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与图像质量及剂量间的关系,以确定最优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的参数。方法:利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造影剂自制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80、100、120 k V管电压分别联合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迭代重建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共12种方案,按管电流等其他参数不变进行颅脑单圈扫描,记录辐射剂量。获得横断面血管CT值及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及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管电压扫描及不同迭代算法水平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管电压100k V时较120 k V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分别降低39.29%、39.52%和39.42%;管电压80 k V时较120 k V时CTDIvol、DLP及E分别降低66.88%、67.02%和67.31%。管电压一定,不同迭代水平重建时:血管噪声、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CT值及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迭代重建水平一定,不同管电压扫描时:血管CT值、血管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周边脑组织噪声在AIDR 3D off和mild水平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ndard和strong水平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 k V管电压扫描联合standard或strong水平的迭代重建算法会获得较高质量的脑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小血管病变患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4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行认知量表评分后,完成常规颅脑MR和DTI检查.勾画出感兴趣区包括双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和半卵圆区,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量表各项得分均低.脑小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额叶、颞叶、顶叶和半卵圆区FA值降低,ADC值升高(P<0.05).FA值的降低以额叶、半卵圆区最明显.ADC值升高以颞叶最明显.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在额叶、半卵圆区的FA值明显降低,DTI可为早期诊断与评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80 kV管电压联合个体化对比剂低剂量注射方案行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需要行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136名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区段法分成A、B、C、D 4组,A组为100 kV 15 s团注常规组,53例;其他3组为80 kV 10 s团注对照组,根据≤50 kg、50~70 kg、70~90 kg体重分为B、C、D组,分别给予20、25和30 ml对比剂,B组20例,C组38例,D组25例。比较4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结果 B、C、D 3组的E分别为(1.85±0.91)、(1.89±1.08)和(2.14±1.27) mSv,显著低于A组的(5.66±0.56) mSv,差异有统计意义(F=169.34,P<0.05),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和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总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F=14.90、12.94、14.43,P<0.05),但所有颈动脉靶血管内CT值均在250 HU以上,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80 kV管电压10 s团注方案,可有效降低颈部CTA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而并不影响诊断效果。因此,该扫描方案可行且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对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 =0.893、0.848, 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55, 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 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LeFort 型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eFort型骨折是颌面部一种常见且又特殊类型的骨折 ,文献上少有涉及关于LeFort型骨折的影像学知识。现就其相关问题结合三维CT讨论。1.材料和方法 :1996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对 2 0 2例各种类型的颌面部骨折进行3DCT检查 ,男性 16 6例 ,女性 36例 ,年龄 6~ 6 3岁 ,平均 2 9岁。检查方法 :使用SOMATONPlus 4螺旋CT ,扫描层厚 3mm ,扫描方式采用螺旋扫描 (螺距 1)或连续无间隔扫描 ,全程扫描时间 30~ 4 0s。应用软件选用表面遮盖 (surfaceshadeddispl…  相似文献   
16.
正颌外科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基于CT图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三维立体手术模拟系统,为了术前进行精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达到术后良好效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可视化技术和Visual C^**编程语言开发出立体结构三维重建和手术模拟软件,建立以CT数据为信息源的计算机正颌外科立体可视化手术仿真模拟系统,可模拟各种正颌外科手术移动骨质过程,并且以动态动画形式演示,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结果:该系统建立了颅颌面畸形立体结构模型,以动态形式成功演示了正颌外科截骨移动手术仿真模拟,手术过程真实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应用普通播放软件即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播放模拟正颌外科手术过程,并可预测手术后上下颌咬合状态及手术效果。结论:正颌外科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系统的建立,为正颌外科截骨矫治牙颌面畸形术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全心的科学方法,改变仅凭主观经验诊断畸形和设计手术方案的传统模式,可在计算机屏幕前制定手术方案进行医患交流,共同协商,提高了正颌外科手术安全性、精确性和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颈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早期主要采用多普勒超声及DSA评价术后颈动脉狭窄缓解程度,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imaging,CTP)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血流动力学评价技术,目前已有研究利用CTP评价慢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情况[3-5],但对于CAS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腰椎X射线摄影图像质量控制模型,通过该模型实时和回顾性评估临床图像。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检查的1389例患者,搜集患者的正位、侧位和斜位腰椎X射线摄影图像。采用基于U-Net的全卷积神经网络对腰椎X射线图像中的解剖结构进行分割,利用该分割算法建立一种自动评价模型检测不合格图像。采用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评价模型性能,并对模型投入应用后的腰椎X射线摄影图像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模型在验证集上的准确性为0.971~0.990(0.98±0.10)、敏感度为0.714~0.933(0.86±0.13)、特异性为0.995~1.000(0.99±0.12)。质控模型在2022年腰椎X射线摄影的优秀率为28.8%,中等率54.8%,不合格率16.4%。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腰椎X射线图像质控模型实现腰椎解剖结构的精准分割,可对图像质量作出准确评价,有利于保证技师对腰椎X射线摄影操作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数码相机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相机摄影实现了数字图像的直接生成,突破了原来用胶片记录实际影像的传统观念。基于多媒体教学课件素材的准备及科研资料收集的需要,我们利用数码相机的特点,在医学影像设备学、诊断学、检查技术学教学以及科研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数码相机(1)主要参数[1]:型号MINOLTA DIMAGEF200。有效像素数:400万。图像的最大像素分辨力:2272×1704。(2)主要附件。2节AA镍氢电池;可卸式SD存储卡(128M);USB口数据电缆线;三角架。1.1.2影像设备或器材CR图像处理系统FCR-5000;TU-41隔室透视点片机;PLUS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