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氟西汀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72例,完成6wk治疗的病人共125例,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用安非他酮缓释片300mg·d-1,对照组用氟西汀20mg·d-1。结果:治疗6wk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的减分值分别为(12±s6)分和(12±6)分,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4%和62%,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4%,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非他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新药。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剂量可调整的研究方法。受试者分别服用扎来普隆胶囊5~10mg,qn或唑吡坦片10mg,qn,共2wk。意向性数据集(ITT)样本224例,其中唑吡坦组112例,扎来普隆组112例。符合方案数据集(PP)样本206例,其中唑吡坦组103例,扎来普隆组103例。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价治疗失眠的疗效,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ECG等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SD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1wk后,唑吡坦组的有效率为62.5%,扎来普隆组的有效率为58.0%;治疗2wk后,唑吡坦组的有效率为79.5%,扎来普隆组为79.5%,2组相比较,P>0.05;2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头昏、口干、头痛、嗜睡及厌食等,扎来普隆组头昏发生率显著少于唑吡坦组(P<0.05);2组中各有小部分患者出现反跳性失眠。结论扎来普隆治疗失眠的疗效与唑吡坦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3.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睡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3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发现,部分患者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增高;分裂症组个体之间各睡眠指标的变化很不一致,其中以S_3、S_4和REM睡眠各指标最为突出。此外,10例分裂症患者觉醒阶段有REM睡眠插入其中,分裂症患者REM睡眠的变化趋势,特别是“REM睡眠插入现象”反映了REM睡眠不受正常调控而“漏出”的倾向,这种倾向可能与中枢多巴胺活动过度有关。因此,REM睡眠的上述改变,尤其是这种“插入”现象可能代表了部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某些生物学特征。而患者间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则支持精神分裂综合征的生物异源学说。  相似文献   
74.
抽动障碍遗传印迹的家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遗传印迹是否与抽动障碍的遗传病因学有关。方法 对171个抽动障碍先证者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抽动障碍遗传研究定式检查工具(STOBS)以及标准化表型评定程序收集先证者及其一、二、三级亲属的表型资料,将家系研究法与家族史法相结合进行抽动障碍的家系研究。结果 母系传递对于抽动障碍先证者的复杂运动性抽动症状具有显著影响(β偏回归系数=6.6,P=0.01);母系传递的先证者发病年龄提早(对数秩检验Log Rank=4.71,P=0.029);父系传递的先证者CBCL行为量表的注意问题分数显著增高(t=2.78,x^2=0.01)。结论 抽动障碍的传递存在亲源特异性表达,抽动障碍病因学中可能存在遗传印迹机制。  相似文献   
75.
女性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概 述性功能障碍 (sexualdysfunction)是指个体不能参与到他或她所期望的性活动中的一种状态 ,其表现形式有性兴趣缺乏、性快感缺失、不能产生有效的为性行为所必须的生理反应 ,或不能控制或体验到性高潮。目前 ,关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描述以及分类多参照性活动中的生理反应来进行。女性性功能障碍可以以性欲低下、性冷淡、生殖器反应缺失、性高潮障碍、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等形式出现。性功能障碍属于生理心理障碍 ,其特点是一类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生理功能障碍 ,是在个体的性对象、性动作以及性身份识别均正常的前提下 ,出现在执行正…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两种抗抑郁措施对大鼠部分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电抽搐(ECS)与氟西汀(Flu)处理持续时间分为短期/长期(10 d/28 d)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实验大鼠6个目标脑区BDNF/TrkB蛋白和信使核酸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短期ECS与Flu组丘脑(Tha)、海马齿状回(DG)BDNF免疫反应性(IR)均明显增强(P<0.05);短期ECS组海马阿蒙角(CA)和下丘脑(HI)BDNF/TrkB-IR也增强(P<0.05).长期氟西汀组所有目标脑区的BDNF-IR以及Amy、Ht、CA、DG的TrkB-IR均较对照有明显增强,而长期ECS组与对照比较,只DG的BDNF/TrkB-IR均无变化,余目标脑区的BDNF-IR增强,而Ht和CA区的TrkB-IR也增强(P均小于0.05).②短期ECS组只Hc区BDNFmRNA较对照组有明显上调(P<0.05),两长期组HC区BDNF/TrkBmRNA表达以及Amy区BDNFmRNA表达水平较相应对照组均明显上调(P<0.05).而长期ECS组Ht区域BDNFmRNA则明显下调(P<0.05).结论 电休克与氟西汀治疗这两种抗抑郁措施可影响脑内不同区域BDNF/TrkB转录表达和蛋白合成,BDNF可能参与抗抑郁治疗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1].很久以来人们都在不断探求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各种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是探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客观评价参附脱毒胶囊对海洛因依赖的脱毒效应、不良反应及安全度。方法·· :按照卫生部原药政管理局制定的《抗阿片类戒断症状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纳入病例临床观察指标为《戒断症状评定量表》、《HAMA焦虑评定量表》、《不良反应评定量表》 ;实验室检查指标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尿液吗啡定性测定。结果·· :纳入病例92例。随机进入参附脱毒胶囊组33例 ,可乐定组30例 ,安慰剂组29例。参附脱毒胶囊组与可乐定组类似 ,在治疗的d1、d2、d3戒断症状快速减轻 (P<0.05) ,呈现出明显的时效关系。在治疗的d3 ,参附脱毒胶囊控制戒断症状的有效率达57.3 % ,可乐定的有效率为46.7 % ,均明显大于安慰剂的有效率6.9 %(P<0.001)。疗程结束时吗啡尿检呈阴性反应 ,停药后戒断症状无反复。参附脱毒胶囊组的不良反应总分、对血压的影响明显较可乐定为低 (P<0.05)。未发现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的明显影响。结论··:参附脱毒胶囊控制戒断症状的疗效肯定 ,与可乐定疗效相当。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干、思睡、头晕 ,多为轻度反应 ,无需处理自行消失。在治疗的初期应给予充分剂量 ,每次1.2-1.6g ,每日3次为宜。d4起可逐日减量  相似文献   
79.
强迫性神经症的睡眠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索建立强迫症的睡眠图模式。方法对30例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和血小板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测试,并与30名正常受试者进行对照。结果强迫症组多导睡眠图改变主要有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REM强度和REM密度增高,以及第1次REM睡眠时间(FRT)及其百分比(FRT%)增高等;强迫症组血小板5H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FRT、FRT%呈正相关。结论REM睡眠指标的改变可能代表了强迫症患者的某些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0.
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及其与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特点及其与阴性阳性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32例从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或停药2周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15例健康受试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WCST),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正常受试者比较,多个位点N2和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WCST中分类完成数偏少,持续错误数和总错误数增加。N2潜伏期和波幅与PANSS阳性症状分呈负相关,而WCST总错误数与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总分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中枢信息处理障碍,认知障碍与阴性阳性症状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