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目的 观察评价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es,CVHI)检测技术在社区人群中早期预警卒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北京两个社区,以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40岁以上有当地户籍且无卒中病史的常住居民作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问卷调查、CVHI检测确定CVHI积分以及2.5年卒中发病随访。观察卒中的发病情况,并结合基线时的CVHI积分值进行分析。结果 (1)基线调查2910人,随访2.5年,新发卒中病例40人。其中1590人CVHI积分值<75分,占检测队列人群的54.64%。(2)40例新发卒中中36例为缺血性卒中(90%),4例为出血性卒中(10%),其中75%的患者CVHI积分值<75分。(3)70岁以上患者占新发卒中的50%,其中90%CVHI积分值<75分。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CVHI积分值降低,卒中发病率上升。CVHI检测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早期预警卒中的筛查工具在社区人群中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人群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1987年5至7月,对在北京等5个城市社区所选取的35岁以上无卒中队列人群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1998至2000年对入选的队列人群进行全面复查,共10093例完成基线血脂调查及队列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估计基线TC和TG中、高三分位组缺血性与出血性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平均随访8年,新发卒中491例.舒张压模型调整舒张压、年龄和性别等多因素后,与低TC组相比,中、高TC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61%(HR:1.61,95% CI:1.14~2.27)和58%(HR:1.58,95%CI:1.12~2.22).与低TG组相比,高TG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增加43%(HR:1.43,95%CI:1.02~2.00).TC与出血性卒中呈负相关,与低TC组相比,中、高TC组人群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分别减少了12%(HR:0.88,95%CI:0.64~1.22)和33%(HR:0.67,95%CI:0.48~0.95).结论 血清TC和TG升高均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但TC过低却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3.
通过在一个2万人口的社区内进行的社区人群脑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探讨了在城市中建立由居民委员会—医院保健科—脑血管病专科门诊组成的三级防治网,对社区人群施行以健康教育和控制高血压为主的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社区人群内高血压患病率由17.96%降至13.83%(P<0.01).脑血管病发病率由161/10万降至68/10万,下降了58%.脑血管病死亡率由109/10万降至47/10万,下降了57%.本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中去进行预防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64.
社区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九五”期间 ,我们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心脑血管病综合性干预 ,按类试验设计评价其对社区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 ,干预后三地人群和高血压人群KAB水平均分分别净提高 6 0 1和 6 12分 ,均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人群的 3个月以内测压及规律服药人数比例干预后分别净提高 9 6 5 %和 7 33% ,前者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健康教育能提高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 ,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城市社区的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方法按类试验设计,于 1991年在北京、上海和长沙 3城市各选取 10万社区人群,开展我国社区人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性干预试验.各城市再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社区各 5万人,使得两社区框架人群年龄性别构成相似."九五"期间( 1996- 2000),在 3城市干预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预防脑血管病综合性干预措施,按类试验设计评价其对社区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影响. 结果干预后 3地人群和高血压人群 KAB水平均分分别净提高 6.01(Z=9.36,P< 0.01)和 6.12(Z=5.96,P< 0.01)分,均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人群的 3个月以内测压及规律服药人数比例干预后分别净提高 9.65 % (Z=2.49, P< 0.05)和 7.33 % (Z=1.94, P >0.05),前者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人群预防脑血管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对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尤为适合我国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66.
<正> 神经流行病学(neuroepidemiology)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我国流行病学史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青铜器上就铭刻有传染病的记载。到春秋时代,流行病学的描述更为详细。据《史记》记载,传染病的流行区域曾涉及到现今的21个省(区),南方病种为疟疾,北方为鼠疫。在疾病的防治方面,该学科为人类作出过显著成绩,如我国种痘法预防天花病,较之英国人琴纳1796年发明牛痘苗预防天花还早200余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以我国城市人口疾病死亡为例,1957年居于前3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占死亡总人数的32.3%,到1982年前3位疾病死因为:  相似文献   
67.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意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以社区高血压防治为中心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诸如社区各级领导的卫生观念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防病队伍的稳定性 ,基于城乡三级防治网的防病队伍慢性病防治技能尚有待提高 ,以及社区高血压管理及其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的难度和高血压患者对防治措施的依从性。因此 ,多层次探索有效的社区高血压干预措施尤为迫切 ,应提到议事日程。1998年 9~ 10月 ,我们对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社区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 ,结果表明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在社区内设立的咨询门诊是最有帮助的一项…  相似文献   
68.
社区人群高血压类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高血压类型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年龄≥35岁社区人群的数据资料,对36836例基线调查时测得的血压与随访3 a监测的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将新发脑卒中作为研究终点。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3.9%;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11.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为2.3%,混合型高血压(SDH)为10.5%。随访114339人年,共发生脑卒中事件356例,其中缺血性卒中240例,出血性卒中97例,未分类卒中19例,总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11.4/10万人年。SDH组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比其他组高,其发生总的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及95%CI分别为3.03(2.20-4.15)、2.66(1.81-3.90)、3.09(1.67-5.69)。SDH组男性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比女性高。结论ISH的患病率比IDH高,二者均会增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SDH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最高,应该及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北京城区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和石景山区抽取≥60岁非脑卒中人群,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随访血压值,分析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特点,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老年高血压人群(593例)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老年非高血压人群(801例)[收缩压变异性为(13.8±2.1)mmHg(1 mmHg=0.133 kPa)比(12.0±2.1)mmHg,t=-13.89,P<0.01;舒张压变异性为(9.3±1.7) mmHg比(8.6±1.8)mmHg,t=-8.45,P<0.01].男性收缩压<120、120~139、140~ 159、160~179、≥180 mmHg者分别为93、322、74、9、6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0.8±2.4)、(12.4±1.9)、(13.6±2.4)、(16.1±2.4)、(23.9±4.5) mmHg,女性分别为463、310、86、28、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6±2.4)、(12.7±2.0)、(14.2±2.4)、(17.5±2.6)、(26.2±1.8) mmHg.男性舒张压<80、80~89、90 ~99、100~ 109 mmHg、≥110 mmHg者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4±1.9)、(8.7±1.7)、(9.6±1.5)、(10.2±1.3)、(13.5±5.0) mmHg,女性分别为(8.8±1.7)、(8.9±1.6)、(9.6±1.3)、(10.7±1.0)、(15.6±0.8)mmHg.男性60~64、65 ~69、≥70岁者分别为172、129、203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1.9±2.7)、(12.1±2.1)、(13.2±2.7)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5±1.8)、(8.6±1.8)、(9.1±1.9)mmHg;女性60 ~ 64、65~69、≥70岁者分别为248、270、372例,其收缩压变异性分别为(12.3±2.7)、(12.8±2.1)、(13.4±2.6) mmHg,舒张压变异性分别为(8.7±1.6)、(8.9±1.6)、(9.3±1.8) mmHg;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P<0.01),65 ~69岁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P<0.05).无论男性、女性,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有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女性收缩压< 120 mmHg组、120 ~ 139 mmHg组及舒张压< 80 mmHg组血压变异性高于同龄男性(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水平、高龄、女性、体重指数增加、高脂血症是收缩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舒张压水平、高龄、体重指数增加是舒张压变异性的危险因素,少量饮酒则可能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平均血压水平、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脂血症、少量饮酒是老年人长时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控制血压水平是降低老年人血压变异性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了解综合干预前后社区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变化情况。方法 1991~2000年在北京、上海、长沙3个城市的干预社区采用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监测该社区人群死亡原因,与对照社区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作比较。结果 2个社区10年平均死亡率为699.8/10万,对照社区(719.6/10万)高于干预社区(681.8/10万)。总死亡率近年来都有下降,干预社区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社区。干预社区导致死亡的前3位病因分别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而对照社区的脑血管病超过了肿瘤,列第2位。2个社区的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均下降,但干预社区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社区;其他原因而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干预社区也均下降,而对照社区基本无变化。结论 对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可成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