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515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132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67篇
外科学   301篇
综合类   933篇
预防医学   44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41篇
  14篇
中国医学   433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用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效果及并发胰腺和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0年5月入院行ERCP的30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资料和既往病史等,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ERCP治疗后,取石成功率为97.33%,37例(12.33%)患者术后并发胰腺和胆道感染,其中术后胰腺炎(PEP) 20例,胆道感染17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体重指数(BMI) 28 kg/m~2]、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多次插管、插管时间 60 min以及胰管显影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胆管结石病史、胆管治疗史以及胆管中高位梗阻为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需加强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估,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患者在集中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时未佩戴防护眼镜,只穿着长袖工作衣和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每天14:30~17:30),3小时内连续监测36只紫外线灯管。监测仪器为UV-B型紫外辐照仪。其监测波长254nm,响应时间1秒,距离1米,环境温度(20±10)℃,湿度<80%。监测结束3小时后,开始出现双眼肿胀、剧烈疼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且布满血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甲苯达唑治疗鞭虫感染的作用。选择腹泻超过2周,乙状结肠镜检在直肠粘膜发现鞭虫的严重感染者3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14,女16;年龄2~14岁,大部分为4~7岁。甲苯达唑剂量:每天2次,每次100毫克,疗程3天。服最后一剂后48小时做乙状结肠镜检查。如粘膜仍有鞭虫存在,再用甲苯达唑3天。不论虫卵数多少,继续用药直至直肠粘膜鞭虫消失。疗效评定标准:(1)完全治愈腹泻停止,直肠粘膜未见鞭虫,大便虫卵计算为0;(2)好转:腹泻停止,直肠粘膜未见鞭虫,虫卵数<10个/毫克大便;(3)无效:继续腹泻,直肠粘膜可见鞭虫,虫卵数>10个/毫克大便。结果:经第一次3天治疗后,虫卵数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长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长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418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长度>20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长度,分入短支架组(124例,植入支架的长度<20mm)和长支架组(294例,包括植入支架的长度为21~<29mm、29~<36mm和重叠植入支架),比较两组PCI的手术特点、术中急性并发症和随访12~18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长支架组的载脂蛋白(Apo)B水平、ApoB/ApoA1比值、重度吸烟和糖尿病的构成比、危险因素个数均显著高于短支架组(P值分别<0.05、0.01)。长支架组Gensini积分、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升高阳性率,以及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冠状动脉球囊后扩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术中急性分支血管闭塞和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加重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短支架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冠状动脉长支架植入的手术难度大,术中操作复杂,易发生术中并发症,但长支架植入后的近中期疗效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多数牙先天缺失患者的人类成对盒基因9(PAX9)、同源盒基因1(MSX1)、中轴抑制蛋白2(AXIN2)突变位点,为该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口腔专科检查(含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家系调查;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PAX9基因的外显子1、2、3、4,MSX1基因外显子1、2及AXIN2基因外显子2、3、4、5、6、7、8、9、10、11,通过对分段PCR纯化产物进行测序,并结合系谱图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同时,通过病例-对照实验(先天缺牙组5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对突变位点AXIN2G1807C与先天缺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的祖母和外祖父为兄妹关系。口内检查以及曲面断层片发现先证者为无牙牙合,仅见左侧下颌升支处有一阻生牙影像,其余家庭成员牙齿数目发育正常。均未合并其他组织器官的先天发育异常。先证者及部分表型正常者分别发现3个已知突变位点,分别为AXIN2外显子6第1365位A变为 G ( rs9915936),外显子7第1807位 G 变为 C (rs145353986)以及外显子8第2062位 C 变为 T ( p. Leu688Leu)。 PAX9、MSX1未见异常。病例组和对照组间AXIN2G1807C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XIN2c.2062C>T突变可能是导致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多数牙缺失的危险因素之一。 AXIN2c.1807G>C与此类疾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3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94例(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42例和颞中回入路亚组52例)和保守组38例,随访6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疗效。结果:保守组死亡率55.26%,手术组死亡率26.60%(外侧裂-岛叶入路亚组为23.81%,颞中回入路亚组为28.85%),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30)。手术组中GOS 5分0例,4分33例(35.11%),3分22例(23.40%),2分14例(14.89%),1分25例(26.60%);保守组中GOS 5分0例,4分5例(13.16%),3分5例(13.16%),2分7例(18.42%),1分21例(55.26%);2组4分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死亡率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价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医临床路径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并诊断为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实施临床路径分为临床路径组(23例,年龄1~18岁)与对照组(20例,年龄1~18岁),分别评价2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路径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3030.16±412.35)元,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3543.24±502.25)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路径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为(10.45±2.38)d,非路径组为(12.11±2.8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66%,非路径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路径组总有效率高于非路径组。结论: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临床路径可减少平均住院总费用,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旁路移植的动物模型,比较建立各种动物模型的手术结果。方法将36例兔分为:P1组、P2组、C组,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兔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模型。P1组:将2~3 cm长的颈外静脉远近端倒转后端侧吻合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上,结扎两吻合口间的颈总动脉。P2组:与P1组不同的是动脉离断后与倒置的静脉行端端连续吻合。C组:将同样长度的颈内静脉倒置后应用cuff管技术移植于颈总动脉。比较三组血管吻合技术的手术时间、吻合口术后即刻及4周时的通畅率,4周后静脉桥血管内,中膜增生情况。结果三种实验动物均无死亡。P1、2组动物手术时间相当,但较C组手术时间长(P<0.05)。三组手术中出血量相当(P>0.05)。Cuff技术制作的动静脉吻合口,大小相对固定,不容易形成手术技术的吻合口狭窄;缝合法,技术要求较高,缝合不当、打结过紧可直接导致吻合口狭窄,以端端吻合的狭窄率最高。4周后缝合法比cuff技术的吻合口管壁增生更加明显,吻合口发生狭窄的比率升高,cuff技术与端端吻合差异明显(P<0.05)。静脉桥血管体部的内膜及中膜增生程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uff技术制作兔颈总动旁路移植模型容易掌握,吻合口不易狭窄,适用于研究静脉桥血管体的病例生理变化。而缝合法手术要求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高,但更近于临床,对研究吻合口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了解黄浦区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为政府制定老年人群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上海市肿瘤监测系统导出的数据,分析2010年上海市黄浦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情况.结果 老年人群肿瘤发病率为1 007.9/10万,发病顺位前5位:肺、结直肠、胃、肝和胰腺;死亡率为979.5/10万,死亡顺位前5位:肺、结直肠、胃、肝和胰腺;老年人群肿瘤的1年生存率为36.0%,5年生存率为22.0%,中位生存期为345.9 d.结论 老年人群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生存率低,中位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