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9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颅内胶质瘤占颅内肿瘤40%~53%,一般选用手术切除加放疗和化疗,但其治疗效果多年来未有突破,手术后毫无例外地迟早复发。而复发性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报道不多,现将自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再手术并获得随访的复发性胶质瘤5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Hunt-Hess高分级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unt-Hess高分级破裂脑动脉瘤的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29例Hunt-Hess高分级破裂动脉瘤患的急性期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Ⅳ级27例,Ⅴ级2例。结果 随访2个月-4年,本组患生存率为83%;恢复良好7例,皆为HuntⅣ级病例,占24%;HuntⅤ级病例无一例恢复良好,预后不佳。结论 对Hunt Ⅳ级破裂动脉瘤应提倡急性期手术,而对于Ⅴ级患应避免急性期手术。  相似文献   
93.
雷公藤红素对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抑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文探讨雷公藤红素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丌丁行性。方法:建立BALB/c裸小鼠SHG-44胶质瘤同种移植动物模型,将3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雷公藤红素作用组、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内注射给药方法。雷公藤红素按三种浓度4mg/kg、2mg/kg、1mg/kg分组给药,每日1次,每周5天;阳性对照顺铂组按2mg/kg给药,每周两次;空白对照组只喂养不做任何处理。共给药四周。全部荷SHG44胶质瘤裸鼠于给药后第28天断颈处死并剔出肿瘤,将肿瘤组织分块处置。定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结果:5组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体积(处死后测量)比较,差异显著(F=5.519,P=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雷公藤红素4mg/kg组、雷公藤红素2mg/kg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5),其体积抑瘤率分别为35%、26.9%。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明显抑制荷SHG44胶质瘤裸鼠的移植瘤生长,并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4.
周幽心  朱凤清 《江苏医药》1996,22(5):303-304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是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严重综合征,在颅脑疾病过程中亦非少见。24例颅脑疾病发MOF的分析结果表明,病死率达79.2%,衰竭器官依次为肺,肾,肝,胃肠,脑,胰,心,血液系统。病死率与受累器官数,年龄密切相关,而与GCS评分值无关。  相似文献   
95.
张勇  周幽心  王中  朱凤清  周岱 《江苏医药》2002,28(11):867-867
本科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收治脑积水患者 2 32例 ,均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 ,术后并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12例 ,占 5 17%。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加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8~ 5 8岁 ,平均 2 5 7岁。其中交通性脑积水 8例 ,梗阻性脑积水 4例。均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 ,采用美国PSMedical中压分流管 ,术后发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最长 2 0周 ,最短 3周 ,平均9 5周。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肢体活动无力 ,占 88% ,患者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活动无力。 (2 )头痛 ,占 6 6 %出现轻度头痛。 (3)恶心…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通常会造成动脉瘤夹闭不全或载瘤动脉狭窄。术中微血管多普勒(IMD)是有趣的、无创及价廉的工具。本研究评估IMD在动脉瘤术中引导瘤夹位置的实用性及可靠性。 方法 92例患者(101枚颅内动脉瘤),IMD(微型探头频率为20MHz,探头直径为1.5mm)运用于动脉瘤夹闭术前后,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通畅,IMD结果与术后血管造影进行比较。同时90例患者(108枚动脉瘤)动脉瘤术中不用IMD监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微型探头能监测Willis环及其分支的所有血管。IMD监测发现,23.8%动脉瘤因动脉瘤夹闭不全和(或)血管狭窄而调整瘤夹位置。IMD显示10.9%动脉瘤夹闭后,动脉瘤内出现持续微弱的血流频谱(表明动脉瘤夹闭不全)而调整瘤夹位置; 18.8%动脉瘤因载瘤动脉、分支血管的狭窄或闭塞而调整瘤夹位置。 IMD平均监测时间为4.8分钟。动脉瘤夹调整的频率(平均1.8次/例)与动脉瘤的大小及位置有关。未出现应用IMD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及载瘤动脉通畅。 不用IMD组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3%动脉瘤出现动脉瘤夹闭不全,10.2%的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狭窄。应用IMD能减少残余动脉瘤及无法预料的血管狭窄,与动脉瘤术中不用IMD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 IMD是一项安全、简便、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可常规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术中,尤其是复杂的、大型和巨大型宽颈或无瘤颈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同工酶1(IDH1)基因突变在人脑胶质瘤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片段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脑胶质瘤标本125份(观察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标本11例(对照1组)及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内减压脑组织标本10份(对照2组)中IDH1的突变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少支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支胶质细胞瘤、间变性少支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中可检测到IDH1突变.而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对照1组及对照2组中未检测到IDH1突变.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IDH1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P=0.007).结论 IDH1基因突变具有体细胞特异性,只在胶质瘤的某些亚型中发生,可作为胶质瘤基因亚分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手术治疗资料。本组8例为破裂动脉瘤,头颅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可在脑干旁、鞍上池或颞叶内侧血肿块。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环池内占位性病变。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1例。脑血管造影提示大脑后动脉P1、P2段动脉瘤,P1段和P1、P2交界处动脉瘤采用翼点入路,P2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结果 8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术后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脑缺血表现。3例有动眼神经麻痹,1例短暂同向偏盲,6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6个月-3年,恢复良好9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掌握后循环的显微解剖和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小脑桥脑角(CPA)脑膜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CPA脑膜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T和MRI是CPA脑膜瘤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但是需要与听神经鞘瘤鉴别。43例均在全麻下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Ⅱ级切除18例,SimpsonⅢ级切除9例。3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19例恢复良好,9例基本同术前,2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32例中2例肿瘤复发。结论头颅CT、MRI是CPA脑膜瘤的主要诊断依据。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CPA脑膜瘤的首选方法;术中运用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 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硬脊膜外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硬脊膜外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