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403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70篇
  3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烧伤后肠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转运变化规律.方法 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烧伤组(烧伤后1、3、5、7d,每个时相点8只).正常对照组只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烧伤组给予90℃水烫伤18 s,造成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2组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联合应用胶原酶Ⅸ和中性蛋白酶I消化法提取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Mg2+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小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检测进入BBMV及IEC中的[3H]-Gln的放射性强度,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3、5、7d大鼠肠道BBMV及IEC中Gln转运速率的变化.结果 采用Mg2+差速离心法成功提取大鼠肠上皮BBMV.发现肠上皮细胞中Na+依赖性Gln转运主要依靠BBMV,大约占总量的60%;烧伤第1天BBMV中Gln转运效率明显下降(P <0.05,P<0.01),伤后3~7 d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中Na+依赖性Gln转运变化不明显,而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有逐步增高的趋势,在伤后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上皮细胞对Gln的转运主要依靠BBMV中Na+依赖性转运,烧伤后BBMV转运Gln的能力先降低后增高,而IEC对非Na+依赖性Gln转运则呈逐步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本文结合该病临床疗效及致病特点,从毒瘀痰虚等方面探讨了OSF的中医病因病机,提示OSF致病与邪毒外侵、痰瘀互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临床采取扶正祛邪,祛瘀化痰法相结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3.
64.
正平时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上火的烦恼,大多数人感到自已上火了,就去买点清热去火药吃一吃,如常见的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至于效果呢,总有那么些时候不太管用,甚至反而加重了病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吃的去火药不对路,比如患是肺火却吃了清肝火的药,脾胃虚火却吃了泻下清热伤脾胃的药。我们人有五脏六腑,其中五脏尤为重要,是藏精气神的地方,而五脏都可上火,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区分,有针对性的防治。下面分别与大家谈一谈五脏的火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防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起始剂量0.2 g/次,2次/d,用药7 d后调整剂量,根据病情每周增加0.1~0.4 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桂芍镇痫片,6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血清学指标和认知障碍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放电、导联数目、癫痫发作次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芍镇痫片联合卡马西平片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癫痫症状,提高认知水平,调节血清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正疼痛管理在我国相对比较落后,"能忍则忍"的错误观念始终未得到纠正,缺少一套标准化的疼痛管理体系。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APS)推荐的医院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包括四方面:(1)有无建立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项目;(2)对疼痛患者有无建立初始评估/再评估流程;(3)医疗方面有无根据指南提供疼痛治疗服务;(4)对患者及家属有无提供疼痛相关宣教。国际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JCI)评审标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对疼痛护理的要求均与APS对疼痛管理质量评价的指标相吻合。对患者的疼痛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  相似文献   
67.
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及功能被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环节之一。"线粒体-肠道菌群交互作用"体现了中医整体观,是人体气与血,正与邪,气机运行和病理产物之间平衡与失衡的一个体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与中医"气虚""痰浊""瘀血"的机理有相似之处。益气化痰通络法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干预肠道菌群的作用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益气化瘀、补气化痰、活血通络、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左归丸(Zuoguiwan,ZGW)的补肾填精、益髓壮骨的作用,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增殖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方法 制备ZGW含药血清,设置10% FBS DMEM组、成骨诱导液组、2.5%空白大鼠血清-成骨诱导液组、2.5% ZGW含药血清-成骨诱导液组。采用MTT法观察各组对BMSCs的增殖,使用碱性磷酸酶钙钴染色法检测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KP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MSCs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蛋白(osteocalcin,OPN)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蛋白的表达。结果 2.5% ZGW含药血清-成骨诱导液组能够促进BMSCs的快速增殖,较早地进入平台期,促进BMSCs中AKP的分泌,提高ALP含量,上调BMSCs细胞中Runx2、ALP和 OP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ZGW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Runx2激活ALP、OPN蛋白表达,促进BMSCs增殖和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急性腹泻患者对口服补液盐(ORS)的认知水平、选择意愿及使用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37例急性腹泻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患者对ORS的认知水平、选择意愿;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后.再次调查,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ORS认知水平的异同。结果本组患者对ORS的认知水平、选择意愿及正确服用率普遍较低;文化程度、患腹泻病次数、曾接触过ORS信息宣教等因素与ORS认知水平和选择意愿呈正相关。护理干预后,患者对ORS的认知情况明显改善,平均得分由(7.28±5.02)上升到(11.15±4.08)(t=7.00,P=0.000);对ORS的选用率由原来的13.86%上升到72.26%(x^2=95.26,P=0.000);ORS正确服用率由原来的7.29%升高到68.61%(x^2=109.35.P=0.000)。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腹泻患者对ORS的认知水平、选择意愿和正确使用率。  相似文献   
70.
脂肪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是中性脂肪、磷脂和糖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其饱和程度不同划分为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它们在生命过程中互相转换,在生物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物样本中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变化可以为某些重要疾病提供参考。近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及其优越的分离效果、分离速度,使色谱法在检测脂肪酸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详细综述了国内外检测脂肪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