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枸杞果汁对机体免疫作用的人体试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枸杞果汁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安慰剂组(n=30),采用双盲法给予受试物,每日2次,每次60 ml,连续30 d。试验前后分别进行常规体检、临床症状观察、视力测定、短时注意力和记忆力测定、血清免疫指标测定。结果:志愿者饮用枸杞果汁和安慰剂30 d后,干预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与自身试验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安慰剂组主要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20.00%,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IL-2、IgG含量与试食前及安慰剂组试验后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干预组CD4、CD8、NK、IL-4、Ig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干预组短时注意力和记忆力与试食前及安慰剂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视力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试验期间未见志愿者有明显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枸杞果汁能有效地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2.
33.
<正>上世纪80年代加拿大专家Hachinski首先提出了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概念,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可引起头晕、步态异常、排尿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可导致认知障碍等表现,最终可造成生活不能自理。WML的病因很多,如遗传、中毒、感染、代谢、创伤、缺血等,其中缺血性WML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现就WML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出血性转化(HT) 、 五聚素 3(PTX3) 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 11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8 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HT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 ADL评分,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 PTX-3、Lp-PLA2 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NIHH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50.00% 和74.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 <0.05) ; 对照组、观察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为 24.14% 和 10.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治疗后两组 PTX-3、 Lp-PLA2 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 ,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10.34% 和 12.0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临床疗效, 预防出血性转化, 降低血清 Lp-PLA2、 PTX3 水平, 减轻炎症反应, 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HPLC测定泌淋清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3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理论板数按标准规定应不低于2 000,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盐酸小檗碱含量为0.08~0.40 μg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SD=1.20%(n=5).结论:PLC快速、准确、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的急性经口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急性经口毒性采用最大耐受量法;遗传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等4项致突变生物学实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 大鼠急性经口毒性> 15.0 g/kg,小鼠急性经口毒性>20.0 g/kg;在受试剂量水平下,4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在本实验室中采用SPF级动物,遵照国际公认动物伦理和技术规范进行实验,毛叶疏花蔷薇果提取物为无毒物,且未见明显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脊髓薄片器官型培养的方法及其腹角α运动神经元、背角中间神经元的鉴别.方法利用出生8d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建立脊髓器官型培养模型,并用神经元的特异性SMI-32和Calretinin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脊髓腹角α运动神经元和背角中间神经元加以鉴定,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脊髓片在体外生长良好,形态完整,α运动神经元和背角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及各时点培养液中LDH含量恒定,脊髓片可存活2个月以上.结论脊髓的器官培养技术为研究脊髓生理、病理改变及神经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与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少见报道。检测病理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标本均来自2004-06/2008-06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48例,年龄16~52岁;增生性瘢痕40例,年龄18~56岁;选取同期因其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瘢痕疙瘩、40例增生性瘢痕及40例正常皮肤组织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P < 0.05),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瘢痕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正相关(r=0.489 2, P=0.000 4;r=0.471 0,P=0.002 2),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471 4)。 结论: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病理性瘢痕中高表达,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9.
背景:传统的颅骨缺损修复方法存在反复修整塑形时间长、术后效果取决于术者经验等弊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引入颅颌面外科,使颅骨缺损个体化三维仿真设计与修复成为可能。 目的:拟利用CT数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预制个体化钛合金修复体,探讨其对创伤后颅骨缺损的重建效果。 方法:连续薄层扫描获得断层数据,在三维重建图像上设计修复体至外观形态满意,获得修复体的三维数据,将数据传输至快速成型机进行修复体的三维原型制造,最后利用医用钛合金铸造修复体。术中将修复体植入缺损区域,钛钉固定。共26例创伤后颅骨缺损患者运用该方法进行修复,缺损面积6 cm×8 cm~12 cm×15 cm。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伤口1期愈合,修复体与缺损区域有良好的适配性,术中无需修正、固定即可。术后随访4年,修复体形态良好,无感染和修复体外露发生。提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预制个体化修复体重建创伤后颅骨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外形,术中无需再加工,缩短了手术时间,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