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41.
宋丽娜  陈光  喻长远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0):1525-1528
目的 对四川淫羊藿Epimedium sutchue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四川淫羊藿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Ⅰ)、川藿苷B(sutchuenoside B,Ⅱ)、大豆苷元(daidzein,Ⅲ)、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Ⅳ)、kaempferide 3-rhamnoside(Ⅴ)、淫羊藿苷(icariin,Ⅵ)、anhydroicaritin-3-O-α-L-rhamnopyranosyl (1→2)-α-L-rhamnopyranoside(Ⅶ)、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utchuenoside A和B,俗名为川藿苷A和B,化合物Ⅲ、Ⅴ、Ⅶ、Ⅷ~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发现心脏杂音1a入院.查体:血压13.96/7.98kPa,体质量8kg,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IV/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2,IRS-2)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复方黄连降糖片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8mg/kg)腹腔注射合并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8周。处死后分别测定其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IRS-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升高,各组织IRS-2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复方黄连降糖片能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并能显著升高各组织IRS-2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与其提高外周组织IRS-2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44.
社交恐怖症的人格及症状特征与强迫症、抑郁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洁  施旺红  李米  宋丽娜  佟洋  洪霞 《医学争鸣》2008,29(23):2198-2200
目的:通过与强迫症、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社交恐怖症(28)、强迫症(29)和抑郁症(30)3组患者共计87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榆测评定.3组患者间的人格进行比较,并对人格和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交恐怖症组与强迫症组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而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和部分症状间存在相天性.结论:与抑郁症患者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与强迫症患者有更加相似的人格特征,这些结果为今后社交恐怖症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微血管密度在直肠癌切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直肠癌组织及其远侧端黏膜组织中微血管的分布,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上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测定方法对45例直肠癌及其远侧端黏膜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进行研究。结果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VD较高;直肠癌远侧端黏膜MVD随着距离增大而降低,且在直肠远侧端1.0cm内有显著性异常改变;直肠远侧端黏膜MVD与肿瘤分期以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直肠腺癌远侧端MVD可作为直肠远切端切除长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子病理学指标,直肠远侧端切除的长度至少应大于1cm。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31例,生活不能自理16例,死亡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及护理效果,为指导术后病人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可借鉴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并分析我科近三年以来收治的36例骨盆骨折病人病例资料,对每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骨盆骨折病例围手术期病情稳定,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对骨盆骨折病人实施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伴有血糖增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治疗后血糖水平的变化. 方法:对40例伴有血糖增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20例,分别换用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疗,观察12周.于换药前后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换药12周后,两组血糖水平降低占80%;血糖水平降至正常占72.5%;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占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5,P≥0.05).换药前后两组精神症状变化不明显(t=0.106,0.433;P均≥0.05). 结论:伴血糖增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换用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9.
50.
直肠癌及其远端黏膜P53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直肠癌组织及其远端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分布,并从分子病理学水平探讨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方法 对45例中低位直肠癌下缘进行标记,PET/CT检查并结合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直肠癌及其远端黏膜组织中P53和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 直肠癌及其远端黏膜组织中均可见P53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分布,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直肠癌远端黏膜组织(P<0.01).直肠癌远端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MVD随着距离增大而减少,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只在直肠癌远端1.5 cm内.正常直肠组织中仍有P53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分布.除直肠癌组织及其远端0.5 cm段黏膜组织中MVD与肿瘤直径有关(P<0.05)外,直肠癌及其远端黏膜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MVD分布与肿瘤直径、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 从分子病理学角度说明2 cm的直肠癌远端长度是安全的远侧切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