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患者22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无术前尿瘘等合并症,均为单纯性单处阴茎部尿道狭窄,其中医源性狭窄14例(63.6%)、感染性狭窄2例(9.1%)、特发性狭窄6例(27.3%)。术中均从腹侧纵行切开尿道狭窄段,先采用游离口腔黏膜做狭窄段背侧嵌式修补,腹侧采用纵行阴茎带蒂皮瓣(Orandi皮瓣)覆盖修补,留置16F或14F硅胶尿管,3周后拔除尿管并行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术后最大尿流率≥15 mL/s且不需要尿道扩张等外科干预可视为手术成功。结果:本组患者年龄平均52.6(18~73)岁。患者尿道狭窄均位于前尿道阴茎部,长度平均5.3(2.5~10.0) cm,术前平均最大尿流率6.7 mL/s。口腔黏膜取材长度平均5.5(3.2~10.5) cm,阴茎皮瓣长度平均6.0(3.5~11.0) cm。手术时间平均225(150~420) min,术中平均估计失血量53(20.0~110.0) mL。采用颊黏膜19例(86.4%), 舌黏膜3例(13.6%),其中双侧颊黏膜取材5例(22.7%)。平均随访20.5(5~51)个月,术后6个月平均最大尿流率21.2(15~32) mL/s。术后尿瘘形成1例、再狭窄2例,手术成功率为81.8%(18/22), 2例再狭窄患者1例再次行尿道成形术后治愈,另1例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术后感染2例,表现为尿道口脓液溢出、阴茎肿胀,对症处理后治愈。局部皮肤坏死1例,给予保守治疗成功。尿瘘患者行瘘修补术后治愈。结论:口腔黏膜背侧游离移植结合阴茎带蒂皮瓣腹侧覆盖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阴茎部尿道狭窄22例平均随访20.5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1.8%,临床效果明确,适用于严重前尿道阴茎部狭窄且局部阴茎皮肤状况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2.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3.
邱阳  郭燕丽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重庆医学》2008,37(4):345-345,347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值与球囊导管测量的ASD直径的关系,评价ASD直径的各种测量方法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全组共32例,均于心导管检查前1周内接受TTE检查,以测量到的ASD直径的最大值作为该ASD直径的TTE测量值。32例均于心导管术中以球囊导管测量ASD直径并以此作为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结果ASD直径二维超声测量最大径(19.5±8.9)mm;球囊测量最大径为(21.3±8.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好。结论应用TTE可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球囊测量并不优于TTE。  相似文献   
104.
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总结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 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 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王海东  蒋耀光  杨康  林一丹  王如文  邓波 《重庆医学》2008,37(4):337-339,F0002
目的构建肿瘤凋亡基因Fas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研究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Fas基因表达的阻抑作用,探索Fas/FasL途径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3条Fas siRNA对应模板DNA序列,退火处理后克隆至pGCsi-U6质粒,构建重组质粒pSi-Fas。将pSi-Fas转染人肺癌A54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as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pSi-Fas构建成功,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Fas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Fas siRNA表达质粒pSi-Fas能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Fa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6.
107.
手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对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 ,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采用预治疗后 ,有些病例又可获二期切除。经过手术切除复发的肝癌还可以再次手术切除 ,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 5年生存率。迄今 ,医学界普遍认为 ,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最有效方法。只有肝切除术治疗肝癌 ,才能使病人无瘤生存 ,而且 (1,3,5)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疗法。1.早期小肝癌的手术切除 :小肝癌的早期手术切除仍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的主要途径。小肝癌局部切除与肝叶切除相比 ,前者 5年生存率虽低于后者 ,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普通综合大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延安大学300名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想学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占91.33%,但仅有48.00%的学生接受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93.67%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获得相关知识,82.00%的学生认为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开展方式不够有吸引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普遍偏低。对大学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学专业、接受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想学习相关知识、农村户口类型的学生得分较高。结论 大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偏低,但学习需求强烈,高校应普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09.
于强  朱简  王海东  高濛  郑兴珍 《中医杂志》2011,52(5):402-404
目的观察麻黄汤加味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体温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奥司他韦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麻黄汤加味颗粒剂治疗,疗程3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和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体温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起效时间快于治疗组,治疗组解热时间早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汤加味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继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两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