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舟月骨分离模型制作新标准,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8具未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标本(肘关节以远标本),左右各4具。依次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桡舟头韧带后,将标本用夹具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参数测试仪,做模拟屈伸、尺桡偏运动,并摄腕关节中立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测量舟月角、头月角、舟月间距、桡舟间距和舟骨长度。结果随着依次切断上述韧带,舟月角、头月角分别增大至80.0°±8.7°和22.0°±7.0°,舟月间距增宽至(2.3±0.5)mm,桡舟间距增宽至(2.8±1.1)mm,舟骨长度逐渐缩短至(22.3±2.7)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舟月角>60°、头月角>20°、舟月间距> 2.0 mm、桡舟间距>2.5 mm、舟骨长度<22.0 mm时,即已达到舟月骨分离的建模标准,其中桡舟间距、舟骨长度的变化能反应舟月骨分离的损伤进程及舟骨旋转性半脱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在股骨标本中模拟C.F.P(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保留股骨颈)假体置换术及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全髋关节成形术),进行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实验并进行比较,以了解C.F.P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范围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4副8根新鲜成人股骨标本,将其作为正常组.①廊力分析:分别在股骨标本上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定300N载荷下各测点的应变值.正常组做完后,将股骨标本按左右侧分为2组,每组4根.左侧安装C.F.P.人工髋关节假体,右侧安装传统生物型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复上述实验.②疲劳实验:将安装了假体的股骨标本置于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平台上.以300HZ的实验速度对标本进行压缩疲劳实验.最大的加载载荷为0.75kN.最小的加载载荷为0.075kN.直到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为止.得出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F.P.假体组的张应力值差和压应力值差均明显小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更接近于正常组.在人体正常的循环载荷下,C.F.P.假体组中股骨标本出现裂纹破坏所需的循环次数多于传统生物型假体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与传统生物型假体相比,置入C.F.P.假体后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和传导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更符合人体生理需求.C.F.P.假体的使用寿命比传统生物型假体更长.C.F.P.人工髋关节假体适用于股骨颈完好、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尤其是年轻、运动量大且将来面临再次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73.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相继收治多个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1]。患者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病死。2020年1月7日,我国研究人员首次从患者标本中检测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疫、控制[3]。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4]。  相似文献   
74.
目的:在大肠杆菌宿主系统中表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C(PDGFC)基因全长编码的蛋白以及两个结构域编码的蛋白。方法:用PCR方法从已构建好的质粒中扩增出大鼠PDGF-C cDNA开放阅读框架片段(ORF—PDGF—C,1035bp),以及位于N端的CUB结构域(CUD-PDGF-C,333bp)和位于C端的生长因子结构域(GFD-PDGF—C,348bp),并重组入表达载体pET-24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PDGF—C融合蛋白的表达,经DS-PAGE,表达蛋白采用Western—blot用抗His和抗-PDGF—C的抗体分别验证融合蛋白表达。结果:PCR扩增的PDGFC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37℃,0.1mmol&#183;L^-1IPTG诱导6h,pET-24a-ORFPDGF-C,pET-24a-CUB-PDGF-C,pET-24a-GFD-PDGF-C融合蛋白获得优化表达;Western-blot证实融合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T-24a-ORF-PDGF-C,pET-24a-CUB-PDGF-C,pET-24a-GFD PDGF-C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这为进一步纯化该基因表达蛋白以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作者复习了1940年1月~1963年12月闻因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良性疾病而作胃部分切除的5,115例与1940年以来诊断为胃癌的1,473例。胃癌组中36例以往曾作胃部分切除术。5,115例胃部分切除组中,在余胃发生胃癌占28例(0.65%)。此28例原来的病理学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3例(11%),胃溃疡22例(78%),胃和十二指肠溃疡1例(3.5%),其余2例(7.5%)。可见胃溃疡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后,余胃发生胃癌较十二指肠溃疡者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钴纳米粒子(Co-NPs)和钴离子(Co2+)对成骨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探讨金属磨损粒子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关系。[方法]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o-NPs组、Co2+组。体外培养成骨样细胞MG-63,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Real-time PCR检测Caspase3、ATM、BAX、Bcl-2、P21等凋亡基因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TNF-α和IL-6 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高浓度Co2+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ATM、BAX、P21表达上调,而BCl-2均未发生明显上下调变化;(3)ELISA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o2+组和高浓度Co-NPs组的MG-63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表达上调,而IL-6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Real-time PCR的结果也显示TNF-α的mRNA水平上调,IL-6的mRN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4)ALP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Co2+和高浓度Co-NPs抑制ALP的表达。[结论]不同浓度Co2+和高浓度Co-NPs能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促进其凋亡,同时促进其释放TNF-α。  相似文献   
77.
2014年8月30日,在南通举办的创伤新理念和新技术讲座上,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亚太区主席、澳大利亚凯恩斯医院的Chris Morrey教授应邀就“切开复位内固定与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作了专题报告,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笔者有幸作为本次报告的翻译,受益良多。在征得 Morrey教授同意后,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供骨科同道们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的生物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具小牛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颈椎C4、5节段的活动范围(ROM) ,而后在C4、5节段制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Orion、Codman、Window钢板、螺钉固定,分别测定脊柱在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时的稳定性并与正常标本比较.[结果]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后,无论采用哪种钢板固定,其术后ROM值除侧屈时稍大外均比正常颈椎要小,在前屈时最为明显(P< 0.05);后伸时Orion固定最接近正常标本(P> 0.05),而Codman、Window与正常标本相比有较大差异(P< 0.05);旋转侧屈时3 种钢板与正常颈椎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种钢板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颈前路静力性、动力性钉板系统均能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本试验支持动力性钉板系统在颈椎前路单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中应用.  相似文献   
79.
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of treating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of AO/OTA type C with parallel-plate fixation in the age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7 to September 2008, we treated 22 cases of type C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by parallel-plating. They were 6 males and 16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70. 2 (range, 60 to 81 ) years, including 3 open fractures (Gustilo type Ⅰ) and 19 close fractures. 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5 cases of type C1, 10 cases of type C2 and 7 cases of type C3. The posterior midline approach was selected. After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distal humerus was exposed through the olecranon osteotomy or the liguliform flap of triceps brachii muscle, parallel-plate fixation was performed to fix fractures internally. All patients began functional exercise of the elbow joint from 3 day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 mean of 18 (range, 13 to 35) months. All fractures achieved complete union. The mean degrees of the elbow movement were as follows: extension was 16°(range, 0 to 50°), flexion 125° (range, 95° to 140°), supination 65° (range, 40° to 90°) and pronation 67°(range, 40° to 90°). According to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11 cases were graded as excellent, 8 as good, 2 as fair and one as poor. 86. 4% of the patients had an excellent or good functional result. Two cases reported transient ulnar nerve paralysis, 2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one delayed union and elbow stiffness,3 slight symptoms of traumatic arthritis, and 2 slight malformation of cubitus varus. Conclusions Parallel-plate fixation is a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AO type C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in the aged because of satisfactory bone healing, 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However,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fracture which may influe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operation.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比较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FHA)及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 方法在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年龄、骨折类型、受伤时间及全身情况相似而治疗方式不同的三组共182例患者,其中内固定组42例,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7例,Ⅳ型15例;FHA组64例,Garden分型:Ⅱ型16例,Ⅲ型34例,Ⅳ型14例;THR组76例,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37例,Ⅳ型20例.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扶双拐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182例患者术后获25~65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FHA组次之,THR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固定组比较,FHA组与THR组扶双拐下地时间较短[分别为(7.0±0.8)d,(8.0±0.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9%,10.5%)、再手术率较低(7.8%,5.3%)、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85.9%,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HA组与THR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FHA和THR具有扶双拐下地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合于年龄>65岁的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可作为年龄>60岁的Garden 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