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及湿性愈合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尿道下裂Ⅲ度伴中重度阴茎下弯的患儿80例,年龄1岁6个月至1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80例患儿由同一位术者行阴茎下弯矫正术+一期尿道成形术(横裁包皮岛状皮瓣卷管术,Duckett术式),所有患儿术中均游离翻转阴囊中隔筋膜组织瓣覆盖加固于成形尿道。术毕观察组阴茎包裹软聚硅酮伤口接触层敷料(美皮贴)后安装VSD,术后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并低负压持续加压引流7 d,负压维持在-30^-20 kPa,液体滴速为每分钟7滴;对照组常规应用美皮贴、纱布及自粘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 d。2组打开VSD及包扎敷料后均常规碘伏消毒,于阴茎切口血痂处交替应用红霉素药膏涂抹及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软化血痂使其尽快脱落,2组术后均常规留置F8硅胶尿管1个月。观察比较2组术后切口处血痂发生、血痂下感染、尿道瘘、尿道裂开、尿道狭窄等情况。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评价标准为无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裂开、尿道憩室等术后并发症,排尿通畅,无排尿困难。结果观察组患儿对VSD的耐受性良好,无VSD不良反应。术后7 d,阴茎敞开暴露后,观察组阴茎切口表面血痂发生率为20.0%(8/40),血痂下感染发生率为12.5%(5/40),均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和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13,P=0.030;χ2=4.588,P=0.032)。术后1个月拔除尿管后观察组发生尿道瘘5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85.0%(34/40);对照组发生尿道瘘9例,尿道裂开1例,尿道狭窄1例,手术成功率72.5%(29/4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应用VSD持续生理盐水冲洗并低负压加压引流治疗效果满意并安全,能有效减少尿道下裂术后血痂的形成及血痂下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逼尿肌中氮能神经分布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和膀胱功能正常小儿膀胱顶部逼尿肌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利用硝酸还原法测定逼尿肌中NO的含量变化。临床对于81例4~14岁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膀胱或包裹术进行治疗。结果: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膀胱逼尿肌中NOS阳性神经数及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于81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63例、术后经严格的训练有改善的18例。但其中有两例效果稍差。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膀胱逼尿肌中氮能神经的去神经及NO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一个因素,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或包裹术是治疗小儿反射亢进型神经源尿失禁的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尿道狭窄或缺损一直是泌尿外科面临的棘手问题,关键是缺乏理想的替代材料.近年来,一种组织工程材料--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修复组织缺损中表现出良好的促再生特性.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迅猛发展,ECM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衍生材料已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出现多种制备方法.作者采用两种方法制备人脐静脉脱细胞基质,比较制备效果的差异,为尿道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电灼术治疗小儿后尿道瓣膜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电灼术治疗小儿后尿道瓣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5例经内镜电灼术治疗后的小儿后尿道瓣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2周~15岁,中位年龄3岁.婴幼儿用6/7.5F输尿管镜或9F膀胱尿道镜和Bugbee针状电极,大龄儿用12F或13F膀胱镜和钩状电极,在尿道的5点、7点和12点处电灼后尿道瓣膜.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根据Young分型,本组患儿中I型44例,Ⅲ型1例,术中顺利,术后排尿通畅度改善(尿线明显增粗,最大尿流率均在16.50 ml/s以上),血肌酐水平恢复正常,尿白细胞消失,肾积水程度均不同程度减轻(35例肾积水患儿中12例轻度肾积水消失,16例中度肾积水转为轻度肾积水,7例重度肾积水转为中度肾积水),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2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儿中16例患儿反流消失,6例反流程度由术前Ⅱ度转为Ⅰ度,4例患儿由术前Ⅳ度转为Ⅱ度,3例患儿由术前V度转为Ⅲ度).结论 内镜下电灼术治疗后尿道瓣膜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预后好.针状电极可明显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ablation of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 database of 45 patients with PUV treated by endoscopic valve ablation.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t the age of 3 years (range: 2 weeks to 15 years). 6/7. 5F ureteroscopy and 9F cystoscopy with needle electrode were used in infants,whereas 12F or 13F cystoscopy and hook electrode were used in older children.The valves were ablated mainly at the 5,7 and 12 o'clock position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surgery. Results Based on Young's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44 type Ⅰ and 1 type Ⅲ PUV in this study. Urine line became thicker, the maximum flow rate can be achieved more than 16. 50 ml/s. Serum creatinine returned to normal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urine disappeared. The degree of dilatation of hydronephrosis relieved (among 35 hydronephrosis patients, 12 cases disappeared, 16 mild hydronephrosis to moderate hydronephrosis and 7 severe hydronephrosis to moderate hydronephrosis). Compared to preoperation.vesicoureteral reflux had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mong 29 cases, 16 reflux disappeared,6 grade Ⅱ to grade I ,4 grade Ⅳ to Ⅱ and 3 grade Ⅴ to grade Ⅲ ). Conclusions Endoscopic ablation in treating pediatric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seems to be saf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low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Needle electrode can reduce the rate of urethral stricture.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畸形,且常并发其他畸形。2003年以来,我们对68例新生儿肠闭锁和狭窄患儿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骶病变致小儿二便失禁的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便失禁是小儿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手术后所行的康复工作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腰骶部病变所致的二便失禁较为常见.受到医生与家长的重视,国外已在此方面做丁大量的研究工作,鉴于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本组治疗与康复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神经源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4~14岁206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在改良的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和膀胱包裹术进行治疗。术后3周开始进行长期康复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7年,尿控制明显改善183例,术后经过训练又有改善23例。结论此方法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尿失禁的较好方法,康复功能训练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背景:如何解决尿道替代修复材料来源和改善新尿道的血液供应已成为尿道修复与重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对尿道缺损修复后改善新尿道组织血液循环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工程体内实验,于2006-01/2008-0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总实验室完成。 材料:3~5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3只,1只用于制备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剩余12只随机分为细胞修复组8只,模型组4只。 方法:无菌抽取兔两侧髂前上嵴骨髓,Percoll法贴壁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VEGF、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待细胞长满培养瓶底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两组兔均建立尿道缺损模型,将脱细胞处理的无菌新鲜人羊膜修剪成1 cm2置于尿道缺损处,用0/6DG线将其两端分别与尿道残端连续缝合,形成尿道。细胞修复组将传至第3代的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浓度调整至1010 L-1,注射于新尿道两端的吻合口处,每处0.1 mL,0/6DG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覆盖成形后的尿道,并在近吻合口处和新修复尿道之中间处注射细胞悬液,每处0.5 mL;模型组在同样位点注射等量的空白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12周制作尿道组织石蜡切片。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及鉴定结果,修复后尿道组织的血管再生情况。 结果: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呈贴壁生长,4 d后生长加速,呈克隆样生长;第10天出现典型的铺路石样改变,并迅速表现出条索状、草束状生长形式;所培养的细胞表型由CD34+/CD133+/CD31+逐渐转变成CD34+/CD133-/CD3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第4,12周细胞修复组尿道组织内毛细血管再生数量均明显多于模型组(t=-9.034~5.985,P < 0.01)。 结论:兔骨髓源单个核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祖细胞,且血管内皮祖细胞对改善尿道缺损修复后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致双肾结石5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婴幼儿双肾结石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据卫生部推荐的<与食用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方案>诊治的50例(年龄50d~7岁)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导致双肾结石儿童的临床资料.患儿均用B超测定结石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以及有无肾积水和输尿管扩张等.分析尿常规及肾功能的变化.并对所有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双肾结石患儿的男女比例为3.1:1.发病高峰年龄为6~18个月,占所有患儿的58%.超声结果显示42例(84%)为单纯双肾结石,4例双肾结石合并双输尿管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2例双肾结石合并单侧输尿管结石.66%的患儿双肾结石直径大于4 mm.其中左、右侧肾脏同时出现单发结石9例,同时出现多发结石18例.结石呈松散块状.7例患儿尿常规显示白细胞+~ ,10例患儿红细胞+~ .入院时尿液pH值5.0~7.5.肾功能检测显示11例患儿有肾功能衰竭,其左右侧肾脏结石直径明显大于非肾功能衰竭患者(P<0.05).并发肾积水17例,其中11例为双肾积水,左侧肾脏集合系统分离范围为(18.4±6.4)mm,右侧肾脏为(15.0±5.8)mm.未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均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碱化尿液.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双肾结石患儿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配合内科保守治疗.50名患儿经治疗,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后允许出院,住院时间为(8±1)d.出院时完全排出结石的患儿21例.结论:6~18个月婴儿为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引起双肾结石的主要发病人群.B超为诊断婴儿泌尿系双肾结石的主要手段.三聚氰胺致双肾结石有较高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应给予高度关注.按卫生部推荐的诊疗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