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分析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与患者血清中趋化素(chemerin)和纤连蛋白EDA片段(EDA-FN)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102例颈AS患者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S组(轻度硬化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在125~230 cm/s,动脉内径缩小<30%)和重度AS组(重度硬化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230 cm/s,动脉内径缩小>70%),采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趋化素和EDA-FN的含量,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重度硬化组患者血清趋化素含量和EDA-FN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硬化组(P<0.05,或P<0.01),AS程度与血清趋化素含量呈正相关(r=0.212,P<0.01),与EDA-FN水平呈正相关(r=0.283,P<0.01)。 结论 AS程度与血清中趋化素和EDA-FN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9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行PCI的285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患者年龄大,1周内口服阿司匹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伴心力衰竭、Killip分级>1级的比率高,LVEF值低;而男性吸烟多于女性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冠脉三支病变、非靶血管狭窄>70%、术后TIMI血流<3级、并发心力衰竭、肺炎等比率高于男性;女性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18.4%vs 3.0%,P<0.01)。结论女性发生AMI的时间较男性晚,但其危险因素、合并症、血管严重程度、并发症、住院病死率等均较男性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的稳定性及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依据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32例,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并以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GGT、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氨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询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GGT水平,并计算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血清GGT水平在SAP和AC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血浆GGT水平与TC、TG、LDL呈正相关(P<0.01),与WBC、FPG微弱相关(P<0.01),与hs-CRP无关,与TBiL、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关,与冠脉病变的稳定性无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因AMI入住我院并行PCI的275例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入院情况、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发症等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 P=0.047,OR=2.91)、广泛前壁心肌梗死(P=0.044,OR=3.07)、肾功能不全史(P=0.021,OR=7.98)、发生心源性休克(P=0.008,OR=15.71)、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3级(P=0.016,OR=5.61)、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P=0.043,OR=3.49).结论 影响AMI患者行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置入IABP、术后TIMI血流<3级、肾功能不全史和发生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能否改善由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导致的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损伤.方法 将培养的健康成人外周血EPCs置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AGE-HSA)的培养基中培养,分别为人血清白蛋白(HSA,对照组),AGE-HSA 50 mg/L(AGE-HSA 50 mg/L组)、AGE-HSA 100 mg/L(AGE-HSA 100 mg/L组),AGE-HSA 200 mg/L(AGE-HSA 200 mg/L组),AGE-HSA 200 mg/L+罗格列酮10 nmol/L(AGE-HSA+罗格列酮组),AGE-HSA 200 mg/L+抗AGEs受体(RAGE)抗体50 mg/L(AGE-HsA+RAGE组).另设立一个空白对照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NO分泌能力、凋亡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分泌情况.结果 AGE-HSA 200 mg/L组的EPCs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37.7±6.3)%(P<0.05),显著低于AGE-HSA+罗格列酮组的(89.3±5.9)%(P<0.05).AGE-HSA 200 mg/L的黏附细胞数、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0.2±1.3)、(15.0±2.1)个/高倍视野,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35.6±1.5)、(28.6±2.8)个/高倍视野(P值均<0.05).AGE-HSA 200 mg/L组的凋亡率为(15.2±1.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6±0.8)%(P<0.05).AGE-HSA+罗格列酮组的黏附细胞数为(31.2±2.6)个/高倍视野,迁移细胞数为(21.6±3.1)个/高倍视野,凋亡率为(6.1±0.9)%,与AGE-HSA 200 mg/L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GE-HSA+罗格列酮组的EPCs培养上清液中的NO含量为(16.2±1.0)μmol/L,显著高于AGE-HSA 200 mg/L组的(10.2±0.5)μmol/L(P<0.05),VCAM-1为(5.2±0.04)μg/L,显著低于AGE-HSA 200 mg/L组的(6.2±0.1)μg/L(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改善AGEs导致的EPCs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6.
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12例,给予溶栓胶囊0.5g,每日3次,共30天,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纤维蛋白原(FG)及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与33例高原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经治疗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中t-PA、PAI-1活性和FG、FDP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高原健康人(P<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溶栓胶囊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7.
TNF-α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稳定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升高对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1998-0 8~ 2 0 0 1-0 1的 AMI患者 13 4例 ,随访 3~ 3 2个月 ,将随访期内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 3 4例作为事件组 ,同时 ,在随访期内未发生冠心病事件的患者中选取与事件组年龄、性别配对的患者 3 4例作为对照组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及存在明确的炎症病变者。 AMI患者发病后 4~ 8周抽静脉血加入 EDTA后分离血浆 ,用 EL ISA法检测血浆中 TNF-α含量。同时检测 CRP及 SAA。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事件组有糖尿病者多于对照组 (P>0 .0 5) ;其余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事件组血浆 TNF-α及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而 SAA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后血浆 TNF-α及 CRP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可能提示其具有较高的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88.
89.
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 ,研究核因子κB活性与C反应蛋白、斑块稳定型等的关系 ,以明确核因子κ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判断价值。测定入院时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例高血压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 ,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 2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 ,并行血压、血脂、血C反应蛋白等检查。结果发现 ,入院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的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为 0 .6 94± 0 .16 ,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入院两周后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n =2 8)核因子κBp5 0吸光度值降低 (0 .15 7± 0 .0 5 9) ,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p5 0的吸光度值与血糖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r=0 .5 12 ,P <0 .0 1) ,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有正相关关系 (r=0 .771,P <0 .0 1)。结果提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性增高 ,可以反映斑块的不稳定型与破裂 ,并有助于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0.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的影响,采用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磷酸二酯酶法观察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钙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发现,平滑肌细胞在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逐渐增加,在9h时出现一个短暂的高峰,随后细胞内钙调素含量逐渐下降。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促进钙调素含量的增加,并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30μg/L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作用最为显著。结果提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可明显促进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素含量的增加,并存在着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及时间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