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锥颅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术前CT定位,手术室锥颅,术后持续血肿引流,必要时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结果 302例患者,术后6h内复查头颅CT,其中291例(96.4%)穿刺准确,锥颅针位于血肿腔内,11例因锥颅针偏移行二次锥颅.引流2~7 d后血肿量减少>70%的270例(89.4%),减少50%~70%的26例(8.6%),2例(0.7%)患者术后死亡,4例(1.3%)患者术后出血增多,改行开颅手术.结论 对于生命征稳定,未发生脑疝的各种颅内出血患者,锥颅手术简单易行、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两组均以4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有理想的促醒作用,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十分常见,临床表现轻重缓急不一,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或生存质量。本文对1997年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CT和手术证实的623例急性颅内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486例,女137例,男女比例3.5:1。年龄最大90岁,最小6个月,平均(33±15岁,以青壮年人最多见,占72.8%。1.2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最为多见,共426例,占68.3%,其余依次为坠落跌伤102例,占16.5%,打击伤70例占11.2%,锐器伤19例占3.1%,其它原因例,占10%。1.3血肿类型与部位本组硬膜外血肿最多见,共253例…  相似文献   
14.
1 对象与方法我院自2001年5月~2003年12月采用YL-1型一次性微创碎吸针治疗颅内血肿205例,其中男132例,女73例;年龄6个月~83岁,平均67岁。高血压脑出血9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74例,硬膜外血肿40例。出血部位:丘脑51例,基底核区45例,脑室41例,颞顶叶45例,枕叶23例。出血量30~150 ml。入院后在床头或换药室实施手术。根据急诊头颅CT片进行测量定位,采用YL-1型一次性碎吸针穿刺,术中引出陈旧性血液15~30 ml。对颅内固态和半固态的血肿于术后每天以生理盐水等量冲洗引流,必要时采用尿激酶2~4万U加生理盐水5 ml血肿内灌注,闭管保留3~4 h后开放…  相似文献   
15.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十分常见 ,临床表现轻重缓急不一 ,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或生存质量。本文对 1 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本院收治 ,经 CT和手术证实的 6 2 3例急性颅内血肿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性别与年龄 :男 4 86例 ,女 1 37例 ;年龄最大 90岁 ,最小 6个月 ,平均 33± 1 5岁 ,以青壮年人最多见占 72 .8%。1 .2 致伤原因 :以交通事故最为多见 ,共 4 2 6例占 6 8.3% ;其余依次为坠落跌伤 1 0 2例占 1 6 .5 % ;打击伤 70例占1 1 .2 % ;锐器伤 1 9例占 3.1 % ;其它原因 6例占 1 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6月采用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9例(共20个复杂动脉瘤),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19例患者共置入SolitaireAB型支架19枚,均成功到位,17例一次释放成功,2例释放后因填塞的弹簧圈脱出于载瘤动脉而回收重新定位再释放,电解脱支架1次成功13例,2次成功6例.19例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中,14例(15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瘤颈残留,3例不完全栓塞.随访3 ~36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的动脉瘤复发3例,为原来非完全栓塞者,但无再破裂出血,余病例术后3~6个月转化为动脉瘤完全闭塞.预后良好GOS评分5分有17例,中度残疾GOS评分3分1例,1例多发2个动脉瘤者因单纯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再破裂死亡.结论 SolitaireAB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操作可控性强,疗效好,完全释放后可回收再释放是其突出的优点.死亡病例可能与不当选择使用支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采集的临床病历资料,系统总结中医诊治脑出血核心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脑出血病历筛选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选择中医诊治脑出血临床病历资料,规则化处理原始病历数据后,建立脑出血的中药饮片用药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分析目标采用频数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91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是水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配伍是水蛭和石菖蒲.结论 初步得出的血瘀髓虚证脑出血患者的中药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对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筛选中药干预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动物实验研究,制定资料提取表并提取资料,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偏倚风险进行评估,并用Rev 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Lennon评分及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研究对象为Lewis大鼠或SD大鼠或C57BL/6小鼠,均为随机对照研究,但偏倚风险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可改善模型动物Lennon评分[SMD=-1.75,95%CI(-2.54,-0.96),P0.0001],可降低血清AchR-Ab[SMD=-5.60,95%CI(-7.31,-3.88),P0.0001)]、IL-4[SMD=-2.96,95%CI(-4.69,-1.23),P=0.0008]、IL-6[SMD=-3.65,95%CI(-5.01,-2.29),P0.0001]、IFN-γ[SMD=-3.73,95%CI(-5.43,-2.03),P0.0001]、TNF-α[SMD=-2.19,95%CI(-3.71,0.66),P=0.007]含量,提高血清TGF-β含量[SMD=4.43,95%CI(1.84,7.01),P=0.0008]。结论中药可调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改善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症状。  相似文献   
19.
未来战争中核武器损伤以急性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为主 ,急性放射病 (AcuteRadiationSickness ,ARS)阶梯救治的护理方案 ,分为后送途中的护理、野战医院的护理、战区基地医院的护理、战略后方医院的护理 4个环节 ,文章介绍了各个环节护理方案的内容及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1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此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开始在全国蔓延,至2003年3月-2003年5月北京地区也开始暴发流行。非典型肺炎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迅速恶化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出现呼吸衰竭。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eme,简称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根据10个国家的3个实验室密切合作的研究结果,宣布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罪魁祸首。由于其危害性较大,以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为主要传染对象。为减少SARS传播。各医院相继开设发热门诊专门通道,以分诊病人、减少和降低感染几率。发热门诊中的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处于一个特殊环境,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军队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紧张程度,分析其原因,提出干预对策,减轻医护人员在特殊应激时期的心理负担,以稳定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