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稳定与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情况,探讨斑块性质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患者30例,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测定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患侧与健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是否完整、斑块表面是否有大片钙化、其内是否有近期出血及是否有较大的脂质中心作为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斑块两组,进行上述参数比较。结果不稳定性斑块组在皮质分水岭前区和后区的MTT值明显较稳定斑块组延长(P=0.042,t=1.561和P=0.038,t=1.227),rCBF和rCBV未见差异(P>0.05)。上述两组在其余部位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情况有关,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采用屏气磁共振电影成像的方法,建立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对55名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行左心室短轴位电影成像,用心功能软件勾画心内外膜边界,计算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指标.结果左心室整体功能指标:舒张末期容积:(74.4±11.3) ml; 收缩末期容积:(26.8±7.0) ml;每搏射血量:(47.5±7.0) ml;射血分数:(64.2±5.7)%;舒张末期质量:(51.5±11.8) g;收缩末期质量:(76.5±14.7) g.获得心尖层面前壁、侧下壁、室间隔和乳头肌、基底层面室壁、室间隔的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室壁厚度,室壁增厚率,室壁运动的参考值范围.结论建立了55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左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参数的参考值范围,为冠心病人心功能异常的判定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3.
1引言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影像学检查(CT和MRI)用于记忆功能和遗忘症患者病损定位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与传统病理学方法相比较,影像学检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将近年来有关应用CT及MRI对遗忘症记忆障碍进行定位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4.
MRI测量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与波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图像判断海马萎缩在颞叶癫痫的意义,揭示颞叶癫痫病灶的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变化特征。材料与方法对7例不同病程癫痫患者进行三维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和PRESS序列波谱采样,测量双侧海马的体积和海马区域的NAA/Cr、Cho/Cr比值,在同一患者左右侧进行对比。结果早期颞叶癫痫患者海马萎缩、NAA/Cr下降均不明显,Cho/Cr较对侧升高;发展到海马硬化阶段可以有海马萎缩、NAA/Cr下降和Cho/Cr升高;静息状态的癫痫患者有海马萎缩和NAA/Cr下降,但是Cho/Cr无升高表现。结论利用磁共振图像可以准确反映颞叶癫痫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1H-MRS可以反映癫痫患者海马区域的代谢变化,为癫痫的定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85.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24h动脉脑电图和头频MRI在癫痫及其病因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60例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EEG)、24h动脉EEG(AEEG)、头颅和MRI检查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观察AEEG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0例中19例(32%)患者常规EEG可见癫痫性放电;48例(80%)患者AEEG可见癫痫性放电;头颅CT检查20例(33%)患者发现病灶,MRI为36例(60%)。AEEG放电部位与MRI检出病灶的部位相符。以AEEG颞叶放电和颞叶外放电为两组进行(60%)。AEEG放电部位与MRI检出病灶的部位相符。以AEEG颞叶放电和颞叶外放电为两组进行比较,发现颞叶放电患者MRI的病灶部位与癫痫性放电部位符合率高。结论 AEEG发现癫痫性放电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EEG,MRI可显示与癫痫性放电病灶有关的结构特征,是癫痫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癫痫性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病灶,特别是颞叶 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系统性恶性肿瘤所致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脑膜癌病的影像学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经确诊的脑膜癌病11例,MR常规扫描后均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对其增强特点及病变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平扫均未见脑膜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9例显示软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高信号,累及范围包括小脑、脑干及大脑表面,但未见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异常增强。3例显示硬脑膜-蛛网膜异常增强,表现为大脑凸面,其中1例同时累及小脑凸 面和小脑幕。9例累及软脑膜者脑脊液均为异常,2例仅累及硬脑膜-蛛网膜者脑脊液均为正常。结论 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脑膜癌病,根据增强特点可以区分脑膜癌 病的类型,结合临床对脑膜癌病能作出诊断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描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MRI表现与病理所见,探讨MRI诊断该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8例均为单发的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其中6例以实性为主,2例以囊性为主;4例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颈,3例位于胰尾;8例中6例最大径为5~8.5 cm,2例分别为1.6 cm和2.2 cm.MR上囊性部分呈液性长T1长T2信号,其中6例合并肿瘤内出血,为短T1高信号,2例可见液-液平面,实性部分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和延迟强化;MR所见8例中5例包膜不完整,2例伴有胆总管及胰管扩张;术中见3例肿瘤侵犯结肠系膜,2例侵犯十二指肠肠壁,2例肠系膜上动静脉受侵,2例伴有胆总管扩张.MRI表现与病理所见对应良好,7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结论 MRI能显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8.
遗忘症患者记忆障碍的脑部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将影像学检查 (CT和MRI)用于记忆功能和遗忘症患者病损定位研究 ,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与传统病理学方法相比较 ,影像学检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将近年来有关应用CT及MRI对遗忘症记忆障碍进行定位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2 遗忘症患者记忆障碍的CT研究近年来 ,有文献报道 ,采用CT对遗忘症患者损伤定位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遗忘症患者受损伤的部位主要是间脑组织。Alexander等报道了一组因前交通支 (A CoA)破裂而表现记忆障碍的遗忘症患者 ,这些患者表现出各种认知障碍和人格改变 ,但他…  相似文献   
89.
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诊断门静脉血栓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为4例门静脉血栓和3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的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表现与诊断.结果: 3例血栓和32例瘤栓诊断正确、1例血栓误诊为瘤栓.4例血栓T1WI和T2WI呈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后T1WI的高信号无变化,多时相动态扫描各期无增强;肝实质内未见肿块或结节.瘤栓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脉期轻至中度增强、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的程度下降,31例瘤栓的肝实质内见单发或多灶肿块.结论: 门静脉血栓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准确鉴别血栓和瘤栓.  相似文献   
90.
平山病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MR表现和价值,认识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5例经临床确诊的平山病患者均隐匿起病,病变局限于上肢远端肌肉,4例单侧上肢前臂受累,1例双侧不对称性受累.5例患者均行颈椎X线平片检查,及颈髓常规自然体位MR平扫及屈颈位平扫 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结果:5例患者普通X线检查4例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自然体位MR平扫3例有低位脊髓萎缩变扁(萎缩水平在颈5-胸1,最明显在颈6水平),2例萎缩的脊髓内信号异常.曲颈MR检查时,除了可见自然体位MR的表现外,5例患者均可见特征性的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脊膜外腔增宽,4例患者在增宽的硬膜外腔均可见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5例患者在增宽的硬脊膜外腔均可见强化的静脉丛.结论:平山病的MR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MR屈曲位平扫 增强扫描对平山病的诊断及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