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 MV-X线的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框架及热塑料体模固定,CT扫描后将图像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靶区、敏感器官和移动误差勾画大体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95%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1.8~2.0 Gy,总剂量(DT) 50~60 Gy.放疗中的第1、2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每周1次,休息1周后,第4、5周重复.结果 在放、化疗中50.0%(12/24)患者出现轻度恶心,41.7%(10/24)患者出现1~2级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治疗后1~3个月,83.3%(20/24)患者食欲改善;6例黄疸患者全部退黄;腹痛缓解者占87.5%(21/24),其中3例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局部肿瘤完全消退者占16.7%(4/24),部分消退者占66.7%(16/24),总有效率为83.4%(20/24).1年生存率为70.8%(17/24);7例患者因恶病质、肠梗阻或出血于1年内死亡;无生存2年以上者.结论 SRT联合吉西他滨能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尤其对年老、体弱患者,更适宜选择该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1,6-二磷酸果糖(FDP)作为细胞代谢的能量物质已被证实在辅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心肌受损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FDP对大鼠热性惊厥性海马超微结构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36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均分为热性惊厥组(FS),高剂量果糖干预组(HD)及低剂量果糖干预组(LD)。水浴法建立热性惊厥模型;高、低剂量果糖干预组于惊厥前30 min各腹腔注射FDP 50 mg/100 g及25 mg/100 g大鼠体重;而FS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应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器的病理超微结构改变和神经突触参数变化特征。结果:果糖干预组在神经元变性坏死、线粒体肿胀、内质网脱颗粒及高尔基体扩张等方面较FS组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果糖干预组同FS组相比,脑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间隙缩窄(F=7.29,P<0.01),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增加(F=12.47,P<0.01),突触活性带长度延长(F=14.75,P<0.01),突触界面曲率增加(F=3.77,P<0.05),差异有显著性。在改善上述超微结构损伤方面,HD与L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FDP可以减轻反复热性惊厥大鼠海马区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但有效而适宜的用药剂量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3.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绵阳属重灾地区之一,人员伤亡惨重.笔者将我院收治的由地震造成的颅脑创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免疫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分别在有无γ-干扰素诱导条件下的HLA-II类抗原、CD40抗原的表达。体外共同培养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CS测定共同培养体系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CD69的表达。结果:γ-干扰素能够诱导HLA-II类抗原和共同刺激通路中CD40的表达,T淋巴细胞在人类角膜内皮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中被激活。结论:人类角膜内皮细胞作为潜在的抗原递呈细胞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PLT)及其参数、PAI-1,t-PA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均有显著性变化[MPV分别为12.11±1.21 fl和11.07±0.96 fl,PLT分别为(182±54)×109/L和(225±59)×109/L,P-LCR分别为41.25%±9.55%和32.14%±8.77%,PDW分别为17.06±4.26 fl和14.85±3.12 fl,P均<0.01],PAI-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09.1±19.8 ng/ml和35.3±7.7 ng/ml,P<0.01),t-P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3±4.7 ng/ml和22.1±4.8 ng/ml,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PAI-1,t-PA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显著性改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减低的现象,凝血系统活性改变在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用大孔吸附树脂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选用大孔吸附树脂从银杏叶浸提液中分离黄酮苷方法,包括树脂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的比较。并用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浸提银杏叶中黄酮苷的优化条件。提出了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苷含量24%以上提取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71 70 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系日本日立公司生产 ,该仪器具有仪器反应杯自动蒸馏水清洗 ,加样针都有液面探测系统 ,样品管可直接放入样品盘内而不需分离血清 ,急诊样品通道优先并连续加样 ,间隔 2 4 h自动进行空白校准等特点。荧光屏具有自动保护功能 ,而且触摸操作方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维护保养不及时彻底 ,常出现一系列故障 ,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杯空白报警最为常见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点体会 ,供同道参考。1 反应杯方面的原因1 .1 反应杯内有脏污 原因 :长期的纤维蛋白黏附或加入高血脂样品血清…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迁移诱导蛋白7(migration inducing-protein 7,Mig-7)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外伤脑组织)中Mig-7的表达,CD34和PAS(periodic acid-Schif)双重染色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的VM,分析Mig-7的表达和VM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Mig-7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g-7的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Mig-7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Mig-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P<0.001)。胶质瘤组织中VM的阳性率为70%(42/60),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VM阳性率为0%(0/10)。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VM数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P=0.003,P<0.001)。Mig-7和VM与胶质瘤患者的级别有关(P<0.001,P=0.011)。Mig-7低表达组、中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00、36.00和10.00个月(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Mig-7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级别有关;Mig-7可能促进VM的形成,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