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5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283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349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846篇
内科学   484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3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595篇
综合类   1808篇
预防医学   857篇
眼科学   127篇
药学   763篇
  6篇
中国医学   794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再手术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相关问题。方法:我院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40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术后疗效不佳或症状复发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根据其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再手术原因,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经前路手术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1)伴有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因素时,只选择部分压迫重的节段行减压融合15例;(2)经前路多节段(≥3个节段)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继续退变,出现新的脊髓压迫表现及椎间不稳定9例;(3)伴有OPLL时,行部分节段前路减压融合后,病变呈进展表现,产生或加重对脊髓的压迫8例。经后路手术者再手术的原因为:(1)后路减压节段不够5例(包括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2)后路减压不充分3例。再手术后随访1.3~2.7年,平均2.1年,所有患者脊髓功能获得一定的提高,JOA评分改善率为51.3%。结论: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病例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椎管狭窄因素仍然存在,经后路多节段(5个或以上)减压手术治疗可彻底去除颈椎管狭窄因素,有效解除脊髓前、后方所受的压迫,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以神经精神性狼疮或狼疮脑病为检索词,检索2000年~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选取其中有关临床分析及诊断的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神经精神性狼疮发生率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15.1%,男女性别比约为1∶12,平均年龄31岁。神经精神症状以头痛(40.4%),癫痫发作(32.9%),意识障碍(21.8%),精神行为异常(12.8%)最多见;其他临床症状有发热(62.2%),关节疼痛(46.0%),面部红斑或皮肤损害(34.7%),肾损害(20.7%);脑电图约61%异常,颅脑CT有45.8%局灶或弥漫异常,MRI有66.7%弥漫性异常;抗核抗体阳性率49.2%,抗双链DNA阳性率33.4%。结论神经精神性狼疮以青年女性多见,常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抗体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23.
SPECT行^99Tc^m—MDP骨扫描显像对肿瘤病人术前检查评价手术可行性,术后检查明确病情分级,及不明原因的骨痛病人是否有骨质反映性病变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由于核素显像是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可早期发现病变,敏感性高,且比相关影像学检查(DR或CT)发现病变早于数月,以至于经常出现同日SPECT检查报告与DR或CT检查报告不一致,  相似文献   
24.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前列腺增生(BPH)病理生理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和30例有膀胱出口梗阻的BPH患者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BPH组前列腺组织中iNOS呈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前列腺的上皮细胞及上皮下组织中,间质平滑肌组织中均为阴性;对照组的膀胱壁、膀胱颈部和前列腺组织中均无iNOS阳性染色。结论:iNOS仅在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提示它参与了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5.
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结果表明,木贼高,低剂量组,安妥明组均有显著阻止高脂饲料升高大白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作用,表明木贼对大白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其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26.
刺激视上核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钾离子透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指标,观察了电和化学刺激视上核(SON)对大鼠痛阈(PT)和电针(EA)镇痛的影响。电刺激SON后,PT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0.001),电刺激SON后电针足三里,镇痛效应明显提高,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电刺激SON的近旁部位(0.5—1mm)对PT及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后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都明显对照组,也有明显的量效关  相似文献   
27.
北京市1989~2002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1989~ 2 0 0 2年共诊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脊灰 )(VAPP) 2 0例 ,其中首次服苗VAPP 18例 ,接触服苗VAPP 2例。所有病例均 <2岁 ,<6月龄病例占 85 %。男女发病之比为 9∶1。每年VAPP发生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VAPP总发生率为 1 2 0 / 10 0万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投放量或 1 5 9/ 10 0万剂OPV接种量 ,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 13 18/ 10 0万剂首次服苗量 ,接触服苗VAPP发生率为 0 16 / 10 0万剂OPV接种量。监测结果表明 ,北京市VAPP发生的危险性高于中国其它省份和其它许多国家与地区 ;免疫缺陷和 /或肛门周围脓肿可能是VAPP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中国当前尚未改变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情况下 ,为减少和避免VAPP的发生 ,必须加强接种前儿童病史询问和体检 ,严格掌握接种禁忌证 ;同时要加强对VAPP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8.
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奎一  徐雷 《黑龙江医学》2003,27(3):220-22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问题。方法 对我院 1996~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的 6 6例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6例中治愈 6 2例 ,好转 3例 ,死亡 1例。术后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肺感染并发症高达 9.1%~ 10 .6 %。结论 高龄患者对急性胆囊炎手术一般都能耐受 ,早期手术及防治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9.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所以治痿必以之为首重。笔者以针刺阳明经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痿证一例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马××,女,32岁,双下肢瘫软不用。查:形体瘦弱、双下肢肌力零级、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燥结、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乃为感受温热,毒邪令肺热叶焦,不能布送律液以润泽五脏致四肢筋失所养弛缓不收成为“痿证”。取穴:肺俞、脾俞、太冲、环跳、阳陵泉、悬钟、委中.足三里、条口、承扶、三阴交、髀关、治瘫4、5、6及头针双运动区上1/5。以上穴除肺俞、脾俞平补平泻之外,余穴均强刺泻…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传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动物模型。方法:小动脉夹夹闭肝总动脉15分钟后松开动脉夹,手术5天后的大鼠,分别在随后的第1天和第5天,予25%CCL4花生油溶液6ml/kg体重腹腔注射,第二次CCL4天后处死所有动物;对照组则单用两次CCL4,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血清指标ALT、AST、HA显著上升;肝组织HE染色病理观测,肝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PT—PCR检测Ⅰ、Ⅲ型胶原、TGF—β1、Snmd3mRNA表达显著增强。结论:成功启动大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信号传导路,该模型实用价值高、制作相对简单、耗时少、成模比例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