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篇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背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而且髓芯减压方法简单易行,即使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也不影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探讨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61髋),Ⅰ期21例(29髋),Ⅱ期25例(32髋)。其中15例(23髋)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18例(25髋)行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13例(13髋)行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末次随访时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Harris评分高于单纯髓芯减压组(P〈0.01),而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髋关节X射线检查:单纯髓芯减压组2例(3髋)发展为塌陷、联合细胞移植组1例(1髋)发展为塌陷,联合多孔钽棒组2例(2髋)出现塌陷。结果可见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效,其中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或多孔钽棒置入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CSP)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抽选2016-2018年该院接诊的CSP患者64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妊娠囊注射后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量、肿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块消失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腹痛1例,月经延迟2例,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序贯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CSP效果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性高,是治疗CSP的有效辅助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6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观察组接受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护理和社区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以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甘氨双唑钠(CMNa)治疗骨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8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两组患者均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放疗的同时联合应用CMNa 800 mg/m2静滴30 min后1 h内行放疗,隔天1次,3次/周。放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止痛疗效、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93.1% vs 42.4%;χ2=4.350,P=0.037);观察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1% vs 69.0%;χ2=5.497,P=0.019);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CMNa可提高骨转移性骨痛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5.
探讨蒿甲醚与依托泊苷联用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I单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有效抑制H446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蒿甲醚单用不能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但与依托泊苷(300 nmol/L)联用72 h可以比较明显促进H446凋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蒿甲醚单用对H446的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影响,联合作用48 h对细胞周期G2期阻滞主要是依托泊苷的作用。单用蒿甲醚、依托泊苷以及二者联合使用都能显著抑制H446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6.
皮肤癌几乎占到所有皮肤病的一半。随着老龄化人口增加,在英国,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到2030年预计将增加50%。而面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是继基底细胞癌之后第二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其全球发病率不断上升,并随地理位置而变。  相似文献   
37.
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是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医药经管类专业核心课程《医药市场营销》的教学改革依托医药行业优势,结合自身课程体系,以医药和实践为特色,在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打造课程特色、教学效果呈现等方面上进行教学创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思政合规”为底线,将“岗赛课证”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助力抗疫”实践场景,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营销观念并锻炼同学的医药营销相关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并对医药经管类专业目标实现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对高职高专院校医药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HIPK2)、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上皮钙黏素(E-cadher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OMT在糖尿病肾病(DKD)中抗炎抗纤维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6周龄的db/db小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OMT组,每组10只。OMT组给予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120 mg/(kg·d)],持续8周,并设同月龄同背景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处死小鼠前收集血液和尿液,检测各项生化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皮质TLR4、HIPK2、NLRP3、Ecadherin、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及部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18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HIPK2与TLR4、NLRP3蛋白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组体重、血糖...  相似文献   
39.
<正>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导管尾端送至上/下腔静脉,当前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1-2]。目前,临床上常用固定装置是思乐扣和普通3M敷贴。在使用过程中思乐扣常出现穿刺部位红肿、淤血、压力性损伤等问题[3];普通3M敷贴容易出现固定不牢固、松脱等问题[4]。为解决上述问题,保障输液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者设计了双“Y”型PICC导管固定贴(专利号:ZL 2018 2 0667211.4)。经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IMT≥1.2 mm或IMT>周围正常值50%以上,动脉硬化,n=193)和对照组(IMT<1.2 mm,非动脉硬化,n=113)。比较两组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及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IMT。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斑块严重程度、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斑块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水平分析,脑缺血患者斑块严重程度与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r=0.3145,P<0.05)。观察组硬斑、软斑、混合斑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IMT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颈动脉IMT会明显增大,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用于预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以便及时治疗,防止产生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