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需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80 kV)、B(100 kV)、C(120 kV)3组,每组20例.分析比较3组图像的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号噪声比(SNR)及辐射剂量,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诊断信心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A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C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B组CTDIvol、DLP及ED较C组分别降低35.65%、34.00%及34.05%.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B2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C组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3组CNR、SNR值组间差异及两两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A、B2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及图像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C组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信心的前提下,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因此,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自发性高血压出血性脑卒中(shICH)血肿周围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定量测量,评价脑血肿周围组织灌注参数改变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6例临床及CT确诊的幕上shICH患者行CTP检查,自发病到灌注扫描的时间为8~19 h.以血肿最大层面为参照,测量血肿周围1 cm内及对侧镜像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获得相对灌注参数值rCBF、rCBV、rMTT(患侧/健侧).电话随访患者脑出血后1个月生活表现,并记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分值.结果 shlCH血肿周围带CBV值为(1.61±1.53)ml/100 g、CBF值为(16.48±12.58)ml/(100 g·min),明显低于对侧镜像区(Z=-2.603、-4.178,P<均0.05);MTT值为(9.12±2.57)s,较对侧镜像区明显延长(t=4.747,P<0.05).血肿周围CBV、CBF值与BI相关(Z=-3.40、-2.98,P均<0.01),参数MTT、rCBF、rCBV、rMTT与近期预后无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8,且CBV界限值为1.24 ml/100 g时,敏感度66.67%,特异度为100%;CBF界限值为8.44 ml/(100 g·min)时,敏感度100%,特异度为72.70%.结论 CTP可预测shICH血肿患者近期预后,在一定范围内,血肿周围CBV、CBF值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检查,低管电压组联合标准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以改善图像质量。采用轴位图像结合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AVF血管显示情况。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结果:100 kV与80 kV组CTDIvol与DLP明显低于常规120 kV组(P<0.05),但100 kV与80 k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标准迭代重建,随着管电压降低VD明显增高(P<0.05)。100 kV组与120 k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降到80 kV时,其图像噪声比100 kV组及120 kV组大(P<0.05)。80 kV组SNR和CNR最高,比120 kV组分别高67.5%、78.6%,但与100 k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与常规120 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均良好。结论:100 kV管电压扫描联合标准水平迭代重建算法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上肢AVF图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经病理证实的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SCT表现。结果:9例中5例为腹部隐睾肿瘤、4例为阴囊上方肿瘤。主要CT表现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增强后有8例呈轻~中度分隔样强化,腹部5例腹股沟管内精索缺失,4例阴囊上方肿瘤,精索伴行血管增粗,血管成像显示5例腹部及3例阴囊内肿瘤显示为同侧睾丸动脉供血。伴同侧肾脏、精索及精囊腺缺如1例,伴两侧输尿管下端囊肿1例,伴子宫样结构(假二性体)1例,睾丸下降固定术后两年恶变1例。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性,结合MSCT血管成像所示睾丸动脉供血及伴随泌尿生殖系其它发育异常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高流量对比剂注射流速下320排CT血管成像(CTA)对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咯血的术前指导价值。方法纳入95例咯血患者,通过分析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和起源,以及血管形态学等特征来评估行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并根据CTA提供的相关血管解剖路径图,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一旦证实为异常即行栓塞治疗,评估BAE术后临床成功率及技术成功率。结果在95例咯血患者中,320排CTA检测到297根支气管动脉,其中右侧155根,左侧142根,根据CTA提供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学信息,228根支气管动脉成功进行了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支气管动脉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高度一致性,其中90例患者中的132根支气管动脉经DSA证实为责任血管,5例患者中因5根异常的支气管动脉未能成功插管,故未进行BAE,其余异常血管均成功栓塞。4例患者BAE术后仍有少量咯血。临床成功率为95.6%(86/90),技术成功率为96.2%(127/132)。结论高流量对比剂注射速率下,320排CTA可以清晰的显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可为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从而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碘化铯和硫氧化钆2种闪烁体材料平板探测器的DR系统在不同成像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的差别.方法 以碘化铯为闪烁体材料的平板探测器系统和以硫氧化钆为闪烁体材料的平板探测器系统分别摄取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在相近成像剂量条件下的X射线图像,计算所对应的成像剂量下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mage quality figure inverse,IQFinv),应用ANOVA 分析2平板探测器对比度及细节检测能力,应用Wilcoxon检验分析、比较2种平板探测器的图像信息检测能力的差别.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2种平板探测器的图像质量均随着成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01).在管电流量不同mAs时,2种非晶硅DR平板探测器的IQFin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像剂量相同时,2种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具有近似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提高与成像剂量的增加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80kV低管电压腹部CT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用Catphan500体模,以其低对比模块中直径20mm、对比度为1.0%的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模拟腹部CT低对比的特点;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以低管电压80kV和常规腹部CT扫描标准管电压120kV对体模进行扫描,管电流均设置为150~650mA(以50mA为间隔)。记录每组扫描方案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图像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NR),同时由2名医师对图像的低对比可探测能力(LCD)进行独立评分,分析80、120kV时的CNR与CTDIvol的相关性,并比较80kV管电压条件下所得图像噪声、CNR及LCD评分与腹部标准扫描条件120kV、300mA之间的差异。结果 CNR与CTDIvol呈正相关,辐射剂量相同时,80kV条件下所得CNR明显高于120kV。80kV时图像噪声显著增加(t=6.99~15.78,P<0.001),但当管电流增加至550~650mA时,80kV所得图像的CNR及LCD评分与120kV、300m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增加至550mA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CNR及LCD的前提下,80kV低管电压CT扫描最多可降低42.23%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8.
目前,多层螺旋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通过造影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显示冠脉管腔的大小,直接评价冠脉病变,为冠脉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相对于4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层厚更薄,Z轴分辨率更高的特点,本文对160例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获得更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通过对比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客观评价冠状动脉。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8.66±3.67)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99±2.42)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A、B两组共1187段血管,A组中较为优秀(3分或4分)的血管段数占92.4%(599/648),B组占92.9%(501/539),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631)。A、B两组的SI、SD、SNR、CNR分别为(433.4±82.5) HU、22.1±6.2、20.7±5.7、16.6±5.0和(436.1±94.7)HU、21.5±4.9、20.9±5.5、16.9±4.7,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从客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0.522、0.240、0.311,均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54%的辐射剂量,又可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计算机摄影(CR)系统和普通屏-片系统两种方法拍摄直线加速器验证片的图像质量。方法 自制透过率为6.45%的铅模体,用影像板(IP)和X线胶片分别拍摄放射治疗验证图片。利用刃边法绘制各自的调制传递函数(MTT)曲线。分别用IP和屏-片系统拍摄40例鼻咽癌患者的验证片,由2名相同年资的医师来判断每幅验证片岩骨破坏的程度,根据结果分别绘制2名医师关于CR照片和普通照片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结果CR系统和屏-片系统的鉴别频率分别为1.159和0.806Lp/mm。医师1CR照片和普通照片ROC曲线下的面积(Az)值为0.802和0.742,医师2CR照片和普通照片ROC的舡值为0.751和0.600。CR的MTF曲线和ROC曲线均高于屏-片系统。结论 利用CR技术拍摄直线加速器射野验证片的图像质量优于屏-片系统,在临床上具有很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