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的常见肿瘤,而鼻咽癌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常见肿瘤之一,迄今为止,同时合并脑胶质瘤和鼻咽癌的重复瘤病例还十分罕见,国内外都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我们收治的2例脑胶质瘤合并鼻咽癌,对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在2005~2006年间所收治的2例脑胶质瘤合并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两例患者的鼻咽病灶在鼻咽镜活检后获得了病理确诊。颅内病灶在与脑转移瘤充分鉴别诊断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经病理确诊为呈形细胞瘤。由于诊断及时,两例患者的双重病灶都及时获得了针对性处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重复癌疗效的关键,提高对重复癌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多学科合作,有助于重复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CVP治疗4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折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0~55(31.9±8.0)min,骨水泥注入量5~10(7.49±1.06)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3~4个月。术后8例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发生术后邻椎或隔椎骨折,未发生伤椎再骨折、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伤椎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2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2 d和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2 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PC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维持椎体高度,但应注意骨水泥渗漏和椎体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93.
体外药敏试验指导的恶性脑胶质瘤预见性化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恶性脑胶质瘤化疗的临床效果度意义。方法 对恶性脑肿瘤标本常规采用MTT法进行7种化疗药物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将临床化疗效果与体外药敏结果相比较,分析二者间的符合情况。结果 对147例人脑恶性肿瘤手术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获得药敏结果的85例,其体外药敏的总成功率58%,早期阶段成功率只有33%,后期到达82%。其中68例为恶性胶质瘤,31例接受化疗。进入疗效评价的共22例,共化疗84个周期,平均3.8个周期。采用一个化疗方案化疗者17例,2个方案化疗者3例,3个方案化疗者2例,总计疗效评价29例次。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的总符合率为82.8%,阳性符合率为71.4%,阴性符合率为93.3%。体外药敏试验预示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7.8%。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化疗的临床结果:完全缓解(Ca)2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6例,进展(PD)4例,客观有效率为(CR+PR)为28、6%,疾病控制率为(CR+PR+SD)为71.4%;药敏试验没有发现敏感药物者(凭临床传统用药)组无CR、PR,SD1例,PD14例,客观有效率为0%,疾病控制率为(Ca+PR+SD)为6.7%。客现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在药敏试验敏感组显著高于耐药组(P〈0.05)。结论 MTT体外药敏试验对排除无效药物、筛选敏感药物进行个体化的化疗,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发生率远超过原发恶性脑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中有20%~40%的患者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癌、乳腺癌及黑色素瘤。其中黑色素瘤最易发生脑转移,约50%的因黑色素瘤死亡患者存在脑转移。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大腿皮肤痣1例,肺癌22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脑转移灶行单纯激素、脱水治疗7例,手术2例,放疗2例,化疗3例,手术加放、化疗或放射外科治疗9例,放疗加放射外科治疗或化疗3例.对原发肿瘤未处理15例,手术2例,化疗9例.平均生存7.3个月.结论"脑先行型"转移瘤病人总体预后差.治疗时应根据病人原发灶、转移灶及全身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96.
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级别胶质瘤占胶质瘤的15%~25%,生物学特性及临床预后相差较大。如何治疗低级别胶质瘤仍存在较大争议。根据大宗的文献资料,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考虑,目前多数认为,手术切除肿瘤能够明确病理、缓解肿瘤的占位症状和延缓病情的进展,除症状不明显、全身情况差或肿瘤位于脑干等深部重要功能区的患者外,多宜行手术。手术应在最大限度保全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对切除肿瘤确有困难的也应尽可能做活检(包括立体定向活检)。术后应在72小时内复查MRI,明确肿瘤切除程度。放疗在低级别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肯定。除年龄小于40岁,以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手术后影像学证明肿瘤切除彻底的患者外,其他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建议行术后放射治疗。在化疗方面,传统的PCV方案及不良反应较小的口服化疗药替莫唑胺,对低级别胶质瘤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手段也被考虑应用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但还有待前瞻性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7.
脑胶质瘤治疗中常见缺陷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胶质瘤治疗规范。临床经常见到各种治疗上存在缺陷的脑胶质瘤患者,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较差。本文旨在分析总结脑胶质瘤患者治疗中存存的缺陷及其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及住院诊治的有完整病案记录、有完整随访资料和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参照2005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ssive Cancer Network)的诊疗规范,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脑胶质瘤单病种诊疗指引(2006),共收集82例治疗有缺陷的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用Kaplan—Meier法来评估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同时分析造成治疗缺陷的原因。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33个月,高级别胶质瘤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13个月;低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高级别胶质瘤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各种治疗缺陷的胶质瘤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下降。各种治疗缺陷以因患者原因导致手术后需要而未行放化疗的患者最多,共24例,占293%:其次为因医生原因导致的应该而未行化疗的患者,共18例,占22.0%;然后为因医生原因导致手术后需要而未行放化疗者、术后未行普通放疗而先行γ-刀治疗及因患者原因术后化疗而未行放疗者,各7例,分别占8.5%。结论:目前在脑胶质瘤的临床实践中有众多胶质瘤患者治疗存存缺陷.其中主要是因医生或/和患者原因导致的手术后应该而未行常规放疗及系统化疗的患者。所以在神经肿瘤医生中强调对胶质瘤的规范治疗意识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后颅窝常见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探讨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 对96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47例,小脑半球区19例,小脑蚓部12例,第四脑室8例,脑干3例,斜坡区2例,颈静脉孔区2例,天幕区2例,窦汇区1例.病理分类:听神经瘤35例;脑膜瘤7例;星形细胞肿瘤21例;髓母细胞瘤9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4例;转移瘤3例;胆脂瘤2例;血管脂肪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黑色素瘤和浆细胞瘤各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及旁正中入路;小脑蚓部肿瘤及第四脑室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77例达显微镜下全切,全切率80.2%;17例次全切除,占17.7%;2例仅行活检(脑干肿瘤).未全切的病例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者均进行放射治疗,部分患者加辅助化疗.47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者24例(51%),其中18例(75%)为一过性;后组颅神经损伤者19例,其中14例(74%)为一过性.脑脊液漏5例(6%),经保守治疗4例治愈,1例须行手术修补;术后瘤腔出血行血肿清除术者5例(6%);颅内感染者2例(3%),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随访6个月至5年,桥小脑角区肿瘤3例复发,均为听神经瘤;31例恶性肿瘤中有8例复发,其中星形细胞肿瘤6例,髓母细胞瘤2例.结论 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良性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全切,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新药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国人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病人31例,用含TMZ的方案化学疗法(化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人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分析阳性表达组和非阳性表达组的疗效。结果:31例病人总的客观有效率为25%,疾病控制率为61%。其中14例间变性星型细胞瘤(AA)病人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6%和71%。1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和42%。2组的客观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GMT阳性表达组和非阳性表达组的客观有效率(16%和42%)和疾病控制率(53%和75%)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TMZ化疗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I-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7%)、恶心和(或)呕吐(12%)及肝功能损伤(12%)。Ⅲ级不良反应为腹痛(1%)和疲劳(4%)。结论:含新药TMZ化疗方案对中国人恶性脑胶质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国外文献报道疗效相似,没有明显人种差异,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到中度,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脑胶质瘤中存在一部分肿瘤干细胞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l33及Nestin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l33、Nestin在127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I级15例,Ⅱ级42例,Ⅲ级42例,Ⅳ级28例。(2)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在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3)CDl33表达与Nestin表达之间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0.411,P=0.000)。(4)CDl33阳细胞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136、P=0.412),Nestin的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412、P=0.153)。结论:CDl33及Nestin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