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抗菌药物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是良性胆道疾病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解除胆道梗阻、引流胆汁是治疗的关键 ,胆汁细菌培养和应用抗菌药物在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我们报道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手术或经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引流术 (ENBD)治疗、并胆汁细菌培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面孔认知中性别信息对N170的影响。方法:于2005-03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本科大学生40人作为受试者,均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患以及精神病家族史,自愿参加实验。选取对所有受试者均为陌生的360张真人面孔(男女各半)照片用作刺激,随机顺序依次呈现,每张照片呈现1次。刺激持续时间800ms,间隔1200ms。实验任务为要求受试者对所呈现的面孔照片的性别作出按键反应(一半受试者对男性面孔按左键,女性面孔按右键,另一半相反)。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通用型19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进行脑电记录以及数据处理。记录电极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系统安装;连接的双侧耳垂为参考;接地电极置于前额正中。滤波通频带为[0.1,30]Hz,数字化采样率1000Hz,头皮与电极之间的阻抗<5kΩ;记录分析时间为刺激前100ms至刺激后800ms。排除眼动和肌电等伪差。每名受试者同性别面孔刺激每60次为一个叠加单位(除去质量较差的脑电片段,实际叠加45~50次)。每名受试者采集6个波形片段数据(男女刺激面孔各3个),共取得34×6个波形片段数据。测量右颞后导联事件相关电位波形中的N170成分的波幅及潜伏期。对男、女两类面孔照片所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排除脑电记录不满意者男女各3人,进入结果分析34人,(男17人,女17人)。①受试者34人右颞后部均诱发出较理想的N170成分,其总叠加波形潜伏期约为193ms。②男性面孔诱发的N170平均波幅(3.69±2.42)μV,平均潜伏期(191.84±18.98)ms;女性面孔诱发的N170平均波幅(3.66±2.36)μV,平均潜伏期(197.01±26.46)ms。③不同性别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的波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性别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的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征面孔整体加工的N170受面孔性别因素的影响。大脑对面孔进行结构编码时可能同时需要处理性别等信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室刺激或同时插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房刺激,将其结果与另外2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射频消融的ILVT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20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平均放电(6.04-2.1)s终止心动过速。A组的消融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3.7±9.2)min和(10.7±1.9)min,明显短于B组(64.6±11.1)min和(14.7±2.5)min(P〈0.05)。两组患者放电次数、消融能量和放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患者均无穿刺部位并发症,平均随访(8.9±5.2)个月无复发,穿刺手臂活动正常。B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ILVT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4.
13例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0例为折返性,2例为自律性增高,1例为心房扑动。分布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8例、右房侧壁2例、右心耳部1例、左上肺静脉口部1例。房速时标测心房最早激动点A波较体表心电图领先30ms处消融房速终止。心房扑动患者于三尖瓣峡部消融成功。随访3~24个月,1例复发后重复消融再次成功。  相似文献   
45.
<正>小肠血管瘤为临床罕见疾病。其发生率为小肠良性肿瘤的7%~10%,胃肠道肿瘤的0.2%左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或)梗阻,但由于其解剖部位隐蔽及诊断手段的局限性等,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将我院近期收治的3例小肠血管瘤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就小肠血管瘤的有关问题进行复习以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46.
急性主动脉夹层4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低于年轻组[(72.1±13.6)次/min比(83.1±17.4)次/min],年轻组的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明显早于老年组。女性患者确诊时间却明显迟于男性患者。Stanford A型病例发生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B型病例,而Stanford B型病例发生腹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A型病例。Stanford B型病例确诊时间明显迟于Stanford A型病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总死亡率为18.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多,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胸痛、腹痛、后背痛、转移痛等症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高度警惕老年、女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47.
胫腓骨骨折3种手术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36例,分别对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336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钢板内固定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49±3.92)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14.73)d;外固定支架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52±4.1)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92±15.73)d;交锁髓内钉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38±4.47)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8±11.46)d。交锁髓内钉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最低。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闭合性和GustiloⅠ、Ⅱ型开放性)优于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方法选择原则为:①胫腓骨骨折端距关节面≥8 cm,交锁髓内钉应作为内固定物首选。②胫腓骨骨折端距关节面〈8 cm,钢板与外固定支架之间,应优先考虑选用钢板固定。③若胫腓骨骨折为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或骨折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软组织肿胀严重,上钢板无法封闭伤口,可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48.
吴钢 《医学综述》2009,15(12):1876-1877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共振成像可准确提供更多的信息,直接评价脊髓病变的部位及范围,而应用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可以进一步研究脊髓解剖学及影像学以外的功能结果。体感诱发电位是临床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分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和脊髓诱发电。它们都能够较好地反映脊髓神经功能。本文就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功能的评估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对6例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的患者施行取出原有内固定物,重新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髂骨植骨,同时进行股中间肌松解,术后第2天即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8至18个月,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骨不愈合合并膝关节僵直,可利用交锁钉坚强的固定的特点,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临床与科研工作脱节,是目前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事实上,立足临床,做好临床科研,既具有很大的价值,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解决临床问题时的各种探索和思考,本质上即为科研的一部分,与科研成果近在咫尺.要将这一过程转化为高质量的临床科研成果,需要有钻研的精神,需要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需要一个知识与技术结构合理的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