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对比分析Star-容积内插屏气检查(Star-VIBE)序列及常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IBE)序列胎儿脑图像质量。方法 对81名妊娠中晚期孕妇分别行Star-VIBE序列(自由呼吸)及常规VIBE序列MR体部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中胎儿基底核及脑白质部位SNR及CNR,并比较胎儿脑沟回、基底核及丘脑、脑室系统、小脑及脑干部位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胎儿基底核及脑白质部位Star-VIBE序列图像的SNR、CNR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1)。胎儿脑沟回、基底核及丘脑、脑室系统、小脑及脑干部位Star-VIBE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VIBE序列(P均<0.01)。结论 Star-VIBE序列扫描获得的胎儿脑图像质量好于常规VIBE序列,显示胎儿颅内结构更清晰。  相似文献   
92.
76例肺转移瘤CT非典型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76例肺转移瘤患者的CT非典型征象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临床资料:76例肺转移瘤患者,男43例,女33例;年龄16~82岁,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93.
目的应用MRI探讨鼻咽癌侵犯舌骨上颈部筋膜间隙的规律及其与肿瘤T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200例,在治疗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结合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新修订形成的"鼻咽癌2008分期",观察鼻咽癌对舌骨上颈部各筋膜间隙的侵犯情况及其与T分期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鼻咽癌的生长规律。结果 (1)鼻咽癌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200例)、咽旁间隙(180例)、咀嚼间隙(139例)、咽后间隙(125例)、椎周间隙(119例)、颈动脉间隙(57例)、腮腺间隙(14例)、下颌下间隙(2例)、面颊间隙(1例)。(2)鼻咽癌T1期8例(4.0%)肿瘤仅局限于咽黏膜间隙;T2期34例,其中64.7%(22/34)肿瘤突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咽旁间隙;T3期61例(30.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61/61)、咽旁间隙(100%,61/61)、咽后间隙(77.0%,47/61)、咀嚼间隙(68.9%,42/61)、椎周间隙(67.2%,41/61)及颈动脉间隙(37.7%,23/61),下颌下间隙、腮腺间隙、面颊间隙及颈后间隙均未见侵犯征象;T4期97例(48.5%)肿瘤对舌骨上各筋膜间隙的侵犯率依次为咽黏膜间隙(100%,97/97)、咽旁间隙(100%,97/97)、咀嚼间隙(100%,97/97)、咽后间隙(80.4%,78/97)、椎周间隙(76.3%,74/97)、颈动脉间隙(35.1%,34/97)、腮腺间隙(14.4%,14/97)、下颌下间隙(2.1%,2/97)及面颊间隙(1.0%,1/97),颈后间隙未见受侵征象。(3)鼻咽癌向单侧及双侧侵犯率分别为30.2%(58/192)和69.8%(134/192)。结论鼻咽癌对于周围的舌骨上筋膜间隙侵犯中,以咽旁间隙侵犯率最高。颈后间隙是唯一未受侵犯的舌骨上筋膜间隙。肿瘤向周围生长的模式为:向侧方浸润多于向后方,向后方浸润多于向侧后方,向双侧浸润明显多于向单侧浸润。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以无线整合型MR放大器(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行颞下颌关节(TMJ)高分辨成像的价值。方法 采用头颈联合线圈、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分别对16名健康青年人行双侧TMJ扫描。观察2组图像TMJ关节盘前带、中间带、后带、前附着、后附着及双板区、关节腔及髁突骨质,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估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纳入15名受试者。相比单纯头颈联合线圈,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显示TMJ关节盘前带、中间带、后带、前附着、后附着及双板区、关节腔及髁突骨质更佳(P均<0.05),图像中TMJ关节盘及盘后组织的CNR、SNR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采用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可提高MRI显示TMJ质量。  相似文献   
95.
96.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心肌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心肌T2值,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2-mapping对急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36例患者,招募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CMR常规检查、延迟增强和T2-mapping序列成像。根据延迟强化(LGE)结果将心肌炎患者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测量对照组、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T2值,在LGE阳性组强化区域同一层面测量强化区域和远离强化区域的T2值。对照组与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 T3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心肌炎组和对照组、LGE阳性组强化区域和远离强化区心肌的T2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炎组T2值[(75.46±8.05) ms]明显高于对照组[(65.21±11.78)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GE阳性组[(76.96±8.41)ms]、LGE阴性组[(70.23±3.71)ms]平均T2值均大于对照组[(65.21±11.78)ms],LGE阳性组平均T2值大于LGE阴性组,LGE阳性组同一层面强化区平均T2值[(78.00±3.44)ms]高于LGE阳性组非强化区平均T2值[(72.03±4.89)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炎患者T2值升高,CMR T2-mapping能够通过测量心肌组织的T2值来定量评价心肌水肿的范围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97.
继发性纵隔血肿三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生于纵隔的继发性血肿非常少见 ,我院近年来收治 3例 ,临床资料完整 ,现总结报告如下 ,旨在探讨其CT诊断价值。例 1 男 ,2 8岁。从 10m高处跌下后 2天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左下肺呼吸音稍弱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胸廓挤压征 ( -)。胸片示左侧液气胸 ,少量胸腔积液 ,肺压缩约 10 % ,未见肋骨骨折。诊断为“闭合性左胸外伤液气胸”。 10天后复查胸片见液气胸吸收好转 ,左纵隔旁见 4cm× 3cm大小中等密度团块影。CT平扫示气管隆突下方层面降主动脉左后方有一直径约 2 .5cm的圆形肿块影 ,密度中等 ,边缘光滑 (图 1) ,建…  相似文献   
98.
原发性无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42岁。体检发现左腹部包块 2年入院。查体无特殊。血儿茶酚胺定性阴性 ,2 4小时尿 17 酮皮质醇、尿 17 羟皮质醇和醛固酮均正常。腹部B超示包块大小为 8.3cm×5 .6cm× 3 .9cm ,KUB +IVU尿路未见异常。 2年前体检B超提示腹膜后包块 5 .3cm× 3 .6cm× 2 .5cm大小。CT检查 :平扫左侧肾上腺及肾区见一巨大软组织密度块影 ,最大截面 10cm ,与肾脏相连 ,中心CT值 3 9HU ,周边CT值5 5HU(图 1)。增强扫描 ,肿块周边部位明显强化 ,CT值 75~10 1HU ,包膜较完整 ,左肾受压变形 (图 2 )。CT诊断 :左…  相似文献   
99.
病例资料 男 ,3 2岁 ,双膝关节及双髋关节疼痛 4年余 ,近日来逐渐加重。常规心肺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骨密度测定值略偏低。体查 :双髋关节及双膝关节运动自如 ,无异常软组织肿胀及红肿现象。X线平片示双侧髋关节及双侧掌指关节、双侧膝关节均可见散在分布直径为 0 .5~ 1.5cm、圆形或卵圆形斑点状、或雨珠状致密阴影。病灶在髂骨、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坐骨、膝关节、胫骨上段、平台下方、掌指骨上分布不均匀 ,形态大小不一 ,密度较均匀 ,无骨膜反应 ,斑点病灶未见明显融合现象。CT平扫显…  相似文献   
100.
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方法及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MS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可见肿块,14例密度不均,8例肿瘤内出现钙化,12例呈形态不规则,13例肿块边缘模糊不清,6例瘤内呈“半岛状”瘤结节,5例瘤周呈“强化残圈”征,10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较准确地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