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存在多个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包括R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13K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近期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能够靶向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多种异常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本文将对胶质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以及雷公藤甲素靶向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mainly used for protect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gliomas. Methods Thirty - eight patients with gliomas were recruited to undergo DTI test and assess the status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liomas and adjacent white matter(WM) tracts, DTI can be classfied as the following types : type Ⅰ - displacement; type Ⅱ - Infiltration; type Ⅲ - Disruption.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before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fter surgery was also compar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14 cases in type Ⅰ , 16 cases in type Ⅱ, and 8 cases in type Ⅲ.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TI types and preoperativ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as well as between DTI types and the change of postoperative neurological functions ( P < 0. 05 ). Conclusions DTI allows to visualizate the relationships of gliomas and adjacent WM tracts, which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growth patterns of gliomas. It is useful for neurosurgeons to select suitable surgical approaches and determine appropriate extent of resection.  相似文献   
63.
<正>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骨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合并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多,手术风险明显增加,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围手术期的安全性,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胶质瘤中1p/19q联合缺失与患者临床特征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表达的关系.方法 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的63例手术确诊胶质瘤标本进行1p/19q联合缺失检测,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及MGMT表达状态是否有差异.结果 全组63例患者,男38例,女25例,年龄(41.7 ± 15.3)岁.其中,16例(25.4%)存在1p/19q联合缺失.1p/19q联合缺失患者与无联合缺失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病理类型1p/19q联合缺失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少突胶质细胞瘤(9/16)、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8)、星形细胞瘤(2/10)、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6)及胶质母细胞瘤(1/2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全组63例胶质瘤及25例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MGMT阳性肿瘤1p/19q联合缺失比例与MGMT阴性组间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p/19q联合缺失主要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有关,含少突成分胶质瘤中1p/19q联合缺失比例较高.1p/19q联合缺失可作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骨髓损伤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在疗效和术后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前路组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均高于后路组的50%和82.5%,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前路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运动及触觉评分均优于后路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方法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疗效更好,且前者可更好恢复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66.
替莫唑胺治疗难治性恶性人脑胶质瘤:1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和目的:胶质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目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处理恶性胶质瘤的主要手段。化疗的重要性日益明显,正逐渐成为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开发更有效的化疗新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本文总结了我们用替莫唑胺治疗11例恶性顽固性胶质瘤患者的体会。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用替莫唑胺治疗了11例恶性难治性胶质瘤患者。每一疗程替莫唑胺的总剂量等分成5天服用,每4周重复。本组患者第一疗程总剂量为750mg/m2,如在随后的22天内,患者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可由第二疗程起,总剂量提高为1000mg/m2。所有患者至少接受两个疗程化疗。结果:化疗后进行脑MRI复查,比较MRI结果判断疗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者2例,部分缓解率为18.2%;肿瘤无进展时间超过12周者4例,疾病稳定率为36.4%;总显效率为54.5%。症状缓解5例,症状缓解率为45.5%。替莫唑胺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疲倦和骨髓抑制等,程度较轻,未见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替莫唑胺对恶性难治陛胶质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理想的化疗用药。  相似文献   
67.
背景与目的:以往细胞株的研究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的重要因子ERCC2表达与BCNU耐药相关,然而在人脑胶质瘤是否同样如此,还没有明确资料。本研究将对人脑胶质瘤临床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其与ERCC2表达的关系。方法:在人脑胶质瘤手术时收集新诊断的原发性胶质瘤新鲜标本61例,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脑瘤常用化疗药DDP、BCNU、VCR和VM26的敏感性。并对收集的肿瘤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ERCC2mRNA的表达,然后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中,49例样本获得成功检测,成功率达到80%。体外药敏结果在49例样本中差别较大。四种化疗药物DDP、BCNU、VCR和VM26在血浆峰浓度下的肿瘤生长抑制率(IR)分别为(37.8±2.6)%、(29.7±3.1)%、(31.3±2.7)%和(40.7±2.7)%。49例肿瘤标本的ERCC2mRNA相对表达范围较广,为0.01 ̄10.50。相关性分析显示ERCC2表达同BCNU敏感性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73,P=0.004),而与DDP、VCR以及VM26的敏感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RCC2mRNA表达与BCNU敏感性相关,但与DDP、VCR和VM26的体外敏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7例,26例采取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为PVP组;39例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PKP组;32例采取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改良PVP组,记录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及渗漏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后1周时间、手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和改良PVP组的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VP组(P<0.05);改良PVP组的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和PKP组(P<0.05);PVP组和PKP组渗漏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VP能缓减疼痛,同时可降低渗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手术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方法治疗,而实验组则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13±114)分下降到术后(116±112)分优于对照组VAS评分由术前的(956±109)分下降到术后(139±123)分。结论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相关性脊柱疾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0.
张赛克 《四川中医》1998,16(7):24-24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在我国占10%,部分地区高达15-20%。它不仅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而且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有关本病的研究资料很多,但在治疗上仍缺少有特异性而疗效较佳的药物。几年来笔者自拟转阴散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脱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参照全国肝炎会议修订标准,凡符合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人血症持续6个月以上者纳为观察治疗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估岁,多数在18一础岁之间。单纯HBsA。阳性25例,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