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观察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41例,对照组1(给予舒敏之星治疗)29例,对照组2(给予红光治疗)20例.5周后观察临床效果,随访1个月追踪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5.37%,对照组1有效率62.07%,对照组2有效率60.00%.1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4.88%,对照组1复发率10.34%,对照组2复发率15.00%,3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舒敏之星联合红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78.62%,对照组有效率59.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轻度痤疮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而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十味消痤方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轻度痤疮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3.
李学燕  杜宇 《首都医药》2011,18(1):37-38
"皇城边,宽街旁,栽下杏树一行行……名医荟萃,百姓颂扬,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北京中医医院职工集体作词的院歌《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首院歌在医院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间传唱,这一串串音符也将温暖和关切传递到前来就医的每一位患者心中。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表达状态间的联系,分析血清HER2检测是否可作为组织HER2检测的补充手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2例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组织HER2阳性组30例,组织HER2阴性组42例)和30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ER2水平检测,将各组的血清HER2水平进行比较,并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织HER2阳性组的血清HER2水平显著高于组织HER2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组织HER2阴性组血清HER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组织HER2阳性组有22例血清HER2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3.4%(22/30),组织HER2阴性组有32例血清HER2阴性,阴性符合率为78.6%(32/42)。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呈正相关(χ2=21.626,r=0.547)。结论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呈正相关,且血清HER2可以作为组织HER2检测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皮肤科门诊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正常的治疗以及皮肤病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复发次数及门诊治疗次数等治疗效果,以及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在复发次数和门诊治疗次数等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上均明显减少,在按时检查、饮食控制、药物疗法以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遵医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皮肤科门诊患者的早日顺利康复,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和分析内斜视儿童眼位矫正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行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并且术后随访眼位正位(≤±8△)的连续性病例111例.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儿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儿的立体视锐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内斜视类型之间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斜视类型、弱视治疗时间、手术年龄、两眼屈光参差差值、术后斜视度对周边融合建立的影响,并采用优势比(OR)进行比较.结果 111例内斜视儿童中,术后获得周边融合者68例(61.3%),其中获得中心融合者6例(5.4%);56例(50.5%)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立体视.手术年龄(b=-0.842,P<0.01)、弱视治疗时间(b=-0.135,P<0.05)、最终随访的斜视度(b=-1.305,P<0.05)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呈负相关;两眼屈光参差差值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不相关(b=-19.670,P>0.05).4种内斜视类型之间术后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77,P<0.01),周边融合建立的困难程度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OR=1.0)、非调节性内斜视(OR=3.00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OR=4.475)、高AC/A型内斜视(0R=82.217).结论 内斜视儿童手术年龄愈早、术前弱视治疗时间愈短、术后斜视度愈小,术后愈易建立周边融合;4种内斜视类型中,建立周边融合的难易顺序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内斜视.  相似文献   
87.
正新春佳节、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来谈疾病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免不了大鱼大肉,大快朵颐,这个时候又最容易诱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俗称"三高"。所以,这期特别策划专题选择了在这个季节里容易突发的"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8.
正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最新研究葛均波研发的我国首例由国人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植入术成功完成,让中国心血管界走在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的前列。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更是震惊了医学界,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饥饿状态的形成机制及差异表达基因。 方法将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诱导进入厌氧饥饿状态,收集进入饥饿状态0、12、24和48 h的白色念珠菌,提取总RNA后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采用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统计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诱导进入饥饿状态过程中,14.45%~ 29.13%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P<0.05),涉及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核酸代谢和细胞周期等多个通路。上述通路中丙氨酸合成通路、ATP合成基因SDH4、有丝分裂相关基因PRE1以及胞外基质分泌相关基因GCA1等表达降低,RAX2、VPS34等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升高。 结论白色念珠菌在诱导进入饥饿状态过程中涉及代谢和增殖水平的基因表达下降,对外界刺激和药物耐受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此类改变有助于保持白色念珠菌在饥饿状态的存活力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检验以及镜检结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月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性64例,女性8例。急性期41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11例。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9例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一次性尿杯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液,采用日本AX-4030全自动尿干化分析仪,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测定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尿白细胞、镜检白细胞、镜检红细胞、镜检尿道上皮、镜检管型、镜检结晶。结果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组术前尿常规中指标尿糖阳性率26.39%,尿酮体阳性率25% ,尿蛋白阳性率41.67%,尿胆原阳性率15.23%,尿潜血阳性率41.67%,高于对照组,P<0.05。镜检结果提示镜检白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红细胞阳性率26.39%,镜检上皮细胞阳性率12.5%,镜检管型阳性率8.33%,较之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尿常规异常明显,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自身解剖特点是引起主动脉夹层尿常规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