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5篇
  免费   713篇
  国内免费   317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463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1934篇
内科学   1166篇
皮肤病学   82篇
神经病学   245篇
特种医学   3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22篇
综合类   3318篇
预防医学   1367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1280篇
  6篇
中国医学   1192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13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根多糖组、茎多糖组、叶多糖组及果多糖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总糖含量为35mg/kg的根、茎、叶及果粗多糖灌胃,30min后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皮下注射300mg/kg剂量D-半乳糖,每日1次,持续6周。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避暗穿梭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避暗潜伏期显著缩短,避暗穿梭次数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和果多糖组小鼠避暗潜伏期显著延长,避暗穿梭次数显著减少(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空间探索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空间探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0.01);五味子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根及叶多糖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五味子茎及果多糖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国内外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2年2月15日内有关CABG术后患者吸气肌训练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7篇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共410例CABG术后患者。分析结果显示,CABG术后吸气肌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最大吸气压力[加权均数差值(WMD)=19.36, 95%CI:11.77~26.95, P<0.001]、最大呼气压力(WMD=24.14, 95%CI:4.13~44.16, P=0.02)、第1 s用力呼气容积(WMD=0.31,95%CI:0.19~0.44,P<0.001)、动脉氧分压(WMD=6.75, 95%CI:2.37~11.12, P=0.003)、峰值摄氧量(WMD=-3.31, 95%CI:-4.67~-1.95, P<0.001)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WMD=79.14, 95%CI:41.97~116.31, P<0.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WMD=-5.54, 95%CI:-7.47~-3.62, P<0.001)和住院时间(WMD=-1.26, 95%CI:-1.85~-0.66,P<0.001)。结论:对于CABG患者,术后吸气肌训练为简单且易接受的II期心脏康复方式,可最大限度提高其术后身体机能,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1(U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住院治疗的T2DM 440例,根据有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分为观察组(T2DM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221例和对照组(单纯T2DM)21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UCP1在rs45539933、rs10011540及rs180059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程长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C基因型分布及C碱基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C/C基因型是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UCP1基因多态性与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二次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收治的50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二次VSD治疗,既在创面削痂和植皮手术后分别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行削痂手术后采用VSD技术治疗至肉芽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植皮后再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直至愈合;对照组削痂手术后行植皮术,植皮后敷料加压包扎治疗,定期换药直至愈合。对两组患儿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4±0.5)次,(26.0±2.5)d,(23.0±1.8)d,4.0%(1/25)vs(10.5±1.2)次,(38.0±4.5)d,(34.0±3.7)d,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次VSD治疗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应用效果良好,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明显优势,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 2015年 10月 9日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1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人出现消化、神经、皮肤等多个系统损害,经激素治疗后好转,自行停药后,出现右侧肢体动静脉血栓,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改善。结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消化、神经、心血管、皮肤等多个系统,可以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对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中随机抽样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继发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未感染组98例;制定调查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影响因素。所有受检对象均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Th1、Th2细胞水平,计算Th1/Th2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水平,计算两者比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产程、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羊水污染及感染前住院时间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体质量指数≥25 kg/m^2、产程≥8 h、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羊水污染及感染前住院时间≥72 h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的Th1细胞(15.29±4.52)、Th2细胞(7.13±2.89)高于非感染组,而Th1/Th2比值(2.47±0.86)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的血清IFN-γ(31.46±4.19)pg/ml、IL-4(23.42±2.87)pg/ml高于非感染组,而IFN-γ/IL-4(1.25±0.13)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侧切切口感染产妇体内存在Th细胞亚群失衡现象,炎症因子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9.
10.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其多基因、多因素及异质性的特征,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未收到令人完全满意的疗效。代谢组学以整体的视角对生物体的代谢网络变化进行研究,并将代谢物与生物过程关联起来,揭示机体变化。近年来,研究者们将代谢组学方法运用于高血压的研究,分别从发病机制、潜在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干预的影响、降压药物起效机制等方面,以人或动物的血液、尿液或组织中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运用非靶向或靶向的思路开展研究。肠道菌群、氧化应激、脂肪酸、氨基酸等代谢通路成为新的关注点,由此发现的代谢物(组)有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一步成为高血压早期诊断的依据以及治疗的靶点。此外,中医药无论在辨证或者治疗上都是一个整体复杂系统,代谢组学与之十分契合,中医药工作者也将该方法运用于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生物学基础及降压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不同证型之间代谢物组有明显差异,中药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复高血压带来的代谢物扰动,这很可能是中药降压的药理途径之一。近年来高血压代谢组学研究已取得诸多进展,但在数据分析与整合(不同研究之间、不同组学之间)及因果关系的探讨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