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肺部肿瘤PET/CT同机图像融合精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PETCT图像融合的精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方法测定融合精度的差异。方法肺部肿瘤患者24例,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共31个病灶。分别采用几何中心(COG)法及体积法测定PETCT同机图像融合精度,COG法测定病灶PET图像的COG与CT图像COG的距离,体积法测定病灶PET与CT图像融合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PPETCT),并按病灶的部位(左肺与右肺,上肺与下肺,肺顶区、周围区、中央区与肺底区)、体积(≤2cm3,21~99cm3,≥10cm3)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用COG法测定所有病灶的融合误差为(439±233)mm(100~868mm),用体积法测定融合精度为(3618±2266)%(0%~8053%)。按病灶部位分组,用COG法和体积法测量融合精度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按病灶大小分组,用COG法测定融合精度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体积法测定,≤2cm3组最差,PPETCT为(1411±1064)%(P<001)。结论肺部病灶同机PETCT融合的偏差较小,但小病灶融合误差较大。测定融合精度宜联合应用COG法和体积法。  相似文献   
42.
孙晓蓉 《江西医药》2013,(12):1227-122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判断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包括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健康产妇60例(包括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脐血中的VEGF水平,以及观察组血糖正常新生儿和低血糖新生儿脐血的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脐静脉血(P<0.05),观察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常血糖组和低血糖组的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组的脐动脉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产妇新生儿,脐动脉血VEGF浓度可以作为一个反映胎儿被妊娠期糖尿病损伤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18F-FDG PET/CT对36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肺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用18F-FDG PET/CT进行全身显像,分别观察CT、PET及两者的同机融合图像.[结果]PET与CT均可发现大部肺内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灶,PET较CT多发现恶性病灶11处,CT则发现PET阴性的恶性病灶4处;融合图像显示两者融合较为准确,部分病灶两者的体积大小显示不等大;CT还可发现较多肺外的良性病灶.[结论]PET/CT一体机对肺内病灶及转移灶的诊断可综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高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44.
PET-CT在乳腺癌保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PET蛳CT在早期乳腺癌保乳微创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2月—2004年3月行PET蛳CT检查的乳腺肿瘤或腋窝肿物患者40例(包括1例男性患者),给予常规检查及PET蛳CT扫描,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情况给予相应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评价PET蛳CT对于原发肿瘤及转移灶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可行性,并与SLNB或ALND进行比较。结果:PET蛳CT诊断原发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为95.2 %、50 %、88 %;在切检术后病例中,PET蛳CT诊断肿瘤是否残留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为25 %、83.3 %、60 %;肿瘤病理大小与PET蛳CT诊断大小相关性最为显著(Pearson系数=0.786,P=0.000);以SLNB和/或ALND作为金标准,PET蛳CT诊断腋窝淋巴结状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是72.2 %、94.4 %、83.3 %,诊断转移淋巴结数目与病理诊断数目的符合率为41.2 %。结论:PET蛳CT与原发肿瘤病理诊断基本符合,两者诊断原发肿瘤大小一致性最佳,PET蛳CT有望成为准确判断肿瘤范围的可靠方法;但对于腋窝淋巴结,PET蛳CT尚没有足够的敏感性及准确率成为SLNB以外的准确诊断腋窝淋巴结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78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肺癌62例。18F-FDGPET/CT显像后,目测和标准摄取值(SUV)相结合判断病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8F-FDGPET/C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7%和75.0%;PET/CT显像发现62例肺癌患者恶性病灶共227处;PET和CT均有肯定诊断的恶性病灶178个。结论18F-FDGPET/C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结合年龄、病史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赤硝基咪唑(18F-FETNIM)双示踪剂PET-CT确定头颈部肿瘤生物适形调强放射治疗(BIMRT)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例,治疗前行CT模拟定位扫描、18F-FDG PET-CT和18F-FETNIM PET-CT扫描,分别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葡萄糖代谢亚靶区(GTVFDG)、乏氧亚靶区(GTVFETNIM),测量并比较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体积,分别表示为GTVP-CT、GTVN-CT、GTVP-FDG、GTVN-FDG、GTVP-FETNIM 和GTVN-FETNIM 结果 12例患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均摄取18F-FDG,SUVmax-P和SUVmax-N分别为12.3±5.5和 5.1±2.8。9例患者原发肿瘤摄取18F-FETNIM,其中5例患者转移性淋巴结有摄取,未见摄取4例;3例患者原发肿瘤未见18F-FETNIM 摄取,其中转移性淋巴结有摄取1例,未见摄取2例。GTVP-CT、GTVP-FDG 和GTVP-FETNIM分别为 (22.23±12.11)、(20.83±11.59)和(1.98±1.81)cm3,GTVN-CT、GTVN-FDG 和GTVN-FETNIM分别为 (10.77±8.87)、(10.41±8.61)和(0.61±1.08)cm3。GTVP-FETNIM < GTVP-CT,GTVP-FETNIM < GTVP-FDG,GTVN-FETNIM < GTVN-CT,GTVN-FETNIM < GTVN-FDGP<0.01),GTVP-CT与GTVP-FDG、GTVN-CT与GTVN-FD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示踪剂PET-CT显像反映肿瘤细胞不同方面的生物学信息,根据PET-CT影像所显示的示踪剂高摄取区域将肿瘤组织划分为若干个子区域是可行的,为实现生物调强放疗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46岁,因“间断痰中带血2个月余”行胸部CT,结果示双肺内见多发圆形“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大者直径约1.5cm,中心均见点状致密影;增强扫描点状高密度影可见强化。为明确病变性质,2009年11月18日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活组织检查,见右肺表面散在数处暗红色斑片状出血点,分别在中叶外侧段、下k叶外基底段切取肺组织,  相似文献   
48.
地塞米松介入延迟骨显像鉴别良恶性骨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介入24h延迟骨显像鉴别良、恶性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恶性骨病变患者(共242个病灶)、21例良性骨病变患者(共102个病灶)随机分成非介入组和介入组进行对照研究.非介入组于注药后3、24h分别进行骨显像,介入组于3h显像后分次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共6.75mg,于24h行骨显像.勾划ROI,计算24h/3h放射性摄取比值(RUR).结果非介入组与介入组良性病变间的RUR值差异无显著性(q=0.94,P>0.05);非介入组与介入组的恶性病变之间、非介入组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介入组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之间RUR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q分别为20.10,1.81,16.39,P分别<0.01,<0.05,<0.01).非介入组RUR值判别恶性骨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5%、86.2%、65.8%,介入组分别为81.5%、87.5%、83.1%.结论口服地塞米松介入24h延迟骨显像可明显提高骨显像的诊断效能,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