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1.
分别对马钱子的药理、毒理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其药理及毒理特性,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配伍作用、临床安全剂量等方面进行安全性研究。马钱子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同时其生品具有很强的毒性,不同的炮制方法及配伍可对其药力特性及毒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进行规范性炮制及合理配伍,并注意其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发病6h内可疑缺血性胸痛,且不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者。全数患者在入院即刻分别检测IMA、cTnT、CK-MB,并在发病12h后再次检测cT-nT。由2名心脏科专家在对IMA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做出12h和临床最终诊断。根据12hcTnT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计算IMA诊断精确度。结果:313例可疑胸痛者中12hcTnT阳性、最终诊断ACS者分别为116和163例。对预测12hcTnT阳性,以急诊即刻cTnT特异性(99.49%)、阳性预测值(96.55%)、阳性似然比(47.31)最高,IMA测值最低;IMA敏感性(94.83%)、阴性预测值(95.59%)最高,阴性似然比(0.08)最低,IMA阴性组有6例患者12hcTnT阳性。对最终诊断ACS,IMA的特异性(90.79%)和敏感性(74%)均较低。163例最终诊断为ACS的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66例,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7例。3组IMA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较非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IMA存在少数假阴性,使临床安全性受限。由于IMA极低的检验特异性,且无法区别UA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ACS危险分层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不同切面超声弹性成像应变比值法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的价值区别。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因甲状腺结节疾病在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就诊的患者118例,共有153个结节,患者术前均行弹性成像检查,从纵切和横切面分别获得弹性应变率面积比值,采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将结节分为临近峡部组、非临近峡部组两组,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纵切面与横切面面积应变比值法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84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Z=1.54,P>0.05);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3.65、3.58;纵切面、横切面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80.8%、81.0%、87.2%、71.2%;77.2%、76.9%、77.1%、84.4%、63.4%。临近峡部组纵切面与横切面面积应变比值法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3、0.83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Z=1.125,P>0.05);最佳诊断点分别为:3.30、3.28;纵切面、横切面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68.8%、80.0%、83.3%、73.3%;78.6%、58.8%、71.1%、75.9%、62.5%。非临近峡部组纵切面与横切面面积应变比值法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906、0.85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Z=0.936,P>0.05);最佳诊断界点分别为:3.33、3.71;纵切面、横切面应变比值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75.7%、85.2%、87.7%、80.0%;84.7%、70.3%、80.6%、83.6%、72.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但横切面与纵切面的诊断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以发育落后为主要表现、疑有遗传性代谢病患儿的血液筛查结果。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串联质谱检查技术检测滤纸片中酰基肉碱和氨基酸等小分子代谢物含量,对相关疾病进行筛查。结果共筛查97例患儿,其中阳性3例(3.09%),可疑阳性55例(56.7%)。结论串联质谱检查是筛查发育落后患儿病因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被全世界关注。在此期间如何在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同时,减少急腹症患者病情诊治的延误,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显得尤为关键。参照相关现行的诊疗方案和指南,结合保定市第二医院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门诊分诊、治疗流程、操作分级和防控以及病区管理经验。经过分析,表明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性胆道感染患者应急预案,可使得该类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鉴别,且在尽早接受急性胆道感染的规范诊治过程中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7.
自然分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对于剖宫产而言,可有效提高产妇和婴儿安全;但由于大多数产妇生产产程中因体力大量消耗,加之失血等原因,产后身体相对虚弱,加之大多数产妇受产后情志因素影响,会导致产后泌乳时间延迟、泌乳量下降等,无法确保婴儿充足的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存在一定影响[1-2]。母乳属于天然食品,有助于婴儿消化吸收,同时,还能促进婴儿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因此,临床上对于自然分娩产妇产后泌乳尤其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泌乳量[3]。以往临床上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多采取乳房热敷和帮助婴儿吸吮等措施,但效果相对不理想,无法满足婴儿母乳喂养情况。2018年2月—2019年2月笔者对39例自然分娩产妇给予中药自拟益气通乳汤加按摩联合干预,观察其对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由亚氯酸钠溶液与酸性激活剂组成的稳定态二氧化氯二元制剂消毒性能,进行了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结果,以含50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 in,平均杀灭率为99.95%;用含25 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 m in,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7%和99.96%。稳定态二氧化氯二元制剂于56℃存放30 d,二氧化氯含量下降率为6.36%。结论,稳定态二氧化氯杀菌效果较好,活化前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包小燕  张雁 《安徽医药》2019,23(7):1361-1364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中运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病人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盆骨折病人104例,按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骨盆骨折病人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77%,低于对照组的23.08%;观察组病死率为1.92%,低于对照组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生命力、躯体疼痛、角色、躯体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80.89±5.36)分、(88.79±2.46)分、(72.51±4.37)分、(79.96±5.89)分、(74.26±4.51)分、(68.85±5.03)分、(63.56±4.75)分和(89.92±5.3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盆骨折病人急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盆骨折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抗结核FDC隔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两组试点市(县)地貌、人口数、总体经济状况、结核科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基本接近的原则,“抗结核药物FDC隔日疗法试点组”(简称“FDC组”)为保定市12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225例;“抗结核药物板式组合药对比观察试点组”(简称“组合药组”)为保定市另11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328例,通过人口容量比率概率法抽取1225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完成率抗结核FDC组为94.53%(1158/1225),组合药组为90.94%(1114/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3,P<0.01);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抗结核FDC组分别为91.29%(262/287)、94.08%(270/287)、97.56 %(280/287),组合药组分别为89.05% (244/274)、93.07% (255/274)、96.72%(265/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9、0.24、0.36,P值均>0.05);FDC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3.06%(845/908)、89.60%(181/202),组合药组分别为91.99%(781/849)、88.95%(169/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3、0.04,P值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结核FDC组为21.35%(237/1110),组合药组为22.62%(235/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方面,抗结核FDC组和板式组合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0.00、0.21,P值均>0.05).结论 国产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疗效相似,且能提高患者治疗完成率,可作为传统板式组合药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