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3篇
  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 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 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的石蜡标本50例、同期相应瘤旁组织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的方法 ,研究HMGB1、VEGF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HMGB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5.16±10.55)与其在瘤旁组织中表达(103.47±6.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8.57±9.77)与其在瘤旁组织中的表达(105.28±1.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HMGB1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422,P=0.001)。结论 HMGB1和VEGF的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参与了肿瘤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给临床靶向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两点穿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3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62例,硬膜外麻醉(EA)组41例.CSEA组选择2个穿刺点:①选择胸12~腰1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尾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0 cm.②在腰3-4间隙或腰椎板缺如处,以25 G笔尖式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穿刺,见脑脊液(CS)回流后用15~20秒的时间注入0.298%甲磺酸罗哌卡因3ml.EA组选择胸12~腰1或腰1~2间隙进针,向尾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0 cm,分次注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0-15 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平面,止痛效果,下肢运动功能及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CSEA组2~5分钟,EA组12~15分钟;维持时间两组均在2.5~3.0小时;麻醉平面平均在胸8.②止痛效果:CSEA组I级53例(85.48%),Ⅱ级9例(14.52%),Ⅲ、Ⅳ均为级0例(0.00%),止痛效果完善,起效快,EA组I级16例(39.02%),Ⅱ级20例(48.78%),Ⅲ级4例(9.76%),Ⅳ级1例(2.44%),止痛效果较好,起效慢,两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两组下肢运动阻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中血压、心率、呼吸两组无差异,SpO2均在98%以上.结论:在腰椎手术中行两点穿刺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腰椎暴裂性骨折行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情况。方法: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护理。结果:腰椎暴裂性骨折行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影响了病人康复情况,进行适当护理对于病人很关键。  相似文献   
25.
CD34抗体包被支架植入预防兔动脉支架内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D34抗体包被支架植入预防兔动脉支架内狭窄的效果。方法经颈动脉人路建立兔髂动脉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于右侧植入普通支架,左侧植入抗体支架。45d取样6只,观察CD34抗体包被支架的效果、支架内最狭窄处管腔的百分率及CD34抗体包被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的百分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抗体包被均匀密集。实验组支架内最狭窄处管腔的百分率为(16.13±3.93)%,明显低于对照组[(47.03土11.89)%](P〈0.05)。实验组CD34抗体包被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的百分率为(49.64土6.40)%,明显低于对照组[(66.83±6.00)%](P〈0.05)。结论CD34抗体包被支架能够有效减轻受损动脉支架内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磁刺激治疗瘫病瘫痪11例报告150001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胡东科,张春英,杨宇清病性瘫痪是一种因精神、外伤等因素而引起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常突然发病,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磁刺激治疗本病,较针灸、电击等方法效果好,病人易接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27.
头穴电鍉针对急性脑梗塞病人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518026深圳三九医院冯军,耿冰518026深圳福田区中医院王坚150001哈尔滨铁路局中心医院杨宇,张春英150040黑龙江中医学院于致顺,东贵荣(指导)电针是一种无创伤的针灸疗法,我们观察了头穴电堤针...  相似文献   
28.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核糖核酸酶,反应寡核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感染可视为一种获得性基因疾病,并有较大的基因治疗应用前景。目前有几种目的在于阻断病毒基因表达或抑制其功能实现的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中,如核糖核酸酶、反义寡核苷酸及显性显性突变体等。这些技术无论在体外还是某些体内实验模型系统中都具有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及其基因表达的作用。尽管近向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实行基因治疗和预防方案之前,一些诸如基因导入、稳定性、毒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比观察滋补肾阴方与温补肾阳方对卵巢切除所致骨质疏松大鼠白细胞介素 1(IL 1)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 5 5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滋阴组和补阳组。于卵巢切除 1周后 ,给大鼠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 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大鼠胫骨进行形态计量 ;分别采用小鼠胸腺细胞检测法和IL 6依赖株细胞增殖反应检测法测定IL 1和IL 6的活性。结果 :卵巢切除 3个月后 ,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百分比 (TBV % )明显降低 ,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TRS % )和骨小梁形成表面百分比 (TFS % )皆显著增高。同时 ,IL 1和IL 6活性亦显著增高。给大鼠灌服滋补肾阴方和温补肾阳方后 ,均能使上述指标发生逆转 ,但程度有所不同 ,温补肾阳方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滋补肾阴方。结论 :温补肾阳方对IL 1、IL 6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滋补肾阴方 ,这是其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之所以优于滋补肾阴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高浓度的兔血管内皮祖细胞(EPC).方法:抽取兔双下肢骨髓,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应用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FGF联合诱导培养传代细胞,观察诱导前和诱导后第2代、3代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对培养所得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测CD34、CD133、CD3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培养细胞第2 d出现簇状贴壁生长,第4 d由圆形变成纺锤形,呈条索状排列.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第2代细胞CD34、CD133和CD31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诱导后第3代细胞CD34细胞阳性率无明显改变,CD133细胞阳性率明显下降,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兔骨髓源的单个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诱导所得细胞具有EPC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