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截短的泡球蚴rEm18.3抗原重组蛋白,对其免疫诊断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IPTG诱导pET41a-Em18.3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rEm18.3-GST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ELISA法确定其免疫诊断特性.结果: rEm18.3-GST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相对分子量为45 kD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Em18.3-GST重组蛋白能被AE病人阳性血清识别.对56例多房棘球蚴病(AE)、88例细粒棘球蚴病(CE)、24例其他寄生虫病、24例其他疾病和24例健康者共236份血清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对AE血清诊断的敏感性为10.7%,特异性为99.4%,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78.1%.结论: rEm18.3-GST免疫诊断价值较低,Em18抗原重要的表位可能位于1-40位氨基酸.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从噬菌体7肽库中筛选泡球蚴Em18抗原模拟表位,为研究和开发新的包虫病诊断抗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纯化后的rEm18-GST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抗rEm18-GST的多克隆抗体,进一步纯化,获得抗Em18多克隆抗体IgG,以之作为靶分子,免疫筛选噬菌体随机7肽库.经过5轮的淘筛过程,随机挑取9个蓝色噬菌斑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并与Em18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经5轮筛选后,阳性克隆得到富集,9个噬菌体克隆的氨基酸序列与Em18无同源性.结论:所得肽段可能是Em18抗原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139例壶腹周围癌诊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以及影响手术切除率的因素。方法:对139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癌109例,壶腹部癌30例。B超、CT、CT血管造影(CTA)、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和内窥镜逆行胆总管胰腺造影术(ERCP)检查分别为136、76、73、19、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胆囊空肠吻合术20例,胆囊十二指肠吻合术3例,胃空肠吻合术19例,胆囊造瘘术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2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8例,剖腹探查术7例。结果:壶腹周围癌患者行B超、CT/CTA、MRI/MRCP、PTC和ERCP检查,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6%(111/136)、89.3%(68/76)、93.2%(68/73)、68.4%(13/19)、83.2%(15/17),术前评价肿瘤切除准确性分别为71.9%(41/57)、84.8%(38/46)、94.3%(32/35)、63.6%(7/11)、66.7%(8/12)。总手术切除率为30.9%(43/139),胰头癌与壶腹部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6/109)与56.7%(17/30),根治性手术死亡率为9.3%(4/43),手术并发症率37.2%(17/43)。结论:腹部非特异性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率;术前准确评估手术可切除性,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以提高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采用手缝合法进行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52例,手术成功45例(86.5%),1周内存活43例(82.7%),1个月内存活36例(69.2%),供体手术时间(30.6±4.0)min,受体手术时间(46.0±5.5)min,无肝期为(20.0±2.5)min。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为肝移植提供理想的研究手段;良好的肝脏灌注,改进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以缩短无肝期,提高大鼠肝移植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感染泡球蚴的大鼠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OLT)后免疫系统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分为3组:(1)A组为正常对照组(同系移植):健康(Lewis)LEW大鼠→健康LEW大鼠;(2)B组为对照组(非同系移植):健康BrownNorway(BN)大鼠→健康LEW大鼠;(3)C组为实验组:BN大鼠→LEW大鼠(感染泡球蚴后3个月)。术后LEW大鼠存活48h判定为肝脏移植手术成功。每组于术后1、3、5、7d4个时间点各处死2只LEW大鼠,取血清及移植的肝脏、脾脏。每组留8只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A组、B组、C组受体存活时间平均为(54.13±16.62)d、(4.75±1.58)d、(15.50±3.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示:(1)A组无排斥反应现象;(2)B组排斥反应随移植天数的增加逐渐加重,术后1、3、5、7d分别出现0、1、2、3级排斥反应;(3)C组第7天出现1级排斥反应。结论:感染泡状棘球蚴后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存活;该模型为研究感染泡球的肝脏移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7.
淋巴细胞HLA-B27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检测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HLA-B27抗原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患者、腰痛患者及健康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珐:取肘静脉血Iml(EDTANa2抗凝),采用荧光抗体HLA-B27-FITC/HLAB7-PE直接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HLA-B27的比例。结果:24例AS患者、35例腰痛患者和55例健康者中HLA-B27阳性率分别为91.67%、5.71%、5.45%。结论: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其检测是AS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标志。但检测阳性并不能作为AS的确诊和筛选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HLA-B27简便省时,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总结肝移植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采用“背驼式”肝移植。结果:3例中1例存活1年,1例存活9个月,1例至今已经存活1年半时间,目前状况良好。2例死亡原因均为肺部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术前状况决定肝移植效果;肺部并发症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不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肾组织中活化核因子-κBp65、IL-1β及IL-4基因表达的意义,探讨MsPGN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9例与病例组41例MsPGN肾组织中NF-κBp65mRNA、IL-1βmRNA及IL-4 mRNA水平,并分析3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MsPGN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肾小球系膜区活化NF-κBp65mRNA、IL-1Dm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1%、33.3%,而IL-4 mRNA为0;病例组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分别为70.7%、75.6%、61.1%.2组肾小球中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sPGN肾小球组织中NF-κBp65mRNA活化与IL-1βmRN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83 6,P<0.05),IL-1βmRNA与IL-4mRNA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r=0.477 1,P<0.01).(3)活化NF-κBp65mRNA、IL-1βmRNA及IL-4mRNA阳性率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正常肾组织及MsPGN的肾小管中3项指标检测结果无一定规律性.结论:3项指标在MsPGN发病环节中共同起着作用.MsPGN对致病原的反应更接近于Th2反应.  相似文献   
50.
新的药物和先进的治疗手段是推动医学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如何评价药物和治疗手段的有效性 ,并在临床中应用 ,需要前期大量动物实验的验证 ,因此动物实验在医疗实践中尤为重要。通过猪空肠造瘘口投放药物 ,观察新型药物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往往要依靠血液标本 ,因此血样采集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连续动态观察的实验指标 ,维持采血通道的通畅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就两种不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对采血的稳定性以及对延长采血时间的影响进行评价。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选择 37头月龄 2~ 3个月、平均体重 37.4 5kg(30~ 4 0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