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骨关节炎软骨保护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俊青  纪伟 《吉林中医药》2008,28(3):232-233
通过文献整理,从组织形态学、细胞因子、软骨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概述了近些年来西药及中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
史敏  纪伟 《天津中医药》2021,38(7):852-856
[目的] 通过统计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蝶呤2年内的药物存活时间,比较两者2年药物存活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符合纳入要求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时间2年,运用SPSS 25.0中的倾向评分匹配,配对出观察组(雷公藤组)和对照组(甲氨蝶呤组)各143例,比较两组2年药物存活率及停药原因。[结果] 1)2年药物存活率方面:雷公藤组与甲氨蝶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公藤组低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高于高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P<0.01),甲氨蝶呤组低、中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均高于高临床疾病活动度患者(P<0.05),甲氨蝶呤组2年期间未住院患者2年药物存活率高于曾住院的患者(P<0.001)。2)在停药原因方面:①雷公藤组因好转自行停药例数多于甲氨蝶呤组(P<0.01),因血液系统受损停药例数少于甲氨蝶呤组(P<0.05)。②在停药患者中,药物存活时间方面:雷公藤组因好转自行停药的时间短于甲氨蝶呤组,因控制不佳、肝功能受损、胃肠道不适的停药时间长于甲氨蝶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与甲氨蝶呤在实际运用中的2年药物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2年药物存活率均受入组时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其中甲氨蝶呤组还受入组期间是否住院的影响。在停药原因方面:雷公藤组因好转停药的例数更多,甲氨蝶呤组因血液系统受损停药的例数更多;对具体的药物存活时间分析发现,与甲氨蝶呤组相比,雷公藤组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在肝功能受损、胃肠道不适方面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整合性心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 根据整合性心理干预的流程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在不同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比较干预前后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整合性心理干预对APACHEⅡ评分有明显的影响,干预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F降差值为(4.65±3.49)分,与对照组(2.74±2.9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性心理干预可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减轻ICU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对APACHEⅡ评分也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报告盐酸厄洛替尼片和耐药后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型Ⅳ期肺腺癌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患者,女性,无吸烟史,行胸部CT、全身PET-CT及经皮肺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右肺腺癌(cT3N2M1 Ⅳ期),肝脏转移癌及多发骨转移癌,EGFR基因突变型(19del)。患者经盐酸厄洛替尼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注射用卡铂、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联合注射用顺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单药及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共五线治疗后,总生存期(OS)达32个月。其中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阶段无病进展期(PFS)评定为10个月。患者后因肝脏转移灶压迫胆管致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304 μmol·L-1,直接胆红素193 μmol·L-1),经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后肝脏转移灶缩小、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总胆红素70 μmol·L-1,直接胆红素35 μmol·L-1),后胆红素水平回升且症状持续加重,总胆红素最高达908 μmol·L-1。患者行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无效,总胆红素最高可达908 μmol·L-1,因无法纠正的高胆红素血症最终临床死亡。结果:EGFR突变型Ⅳ期肺腺癌患者应用盐酸厄洛替尼片治疗获得10个月PFS,约占1/3的OS。耐药后进行多线化疗并发高胆红素血症,应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为五线治疗方案,患者胆红素水平下降并获得3个月PFS。结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患者效果良好;VEGF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耐药后仍然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可将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作为五线化疗方案治疗肺腺癌肝转移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9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能够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上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并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调控因子参与调节肿瘤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具有调节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作用,与肺癌发生、转移、侵袭及肺癌患者预后等密切关联。本文就5种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lncRNA(MALAT1、Gas5、HOTAIR、BANCR和SPRY4-IT1)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lncRNA在肺癌转移和耐药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患,男,39岁,一次早餐中突然心慌,心前区疼痛,左臂发沉,大汗,约5min后缓解,遂感头昏,无力,检查血压为19/3KPa。15岁时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发作性心慌伴短暂意识丧失,平常偶有较轻微历时短暂的心慌,胸闷发作。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辨证选方和灵活选用药组、药对的经验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金实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血热、络脉瘀滞。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以滋阴凉血、祛邪畅络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少数病人病情缠绵难解,以气虚湿阻为主要表现,则以益气健脾、除湿畅络治疗取效。金实教授指出,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选方施治,灵活运用药组、药对,以提高临床疗效。所举验案以滋阴凉血、祛邪畅络方法治疗,并参以药组、药对,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金实教授应用滋阴凉血畅络法治疗白塞病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其辨证选方和灵活用药的经验特色对临床实践有启示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痛痹颗粒及其拆方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2 mmol/L硝普钠(SNP-NO供体)诱导软骨细胞凋亡,观察痛痹颗粒及拆方的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痛痹颗粒及其拆方(补肝肾方、活血化瘀方、祛风湿方)含药血清组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0.01)。结论痛痹颗粒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均对硝普钠所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两组均于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后5 min(T1)、切皮时(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麻醉苏醒后6 h(T5)、12 h(T6)、24 h(T7)、48 h(T8)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T4的HR均较T1加快,MAP均较T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通过探讨中医痹证与二十四节气、五季的发病相关性总结出相应规律,为痹证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收集筛选江苏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中医诊断为“痹证”且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共1 907例,应用Excel表格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出各年度各节气、季节发病人数,对各年度、节气、季节发病人数之间进行比较,绘成相应表格及统计图。结果:痹证各节气、季节皆可发病,同一年份不同节气、季节发病人数高低起伏,走势呈波浪式锯齿状,无明显规律性,不同年份同一节气、季节相比,发病趋势存在一定的重合性和相似性。将3年各节气发病人数累加,得出单个节气发病人数最多的节气为小满,发病人数最少的节气为大寒。将3年各季节发病人数累加,得出五季中发病人数最高的季节为春季,其次是长夏、冬季、秋季、夏季。五季与五气对应,则发病人数由多到少为风、湿、寒、燥、暑,排在前三位的为风、湿、寒,从而与《黄帝内经》所讲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不谋而合。结论:中医痹证的发病与节气、季节存在一定的周期节律相关性,顺应各节气、五季的自然特性,做到天人相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痹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