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卢靖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14-114,1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诊断正确。8例TCCF通过DSA技术,采用可脱性球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成功(成功率87.5%),1例采用弹簧圈堵塞近瘘口处血管。治疗后全部病例均获成功,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特征性眼部表现及超声、CT、MRI可确诊TCCF,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目前TCCF最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未来战争中针对以急性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为主的核武器损伤分三级阶梯展开救治的护理方案研究。认为:系统的护理方案应分后送途中的护理,野战医院的护理,战区基地医院的护理,战略后方医院的护理4个环节展开,并对各个环节护理方案的内容及实施办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抵当汤对脑出血大鼠的内质网应激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蛋白真核细胞起始因子(eIF2α)、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p-eIF2α)及特异性蛋白C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血注射尾状核的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抵当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2只。采用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eIF2α、p-eIF2α及CHOP蛋白在脑出血半暗带区的动态表达;采用Longa五级评分法对几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Billot公式计算法测定出脑出血半暗带的脑含水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p-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低;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鼠脑含水量较模型组低。结论抵当汤可以通过下调p-eIF2α及CHOP蛋白的表达,抑制与细胞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损伤,对脑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凋亡。  相似文献   
5.
根据伏邪的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总结任继学教授从伏邪论治出血性中风的学术观点、用药特点。内伤伏邪之伏热(火)、伏痰、伏瘀在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痰、热、瘀三种伏藏邪气隐匿于脑髓,遇其他诱因导致出血性中风的发生或反复发作。认为邪之去路必当通过二便而逐,在出血性中风的治疗上不仅重视给伏热(火)、伏痰以出路,而且重视伏瘀的祛除,针对祛除脑髓伏瘀的方药,提出以破血化瘀、泻热醒神、化痰开窍为法,以三化汤或抵当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所纳入3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53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方面,补阳还五汤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26,95%CI(1.20,1.31),Z = 10.05,P < 0.00001],补阳还五汤与其他中成药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1.12,95%CI(1.06,1.19),Z = 3.82,P = 0.0001];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MD = -2.55,95%CI(-3.10,-2.01),Z = 9.20,P < 0.0000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MD = -3.85,95%CI(-5.21,-2.50),Z = 5.56,P <0.00001];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MD = 6.10,95%CI(1.19,11.01),Z = 2.43,P = 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MD = 9.09,95%CI(6.95,11.23),Z = 8.33,P < 0.00001];在改善血流变指数,血清过氧化物脂质(LP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方面,因研究数量较少,可能有一定疗效。大部分研究未报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纳入研究数量及方法学质量限制,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RCT进一步提高上述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联合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院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型治疗19例(A组),联合臭氧注射治疗28例(B组),术后分别于术后立即、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其疗效,优、良评定为有效.可、差评定为无效.结果:通过1~6个月的随访疗效观察,A组有效14例,有效率73.7%,B组有效25例,有效率89.3%,两组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利用低温消融和臭氧溶核的不同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用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好重叠技术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非麻醉下应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3—10月期间所收治的29例48个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非麻醉下进行超声聚焦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治疗6个月后的肌瘤体积由(37.2±6.7)cm3、缩小至(19.5±5.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的UFS评分和QOL评分亦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UFS评分由(35.65±2.44)分减至(22.75±4.25)分,QOL评分由(76.45±9.38)分增加至(100±8.45)分.可见随时间推移UFS逐渐减轻,QOL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非麻醉下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卢靖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34-135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安全用药管理方法。方法:统计门诊开具的中药处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不良反应所涉及的器官、系统。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于皮肤及附件62例(44.9%),心血管系统40例(29.0%),胃肠道系统16例(11.6%),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16例(11.6%),呼吸系统4例(2.9%)。不良反应重度7例(5.1%),中度117例(84.8%),轻度14例(10.1%)。138例不良反应中,剂量使用不当52例(37.7%),个体差异38例(27.5%),剂型因素25例(18.1%),联合用药不当17例(12.3%),药物自身因素6例(4.3%)。剂量使用不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中药材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等安全用药管理方法,可使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景红  王卫  卢靖 《护理研究》2004,18(5):446-447
20 0 2年 11月 1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 ,此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开始在全国蔓延 ,至 2 0 0 3年 3月— 2 0 0 3年 5月北京地区也开始暴发流行。非典型肺炎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病情迁延不愈 ,部分病人迅速恶化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