱单孔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安全、有效、可行,且创伤小,但确切疗效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5.
46.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问题,已引起全国人民的重视.我省1981年第二届眼科学术会议对此作了专题讨论.一、视力不良发生率视力不良的情况(附表):重庆等6地、市检查64,851人,其中视力不良(1.0以下)者,13.030人,  相似文献   
47.
张悦  罗文彬 《眼科研究》1995,13(3):209-211
由可治角膜病所致盲眼者通常采用角膜移植手术使之复明。每年应提供的眼球数目对以提供角膜为基本职能的眼库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可治角膜病发病率的计算,推算出每年眼库应提供眼球的基本理论需求。并对影响发病率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四川省眼库中心每年提供大于一个发病率的眼球数,即2733只眼,为减少现存可治角膜病致盲眼的基本数目。而其他因素可影响眼库的实际建设。  相似文献   
48.
国内常用牙科X线机(以下简称牙科机)多为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国内外产品,由于当时人们对X线危害认识不足,这些机器防护性能差,不仅患者局部受照皮肤的照射剂量大,而且眼、腮腺、甲状腺等对放射敏感的器官均可能落在有用射线束内或散漏射线束内。为了保护患者,我们研制了集光锥筒、颈围项圈、平面防护板等防护器材,并进行了试用,现将其防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针刺如何迅速得气,对于临床治病非常重要。从辨证、守神及刺法三个方面来阐述针灸医师在临床治病时如何使针刺迅速得气。辨证,包含辨病证、辨体质及辨形志三方面,主张"得气之要先辨证";守神,突出医患共同守神的重要性,强调"得气之本在守神";刺法,重视以辨证为前提、以守神为本源,聚焦"得气之标看刺法"。  相似文献   
50.
为了加强我省放射防护工作的监督管理,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从1992年起,我们在全省实行了"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和"放射性同位素工作许可登记证"制度。下面就"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申请表"的设计和发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