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人类白细胞抗原和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氯氮平诱发的粒细胞缺乏症(简称为粒缺)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HLA分型研究。结果29例中7例发生粒缺患者的HLA-DR12(5)抗原频率显著高于22例粒缺未发生的患者,P<0.0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未发现该抗原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提示服用氯氮平发生粒缺的患者可能有特异的遗传素质,遗传基础与HLA-DR12(5)基因有关,相对危险性(RR)=38.156,而与疾病自身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42.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目的 通过利培酮治疗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利培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组对象为符合DSM—Ⅳ及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13例完成为期8周的观察,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为30.9±8.6岁。利培酮平均治疗剂量为4.8±1.2mg/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及8周分别评定PANSS及CGI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及8周评定ESRS量表。结果 利培酮总有效率为74.6%,显效率为17.4%。PANSS总分、阳性症状因子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及一般病理症状分,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利培酮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利培酮较安全,常见副反应有锥外系副反应(22.5%~15.0%)及失眠(21.6%),而窦性心动过速、ALT(或AST)升高、焦虑、流涎、头昏、头痛等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利培酮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病药物,对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起效快,治疗剂量低,安全性高。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为了方便广大执业药师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中国执业药师》杂志特意为订阅本刊的执业药师开辟了"CE课堂"这个栏目,每期刊登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继续教育的文章,每篇文章末尾将附上相应的测试题,以期刊答题的形式授予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请参与答题的执业药师在认真学习"CE课堂"的内容后,将答案寄回本刊编辑部。根据《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全国有效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每题0.1~0.5学分,全年最高记5学分)和学分证明。本期的自修课程为《精神药品的临床用药指导》,全文分期连载,测试题刊登在文章结尾处,请清楚回答后寄回本刊编辑部,合格者将授予继续教育自修学分。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和连续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12名健康受试者在第1、8~14天,每日1次空腹口服艾司西酞普兰20 mg;第1、14天服药后不同时间点,以及第12~14天每13服药前,取肘静脉血肝素抗凝,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的艾司两酞普兰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艾司西酞普兰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符合二房室模型,平均t1/2为41.1 h;Cav为(76.4±26.8)μg·L-1;AUCss为(1832.4±642.4)μg·h·L-1;AUC0-∞和AUC0-∞分别为(4765.9±2171.0)和(5385.6±2851.2)μg·h·L-1;tmax为(3.2±1.3)h;t1/2为(41.1±17.7)h;CL为5.0 L·h-1;AUC的平均累积常数RAUC为(1.2±0.3).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连续服药7天可以达稳态,体内无蓄积.  相似文献   
45.
为确定复方地西泮片的镇静、催眠、抗焦虑效果及安全性,对204例病人进行为期3周的观察。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达到69.6%;(2)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混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复方地西泮可显著改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心境、植物神经及全身症状;(3)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和神经衰弱三组病例的HAMA、HAMD总分治疗前后疗效相当;(4)复方地西泮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仅偶见活动减少,困倦、头痛等,且均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46.
对“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核心本”进行现场测试。结果:①检查32例,评分者之间评分一致率平均98.7%,Kappa 值平均0.90;②可接受性和适用性良好满意度各为89.6%和82.3%,③国内多中心共测试101例,CIDI-C/ICD-10和 CIDI-C/DSM-ⅢR 二个机诊效度:情感障碍总符合率各为80.2%和79.2%,敏感性为75.7%,73.0%,特异性均为82.8%。精神分裂症总符合率 CIDI—C/ICD—10为84.2%,CIDI-C/DSM-ⅢR 为75.2%,敏感性各为67.7%和53.5%,特异性为96.6%和91.4%。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酒石酸唑吡坦在治疗失眠症上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纳入 10 3位失眠症患者 (CCMD -2 -R标准 ) ,其中 95例完成 3天清洗期和为期 2周的治疗 ,国产组 49例 ,进口组 46例。在治疗前后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 (SDR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疗效 ,用TESS量表评定副作用。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的上述疗效评分均下降 ,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进口组睡眠障碍评分由 2 3± 7下降到 13± 7,国产组由 2 3± 6降到 13± 8。但各种测评的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包括副作用评价。结论 :国产酒石酸吡唑坦与进口产品对失眠症有同等疗效 ,副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48.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佐匹克隆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人血浆中佐匹克隆浓度的方法。方法:碱化血浆后经无水乙醚提取,挥干乙醚后,残渣经溶有参照标准品氢氯噻嗪的流动相溶解后进行测定。荧光检测的激发波长为315nm,发射波长为380nm,结果:本法测定佐匹克隆的线性范围为1-50mg.L^-1(r=0.999),最低检测限0.2ng,最低检测浓度为1mg.L^-1,低浓度(1mg.L^-1)的日内变异系数为9.6%,日间变异系数为12.4%,低浓度萃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是54.7%和87.0%,中高浓度的萃取和方法回收率均>90%,结论:用外标法测定人血浆中佐匹克隆浓度,方法精密,准确、稳定,适用于佐匹克隆的临床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9.
扎来普隆与唑吡坦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国产Ⅱ类新药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唑吡坦组 12 0例 ,扎来普隆组 118例分别口服扎来普隆片 10mg·d- 1或唑吡坦片 10mg·d- 1。 14d为一个疗程。结果 :意向性 (ITT)分析样本病人有 2 38例。疗效评价的睡眠障碍量表 (SD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显著减少 (F检验 ,P <0 .0 1)。唑吡坦组的有效率77.5 % ,扎来普隆组的有效率 73.7%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不良反应分析显示 2组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思睡、口干、便秘、头晕和头痛。结论 :国产扎来普隆与唑吡坦具有类似的疗效 ,不良反应相当。为治疗睡眠障碍的安全而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50.
奥氮平对体重、肝功能、血糖、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回顾性调查奥氮平对患者体重、肝功能、血糖、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87例奥氮平治疗至少6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治疗前后体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糖(GLU)、血胆固醇(CHO)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患者体重明显增加,平均增加2.2kg,与基线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ALT,AST和CHO水平也明显高于基线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后T-Bil水平降低,与基线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6)。治疗前后血糖无显著差异(P=0.882)。体重的变化与年龄和基线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和-0.32(P=0.003和0.004)。ALT及AST的变化与治疗6周后的体重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和0.40(P=0.024和0.007)。结论:奥氮平引起患者体重增加、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和CHO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