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1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自2例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纯化 mRNA,逆转录合成双链 cDNA 分子。在 T_4DNA 连接酶作用下,与 Adaptor 插头相连。经 T_4多聚核苷酸激酶磷酸化后,再与脱磷酸处理过的λgt11臂连接,得到重组λgt11DNA。体外包装,构建了一个库容量含1.02×10~6重组子的人脑胶质瘤 cDNA 基因文库,该文库的克隆效率为1.08×107pfu/μg cDNA,重组百分比为96.2%。并初步筛选出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 cDNA 克隆,其频率为0.02%。  相似文献   
162.
采用NHG-1裸鼠实体瘤模型对OK_(432)的抗胶质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无论是肿瘤组织内反复注射OK_(432)还是肿瘤组织预先浸泡于OK_(432)溶液后,均显示OK_(432)有明显抗瘤作用.4例晚期脑恶性胶质瘤患者,试用肿瘤腔内直接注入OK_(432),结果肿瘤均较前缩小.  相似文献   
163.
1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及其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报道慢性硬膜下血肿110例,全组均行钻颅冲洗引流治疗。术后3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复发率为2.73%。本组仅1例因脑疝晚期住院而死亡。死亡率为0.91%。17例血肿外包膜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均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基底膜不完整,内皮细胞的间隙增宽,认为这种内皮细胞改变是血肿形成的主要机制;此外,血肿液镜检均见新鲜红细胞,分光分析以 HbO_2为主,均支持血肿膜微血管不断少量出血,从而使血肿逐步扩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4.
血清催乳素(以下简称PRL)测定对垂体肿瘤的诊断益显重要。多数作者从蝶鞍改变和升高的血清PRL值来推断PRL瘤。某些作者指出高PRL血症亦可存在于非腺瘤型的鞍区肿瘤,如颅咽管瘤和脑膜瘤等。本文旨在比较正常人,确诊的垂体瘤及下丘脑  相似文献   
165.
垂体腺瘤的血管性意外,使瘤体迅速增大,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急剧下降或完全失明、眼外肌麻痹、脑膜刺激征、甚至意识障碍及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垂体卒中”。自1973年4月至1980年4月我院共收治5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6.
应用Aron alpha(一种液体生物粘合剂),行开颅直接人工栓塞术治疗3例大脑半球AVM,经枕动脉直接人工栓塞术治疗1例后颅凹硬膜AVM,获得满意的效果。 开颅直接人工栓塞术是治疗脑AVM的简便方法,但需进一步改进。对于后颅凹硬膜AVM的治疗,应首选经枕动脉的人工栓塞术。Aron alpha是一种较好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67.
血清催乳素(简称PRL)测定对垂体肿瘤的诊断愈益重要。以往认为嫌色细胞无分泌颗粒,亦无激素分泌功能。如今电镜已证实嫌色细胞含有分泌颗粒,放射免疫测定的应用,使激素分泌腺瘤的发现明显增加。 多数作者从蝶鞍改变和血清PRL值的升高来推  相似文献   
168.
P16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胶质瘤致瘤机理的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人P16基因功体(pcDNA3-P16),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P16cDNA转染到存在P16基因纯合缺失的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结果:PCR证实含P16cDNA质粒DNA已转入SHG-44细胞,Western blot显示有P16蛋白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转杂P16基因的SHG-44细胞(SHG-44-P16)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基抑制率达84.27%。在软琼脂上克隆形成能力下降约6倍。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处在G1期细胞由30.70%提高到66.21%。结论:野生型P16基因导入P16基因功能缺失的肿瘤细胞,能恢复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9.
p16基因在恶性胶质瘤仅纯合缺失就高达 3 3 %~ 85 % ,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将p16基因转染胶质瘤细胞系可起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p16基因将在胶质瘤的基因治疗中有美好的前景。但对肿瘤细胞转染p16基因后对化疗药物是否产生耐药存在争议。本研究用p16基因表达质粒 (pcDNA3 p16)转染有p16基因功能缺失的人胶质瘤细胞系SHG 4 4 ,探讨p16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SHG 4 4细胞贴壁生长在 10 %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1640培养液中 ,培养条件为 3 7℃ ,5 %CO2 。用DosperLip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