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对变异型毛细胞白血病(HCL-V)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探讨提高对诊断HCL-V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HCL-V的临床及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间断发热2周入院,入院前曾在我院急诊科用希刻劳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相差显微镜、电镜、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HCL-V。结论:明确诊断HCL-V仅依赖于骨髓细胞形态学较为困难,必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检查,才能明确诊断,进而得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2.
酒精性心脏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酒精性心脏病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王鸣和王伟良编译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陈万春审校长期摄食过量酒精致肝脏及中枢神经的损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晚近文献报道本品对心血管系统亦具广泛的毒性作用。由于饮用的酒精在世界范围内消耗甚著,遂使其潜在性心脏毒素的...  相似文献   
83.
血涂片分类对于临床诊断发热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异常、不明原因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疾病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分类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不明原因的发热、白细胞数异常(增多或减少)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日益增多,且无明显  相似文献   
84.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烜  沈悌  王伟良 《北京医学》1999,21(6):363-364
  相似文献   
85.
86.
长效β_2受体兴奋剂的临床应用是近几年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本文对长效β_2受体兴奋剂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贫血患者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血患者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变化王伟良李蓉生李琦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77例贫血患者血清可溶性转铁蛋受体(sTfR)含量进行测定,以观察其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临床标本15名正常志愿者均为本院健康...  相似文献   
88.
铁螫合酶是参与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的酶,催化将铁原子引入卟啉原IX内的反应。它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但在红系细胞内含量尤其丰富。目前已经清楚,铁螫合酶的mRNA有两种形式:2.9kb和2.2kb,其中2.9kb的mRNA主要存在于非红系细胞内,2.2kb的mRNA则主要存在于红系细胞内。采用1.5kbcDNA作为探针,观察小鼠红白血病(murine erythroleukemia,MEL)细胞在二甲基亚枫(DMSO)诱导分化前、后不同的铁状态和不同的血红素合成条件下铁螫合酶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结果:①在未诱导的MEL细胞,虽然细胞增生旺盛,但铁螫合酶mRNA表达无变化;②在诱导的MEL细胞,铁螯合酶mRNA表达显著增加;③在诱导和未诱导的MEL细胞,铁对铁螯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均较弱;④在诱导的MEL细胞中血红素合成受抑制,铁螯合酶mRNA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对骶骨的解剖学测量,为骶骨纵形骨折后路钢板固定的临床应用提供钉道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20例成人骶骨标本,按骶骨后路钢板固定置钉的钉道要求,设定进针点:骶(S1)关节突外侧a点,S1关节突下侧b点,S2、S3、S4的入点c、d、e位于a点与S4骶骨后孔假想连线上,且各位于上下骶骨后孔间连线的中点处;两侧进针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f、bg、ch、ci、dj、ek;内侧钉道长度分别为A1、A2、B、C、D、E;外侧钉道长度分别为F、G、H、I、J、K和外侧钉道角度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结果A1、A2、B值分别为(31.70±3.54)mm、(35.59±4.50)mm和(27.83±3.80)mm; F、G、H、I、J值分别为(43.68±5.11)mm、(30.10±4.00)mm、(27.66±3.33)mm、(23.51±3.26)mm和(18.72±4.18)mm;Ⅰ、Ⅱ、Ⅲ、Ⅳ、Ⅴ值分别为(5.75±4.14)°、(12.65±5.22)°、(10.05±6.78)°、(8.75±5.87)°和(16.33±8.46)°。结论 内外侧置钉进针点间距离适合钢板的使用;置钉钉道长度内侧相对固定,外侧多变;外侧置钉角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0.
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可行性、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的1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7~46岁,平均33.5岁。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平均手术时间35.5min,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16例共置入缝线锚钉19枚,其中1枚置偏。跟腱功能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差1例。随访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手术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较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