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口腔的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GTR技术联合自体游离髂骨,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的自体游离髂骨,经剪磨削成颗粒,植入下颌骨缺损区,上以胶原膜覆盖,用细丝线缝合固定膜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切口愈合、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生长情况良好,缺损处覆盖完全,达到骨整合的效果。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兔咬肌自然再附着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兔双侧咬肌从下颌骨附着处剥离,下颌骨截骨后将咬肌复位,一侧自然复位,不缝合固定。另一侧咬肌缝合固定,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1、2、3个月检测咬肌再附着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 双侧咬肌-下颌骨再附着界面的附着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咬肌自然再附着是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通过成骨定量检测了解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造成双侧下颌骨部分缺损,随机选取一侧应用自体骨粉回填移植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对照.于术后12周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半自动图像分析法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成骨定量检测,动态指标选择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FR/TV)和矿化沉积率(MAR),静态指标选择骨小梁面积百分率(%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密度(Tb.N),进行单因素析因方差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兔下颌骨部分缺损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