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吸烟与不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开展于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的个体,最终纳入487 373名研究对象。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至最早出现以下任一事件的时间为止:心血管疾病(CVD)发病、死亡、失访或2015年12月31日。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吸烟行为特征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8.9年。随访期间新发缺血性心脏病33 947人,急性冠心病事件6 048人,脑内出血7 794人,脑梗死31 722人。男性吸烟率(67.9%)远高于女性(2.7%)。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能增加各类CVD结局的发病风险,风险效应值HR值 (95%CI)由大到小依次为急性冠心病事件1.54 (1.43~1.66)、缺血性心脏病1.28 (1.24~1.32)、脑梗死1.18 (1.14~1.22)、脑内出血1.07 (1.00~1.15)。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和开始吸烟年龄与急性冠心病事件风险间的关联存在性别差异(性别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006、0.011),主要表现为女性吸烟者风险高于男性。每天吸烟量和开始吸烟年龄与缺血性心脏病、脑内出血和脑梗死之间的关联均未见性别差异(性别交互作用P>0.05)。结论 吸烟能够增加各类CVD的发病风险,而女性吸烟者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的风险远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胡桃仁汤对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大鼠模型行为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脂质过氧化代谢物丙二醛水平变化,探讨TD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四组,每组8只,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5周始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氟哌啶醇+第5周始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氟哌啶醇+第5周始灌胃柴胡桃仁汤处理,共9周;每周末观察大鼠口部异常运动,进行评分.研究结束时取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超SOD活力、及丙二醛水平.结果腹腔注射氟哌啶醇使SD大鼠口部异常运动增加明显,第5周达峰值;柴胡桃仁汤可使TD模型大鼠口周异常运动评分下降,减分为12.0±9.9,与TD组(0.6+4.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5.0,P<0.05);TD组大鼠血清SOD活力(kat/L)明显降低(5.4±0.7),丙二醛水平(kat/L)显著升高(20.4±6.0),柴胡桃仁汤可缓解这一改变(SOD6.5±0.3,丙二醛7.7±3.2),而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可用于制作TD动物模型;而可使这些行为异常显著缓解(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SOD活力升高,丙二醛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柴胡桃仁汤通过阻制氧化损伤,有效缓解TD模型大鼠口周异常运动,氧化应激在TD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探讨个人成长环境对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16例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精神分裂症标准的住院患者,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攻击行为危险因素自编问卷评估患者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47.8%(199/416)。其中,男性体力攻击行为显著多于女性(35.5%vs.19.6%,P0.001)。患者存在两种以上攻击行为的比率为32.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NSS阳性症状高分(OR=1.12,P0.001)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女性(OR=0.61,P0.05)、与父亲关系融洽(OR=0.74,P0.05)和父亲无家暴(OR=0.39,P0.01)是攻击行为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近半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外显攻击行为,相对较好的个人成长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E(Vit E)治疗精神分裂症伴随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0例T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安慰剂(对照组)、Vit E(治疗组,剂量为1200IU/d)治疗12周。在治疗始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并予分光光度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1对照组治疗前后AIMS单项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IMS除表情肌、全身单项评分外,其余各项分值及总评分均下降(P0.05)。2Vit E可升高SOD活性[治疗前(85.8±18.3)U/ml、治疗后(101.5±25.1)U/ml]、CAT活性[治疗前(1.8±1.1)U/ml、治疗后(3.1±2.1)U/ml]、GSH-Px活性[治疗前(106.8±28.3)U/ml、治疗后(133.1±31.0)U/ml],降低MDA水平[治疗前(13.2±6.7)nmol/ml、治疗后(8.6±5.5)nmol/ml](P0.05);安慰剂则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Vit E能有效改善TD症状,氧化应激可能是TD发病与演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 AChR)的结构与功能,着重回顾了基于α7 n A C hR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关联在分子遗传与治疗药物新靶标等方面的研究。α7 n A C hR的异常参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受损的发生,其激动剂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示作为调节其内源性拮抗剂KYNA水平的关键,KAT-2也有望成为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语音情绪识别、述情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5例,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73例。使用语音情绪识别任务、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阴性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对不同情绪(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和讽刺)的正确识别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5)。患者组述情障碍的难以识别情绪、难以描述情绪因子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述情障碍量表的总分及3个因子与阴性症状自评量表(SNS)得分呈正相关(r=0.31-0.51,均P <0.05),而悲伤、和惊奇与SNS得分呈负相关(r=-0.18、-0.21,均P <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难以描述情绪因子与SNS得分正向关联(β=1.26),悲伤情绪因子得分与SNS得分负向关联(β=-0.59)。结论:本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语音情绪识别障碍和述情障碍,且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语音情绪识别和述情障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排便频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开展的时间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在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后,最终有510 134人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排便频率和结直肠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9.9年,随访期间3 056人发生结直肠癌;在分癌种分析时,纳入结肠癌1 548例,直肠癌1 475例。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排便频率基本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1次/d者发生结直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HR值分别为1.24(95% CI:1.12~1.39)、1.12(95% CI:0.95~1.31)和1.37(95% CI:1.18~1.59)。按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随访前5年对应的HR值分别为1.59(95% CI:1.36~1.86)、1.43(95% CI:1.14~1.80)和1.76(95% CI:1.41~2.19);随访5年后,上述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交互P<0.05)。与排便频率基本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更低者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排便频率>1次/d者在随访前5年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升高。异常增加的排便频率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症状,应该在自我健康管理和结直肠癌早期筛检的实践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1-2].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0年以上的病例,TD年发生率高达50%,具有明显的致残性和不可逆性[3].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流行率似乎相对稳定[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浆非酶抗氧化物浓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发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包括家族史阳性30例,阴性34例)和42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尿酸浓度。病例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结果:病例组血浆白蛋白和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白蛋白和胆红素浓度低于家族史阴性患者(P均<0.05);家族史阳性患者病程与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50,P<0.05),阴性症状分与白蛋白和尿酸浓度呈负相关(r=-0.37,-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血浆非酶抗氧化能力下降,而且可能与阴性症状、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