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anti-oncogenic effects of promyelocytic leukemia (PML) on bladder cancer and to explore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rowth suppression.Methods Wild-type PML was transfected into bladder cancer cells (5637 cell) and expressed in a replication-deficient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delivery system and introduced into 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s (5637 cell)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the PML gene in cell growth, clonogenicity, and tumorigenicity of bladder cancer cells were studied us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growth assays, soft agar colony-forming assay, cell cycle analysis, apoptosis assay and in vivo tumorigenicity assay.Results Overexpression of PML in 5637 cel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ir growth rate and clonogenicity on soft agar. PML suppressed bladder cancer cell growth by inducing G1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Adenovirus-mediated PML ( Ad-PML)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tumorigenicity and growth of bladder cancer cells. Intratumoral injection of  相似文献   
22.
背景:几丁糖在预防术后组织粘连方面疗效确切,但在断指再植术后能否应用,其对血管吻合口的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文献较少提及。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成年大鼠股动脉吻合口通畅率的影响。方法:离断SD大鼠双侧股动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显微镜下吻合双侧股动脉,所有吻合动脉即时通畅率达100%,且为同一人操作,吻合后,实验组吻合口周围均匀涂布医用几丁糖1滴,对照组不涂。分别观察术后7,14,21,28d大鼠吻合口的通畅情况,吻合口口径、吻合口周围有无感染、周围粘连情况及病理切片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覆盖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前、术后吻合口管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吻合口周围均无明显感染,实验组吻合口周围粘连较对照组轻,吻合口总体通畅率实验组为96%,对照组为8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各个时间段实验组、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医用几丁糖的放置不影响大鼠股动脉吻合口的总体通畅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所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纯胃穿孔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5年后,结果显示,胃大部分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应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避免细菌性腹腔炎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上,在条件符合及患者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以防止溃疡复发、再次穿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JD注射液(HSS40)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颅内压及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对15例脑胶质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麻醉后15min内静滴完毕HSS405ml/kg。监测静滴前即刻(T0)及静滴后15、30、60、90rain(T1-T4)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PrrCO2),并记录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血红蛋白(Hba)、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血红蛋白(Hbjv)、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值。根据Fick公式分别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T2、T3、T4时点CSFP水平明显低于T0,T3、T4时点C(a-j)O2、CERO:水平明显低于T0,P均〈0.05。结论HSS40能够持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组织氧供及氧需平衡。  相似文献   
25.
王亚峰 《吉林医学》2011,(6):1145-1146
目的:了解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对某小区1620名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检测抗-HBs阳性情况。结果:观察对象首针接种后第1个月、3个月、7个月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0.0%、45.5%、94.7%,同时女性抗-HBs阳转率高于男性。结论:本组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传播。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通过对PIVAS系统医嘱审核功能的二次开发和优化建立新的医嘱审核模式,进一步提高医嘱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药学服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PIVAS医嘱审核系统"的构建,并对系统功能和工作流程进行持续优化;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信息系统功能优化前后的医嘱审核工作质量做出评价。结果优化医嘱审核功能后,PIVAS药师年均审核用药医嘱1,749,904条,反馈和干预不合理医嘱5,347条,不合理医嘱率由5.6%下降至0.2%,医嘱审核覆盖率提高至100%,PIVAS全工作流程形成了闭环管理。结论信息集成平台的建立和医嘱审核功能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医嘱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包括60岁)老年女性乳腺癌及同期随机选取的60例青年乳腺癌(年龄≤3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60例老年女性乳腺癌中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44例,Ⅲ期4例;浸润性导管癌49例,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2例;雌激素受体阳性4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43例,CerbB-2受体阳性表达18例;与青年组比较,在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及ER、PR受体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40、0.044、0.038);而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类型及CerbB-2受体阳性表达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9、0.178、0.404);老年组LuminalA 29例、Luminal B 19例、TNBC(三阴性乳腺癌)5例、CerbB-2过表达7例,与青年组乳腺癌分子分型比较,P值为0.035.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临床分期以Ⅰ、Ⅱ期为主,ER、PR受体阳性较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子分型以Luminal A、Luminal B较多.  相似文献   
29.
唐莹  罗丽  王亚峰 《广东医学》2021,42(7):787-791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3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手术结束(T2)、清醒(T3)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记录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于患儿清醒(T3)、术后2 h(T4)、4 h(T5)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儿SpO2在T3时点较高,拔管时间较早,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追加芬太尼镇痛2例,且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两组患儿HR、SBP、DBP在各时间点对比、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安全性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且术后苏醒拔管快,缩短治疗周期,是婴幼儿腹股沟区日间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0.
医生的临床认识能力就是医生能动地反映病人所患疾病的本领。作者认为,研究医生临床认识能力的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可以使人们受到启迪,并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医生自身的自然素质、所掌握的知识、情感和意志是构成医生临床认识能力的基本票素。医生能够自觉地、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临床认识能力。实践是推动医生临床认识能力发展的一种动力。医生临床认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