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研究了掺硅时间和掺硅量对铁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规律,制得了分布均匀、无枝叉的超细铁黄,其平均长轴为0.2 ̄0.25μm,轴比〉9。发现反应开始时硅酸钠的添加量越大,铁黄粒子越小,分布也越均匀,最终铁黄的结构变化也越大。当反应初期合成体系中硅原子与铁原子的摩尔比大于0.015时,反应过程会生成Fe3O4。铁黄合成后期掺硅对铁黄大小和轴比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防止铁黄粒子凝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制备兔抗鼠血小板血清以建立SD大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使用明胶微粒装载二氯亚甲基二膦酸(Cl2MDP),并将药物导向模型的肝脾巨噬细胞内以杀伤巨噬细胞或降低其免疫活性,以期达到治疗ITP的目的。每24小时重复注射1次抗血小板血清150μl,所建立的SD大鼠的ITP模型中,血小板计数于实验期间能维持在低于50×109/L的病理水平。用Cl2MDP-明胶微粒进行巨噬细胞株RAW264.7的MTT试验及模型的实验性治疗,以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时间作为疗效的观察指标。结果表明:Cl2MDP-明胶微粒呈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的增殖并可迅速、有效地升高模型鼠血小板的数量,平均达180×109/L水平,并能维持血小板计数在生理范围内而不下降。此外,预先注射Cl2MDP-明胶微粒的SD大鼠可避免抗血小板血清引起的血小板计数降低。结论:Cl2MDP-明胶微粒静脉注射可以有效地提高SD大鼠ITP模型的血小板数量,达到避免发生出血的安全水平。这种靶向巨噬细胞的药物输送技术为ITP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German和Munir提出的烧结动力学,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α-FeOOH分解成a-Fe2O3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产生的孔洞通过颗粒内部的晶核表面扩散的烧结机制逐渐消失。对于包敷SiO2的样品,相应的烧结活化能增加。当焙烧温度太高,会出现颗粒之间彼此烧结,并且未包敷的样品更易烧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CMM),研究了CMM和CMM-PAMAM(第5代)两者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状况。结果显示;CMM与BSA的结合量为22.2μg/mg。PAMAM偶联在磁性微球表面后,提高了磁性微球表面官能团的密度,因而CMM-PAMAM(第5代)与BSA的结合量可达54.4μg/mg。  相似文献   
15.
99Tcm-Cl2MDP-明胶微粒的制备及其肝脾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粒径300-500nm、表面带正电荷的明胶微粒对二氯亚甲基二膦酸盐(Cl2MDP)的包封技术,并观察明胶微粒和载药明胶微粒在SD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通过静电吸附将Cl2MDP连接到明胶微粒表面完成药物包封。用^99Tc^m标记,进行SD大鼠生物学分布实验和显像,观察明胶微粒和Cl2MDP-明胶微粒的组织靶向特征。结果 通过静电吸附法可将Cl2MDP连接到明胶微粒表面,其药物包封效率约为20%,最大载药量达6mg/mg明胶微粒;生物学分布实验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示其具有较好的肝脾靶向性,可将Cl2MDP定向输送到巨噬细胞,肝脾的摄取超过注射量用60%。结论 该明胶微粒具有良好的肝脾网状内皮系统靶向性,是较理想的肝脾巨噬细胞为作用靶点的药物靶向输送载体;明胶微粒通过静电吸附的方法包封Cl2MDP简便要行,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效率和载药量。  相似文献   
16.
以低度交联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M F)微球作为胶体模板,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交替组装带正电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带负电的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微球,然后利用盐酸溶液将模板M F微球溶解,制得均匀的空腔胶囊。在N aC l浓度为0.7 m o l/L,pH<3时,将抗癌药物盐酸多柔米星(DOX)和磁流体同时封装到聚电解质胶囊中,可得到含磁药物胶囊,磁性粒子分散在胶囊的壳层和空腔内。该含磁药物胶囊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和药物缓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并定量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利用紫外光谱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TEM观察其形态。结果: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60hm左右,包封率约为75.23%,体外药物释放时间明显延长,释出率超过90%约需23h。结论:高压乳匀法可用于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的制备,通过调节处方工艺可获得满意的粒度分布和包封率;制得的γ-干扰素纳米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化学气相冷凝反应器内层流状况下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求解了反应器内速度和压力的分布,并对计算值和文献值进行了比较。考察了Reynolds准数、直管出口与撞击面的距离等参数对反应器内流型、轴向中心速度、径向最大速度、沿撞击板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表层掺硅Fe3O4微粒的氧化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MF)微球,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pH值、分散剂、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生成MF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对MF微球在盐酸中的溶解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MF交联度较低时,可以溶解于pH<1.7的盐酸,因此可用作逐层自组装制备空腔微球的模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