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水杨酸组及DPL组。其中联合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水杨酸组及DPL组分别给予超分子水杨酸、窄谱强脉冲光单独治疗,每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疗效并统计治疗周期内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87.04%(47/54)明显高于水杨酸组70.37%(38/54)及DPL组65.38%(3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超分子水杨酸及单独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例,采用十味平痤方及其加减治疗;对照组141例,采用维胺脂治疗。4周后判断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 1治疗组有效率为78.62%,对照组有效率59.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轻度痤疮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而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8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十味消痤方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尤其对轻度痤疮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上CXCR4的表达情况,检测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后HDPC培养上清液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水平,探讨人工重组SDF-1α(recombinant human SDF-1α,rhSDF-1α)对HDP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DPC上CXCR4的表达.用不同浓度LPS(0.1、1、10、100 mg/L)和TNF-α(1、10、100μg/L)刺激HDPC 48 h后,ELISA法检测HDPC培养上清液中SDF-1α含量的变化.同时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体外趋化实验观察不同浓度rhSDF-1α对HDP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结果 正常HDPC胞膜表达CXCR4且其培养上清液分泌SDF-1α,浓度约为(4513.55±962.92)ng/L.在用LPS和TNF-α刺激HDPC后,SDF-1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50、100和200μg/L的rhSDF-1α可促进HDPC的增殖(P<0.05),50和100μg/L rhSDF-1α作用9 h可显著趋化HDPC的迁移(P<0.01).结论 CXCR4在HDPC上表达且SDF-1α能促进HDPC的增殖及迁移;SDF-1-CXCR4轴可能在牙髓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性氧对中性粒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黏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胫骨和股骨分离骨髓中性粒细胞,并用DMSO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成熟中性粒细胞(d HL60细胞)。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FDA-SE标记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和d HL60细胞在H_2O_2刺激下与BMSCs的黏附。利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携带去谷胱甘肽化酶谷氧还蛋白1(Grx1)表达载体的慢病毒感染的d HL60细胞中Grx1的表达。PCR检测Grx1敲除小鼠的基因型。结果:(1) Diff-Quick染色显示,分离的骨髓中性粒细胞纯度高于90%; H_2O_2处理后,中性粒细胞与BMSCs黏附率显著增加(P 0. 01)。(2)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rx1稳转株d HL60细胞中Grx1的表达水平较空载体稳转株细胞显著增加;体外黏附实验表明过表达Grx1的d HL60细胞较对照组d HL60细胞,在相同H_2O_2浓度下,黏附到BMSCs程度显著下降(P 0. 01)。(3)经PCR鉴定,实验所用基因敲除小鼠在全基因水平上未见Grx1;且敲除Grx1的小鼠较野生型小鼠,在相同浓度H_2O_2刺激下,其骨髓中性粒细胞与BMSCs黏附率显著升高。(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预处理BMSCs后,由H_2O_2引起的d HL60与BMSCs之间的黏附增强回复到了静息水平。结论:活性氧促进骨髓中中性粒细胞与BMSCs的黏附,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诱导VCAM-1黏附信号的S-谷胱甘肽化。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使用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手术时间、搭桥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出现率6.7%较对照组26.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清泉,中共党员,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自2020年1月21日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救治专家组中为数不多的中医药专家参与一线抗疫战斗,担负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制定、指导、管理等多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我科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32例胸椎O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01.04±29.36) min,术中出血量(24±12.41) ml,住院时间(11.8±5.18)天,VAS评分由术前(7.89±1.07)分降至术后1天(3.81±0.57)分,12个月随访的(1.51±0.57)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明显;JOA评分由术前(12.63±1.31)分升至术后1天(17.81±1.18)分,12个月随访的(25.63±1.31)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平均改善率(79.85±6.32)%;病程≤12个月患者JOA改善率与病程12个月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12的患者JOA改善率显著高于JOA评分1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32例恢复情况:优2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治疗局灶型胸椎OLF患者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临床上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最新研究葛均波研发的我国首例由国人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植入术成功完成,让中国心血管界走在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第四次革命"的前列。他对"心肌桥"的突破性发现,更是震惊了医学界,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