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自1988年10月在济南东郊首次发现恙虫病临床病例以来,相继进行了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一定资料.为了解恙虫病患者病后免疫持久性,我们于1994年11月分别收集1988年临床确诊恙虫病人血清,检测血清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抗-R.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2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ARS死亡患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SARS患个案病例数据,对死亡患的人间、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有关知识进行检验,结合COX模型单变量分析患死亡的危险因素。数据处理应用了SPSS10.0软件。结果:从2002年12月29日至2003年5月1日止,共计192例死亡患,男性患111例,女性患81例,年龄范围为5~93岁,包括13种职业。SARS死亡患中55岁以上人员占47.40%,不同性别各年龄SARS患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是SARS死亡的两个危险因素。结论:SARS死亡患中以老年人居多,患发病急、症状重。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越长.死亡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分析国内外和我军伤害的发生和监测概况,针对军队实际,提出我军伤害监测的几点建议:(1)依托军队疾病监测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2)根据军队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监测内容;(3)结合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现状,灵活确定监测模式;(4)基于军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立伤害监测数据库和管理软件;(5)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保...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评估北京市室外空气的疾病负担,为北京市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综合疾病负担定量评估模型[1],收集2005~2010年北京市室外大气PM 10浓度数据,年总人群死亡数、肺癌死亡人数,计算北京市室外空气短期暴露、长期暴露的疾病负担。结果北京市因室外空气长短期暴露导致全人群死亡约每年6 608人;因室外空气长期暴露导致的肺癌死亡约每年1 951人;如果北京市PM10控制到理想浓度50μg/m3,PM2.5控制到的理想浓度25μg/m3,北京市因室外空气短期暴露每年可减少死亡约4 159人,因长期暴露每年可减少肺癌死亡人数约657人。结论北京市室外空气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需大力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尽快将颗粒物控制到WHO推荐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16.
1992~2001年部队肺结核发病特点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近10年来部队肺结核发病特点和报告情况,为部队肺结核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肺结核的诊断按国家统一标准。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军疾病监测中心的疫情报告数据库。用军队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piInfo、SPSS、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季节指数以分析时间发病趋势。结果 1992~2001年全军共报告肺结核14331例,10年期间均居报告传染病的第3位;1996年以前,肺结核发病数逐年升高,1996年以后,逐年降低;所有病例中,男性占92.31%,干部占25.64%,战士占66.07%,发病年龄以19~25岁居多;发病时间以5~10月份较高;28.13%的病例发病1月后才就诊,近30%的病例报告延迟超过5d。结论 近10年部队肺结核发病仍较严重,发病特点与部队人群构成有关,部队肺结核存在就诊延迟和报告不及时的问题,建议在病例的发现、报告、治疗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部队肺结核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数据及1949年以来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文献共报道23起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疫情;驻东北地区部队暴发17起,占73.91%,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部队(P<0.01);1991年1月至2016年7月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共上报暴发疫情12起,流行性出血热1666例,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驻华北地区部队上报病例最多,为734例,占46.00%(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战士发病人数明显多于军官(P<0.05);营区内发病明显多于营区外发病(P<0.05).结论 军队流行性出血热总体发病情况趋于平稳,在年龄、地区、发病地点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应加强监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高流行区域驻军流行性出血热卫生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徒手核心肌力训练和悬吊运动疗法对下腰痛病例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空军某场站部分下腰痛官兵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144例下腰痛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徒手核心肌力组(徒手核心肌力训练+普通物理治疗),第2组为悬吊运动疗法组(悬吊运动疗法+普通物理治疗),第3组为对照组(普通物理治疗组),每组48例,开展6周干预试验.干预前、干预2周、4周、6周后分别对3组病例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腰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状况(Roland评分)及活动度(FFD评分),同步测量并观察3组病例的腰部肌力变化. 结果 全程参与的3组人数分别是:徒手核心肌力组43例,悬吊运动疗法组43例,对照组44例;徒手核心肌力组VAS评分为3.25、Roland评分为5.83、FFD评分为8.58;悬吊运动疗法组VAS评分为3.30、Roland评分为5.93、FFD评分为8.10;对照组VAS评分为2.41、Roland评分为3.03、FFD评分为7.40.3组下腰痛干预有效率分别为90.90%、85.13%和46.82%.试验组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徒手核心肌力训练和悬吊运动疗法对下腰痛病例均有明显疗效.在不同环境下,部队卫生机构可根据相应的设施条件对下腰痛病例选用徒手核心肌力训练或悬吊运动疗法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下腰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部队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中国有29个省(区、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共报告发病524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7854/10万;共报告死亡553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0.0083/10万。各年龄段均有病例,中年人居多;发病者以农民为主,占67.77%。结论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高峰;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区域性,疫情主要集中在陕西、东北和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家兔胆汁流量及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护肝宁片组、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每组各10只。护肝宁片组给予护肝宁片混悬液22 g·L-1灌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中剂量组和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分别给予5 m L·kg-1、2. 5 m L·kg-1、1. 25 m L·kg-1复方黄栌口服液纯水稀释后灌胃,空白组灌胃等剂量的纯水。采用胆管引流法计算各组家兔的胆汁流量,并分别测定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增加家兔胆汁量(P 0. 05)。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均可明显提高家兔胆汁中胆酸含量(P 0. 05),并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P 0. 05),且以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的效果较好。与空白组比较,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升高胆汁中胆酸含量;复方黄栌口服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护肝宁片组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的含量(P 0. 01);复方黄栌口服液小剂量组对胆汁中胆红素、胆固醇含量仅有降低趋势,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可显著增加麻醉家兔胆汁的流量,并能明显增加排出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胆固醇及胆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