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集中爆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截至2020年2月21日零时,全国共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75000余例,死亡2100人。国家已将该呼吸道疾病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由于人群对该疾病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存在长短不一的潜伏期,这些给骨科的诊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规范的诊疗流程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且增加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在此疫情之下,一线骨科医师应当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骨科接诊疾病的特征,对于就诊人员应当在积极排查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地开展诊疗。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然而,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员聚集和流动可能增加疫情反复的风险,境外疫情爆发带来的病例输入压力与日俱增.在“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要求下,如何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做到既满足患者日常诊治需求,又避免疫情扩散,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部分显微外科专家,总结、讨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行疫情防控及开展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形成专家共识:①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级别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高风险患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或延迟手术,不影响预后者应暂缓进行手术,必须实施急诊手术者,应在Ⅲ级防护下进行手术;对于低风险患者,可在Ⅰ级防护下开展各类显微外科手术.院前急救或需进行紧急手术而未完成新冠肺炎排查,未能确定风险级别者,需在Ⅱ级以上(含Ⅱ级)防护条件下进行手术.②设置过渡病房(病区),集中收治中、高风险患者.③医务人员实施分级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④中、高风险患者围术期处置应统一指挥,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指引,有序落实人员、物品及环境准备.⑤需加强医护人员新冠肺炎知识及院感培训,以及手术人员在防护条件下进行显微外科操作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潜伏期长,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以往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筛查和防护手段已经不能满足COVID-19疫情控制的需求,必须对COVID-19进行全新的认识并采取特殊的处理流程。由于骨科创伤、出血及疼痛等急性症状的掩盖,COVID-19疫情容易被忽略,使得创伤骨科门急诊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为了规范创伤骨科门急诊患者的收治,加强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本文对COVID-19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原则、疫情期间创伤骨科门急诊的管理、创伤骨科病房和手术室的防控策略、医护人员COVID-19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进行阐述,为创伤骨科患者的救治以及医护人员的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流动,但仍不可避免骨折患者、尤其是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来医院就诊。在此特殊时期,创伤骨科医师应如何在常规的诊疗方式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好创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式,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做好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流程的同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护,避免出现聚集性传播,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该文从创伤骨科医、护、患三者出发,结合多学科综合干预模式,对当前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创伤骨科患者的防治工作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湖北省武汉市向全国各地及境外蔓延[1]。2020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2]。COVID-19传染病极强,具人传人特点,发病隐匿、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无症状者亦可传染,给防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虽然在疫情期间,创伤骨科以低能量骨折为主,但在物资转运、协调疏导等工作时仍不可避免有高能量创伤骨折发生,以四肢、骨盆和脊柱骨折最为多见,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优化诊疗方案、及时施治较平时更为严格,也更加重要。在COVID-19和创伤骨科急症处理的双重考验下,《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本期刊登了多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骨科的相关文章,总结了疫情期间创伤骨科的诊疗规范,并报道了几例严重骨折、尤其是1例确诊COVID-19的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救治,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本文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创伤骨科诊疗和护理工作进行点评和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急诊创伤患者的损伤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26日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收治的22例创伤急症住院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4~66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锐器切割伤(含菜刀切伤)6例,重物压砸伤1例,机器碾压伤1例,跌倒摔伤2例,机器绞伤1例;损伤类型:高能量损伤13例,低能量损伤9例;损伤部位:上肢7例,下肢15例。医护人员诊疗过程中对于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筛查结果的1例患者采用二级防护,其余21例患者采用一级防护。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2019-nCoV的情况,总结疫情期间创伤急症的处理措施和经验。结果在诊治22例创伤急症患者期间,无一例医务人员和患者确诊COVID-19。紧急入院未做筛查的1例患者按疑似COVID-19病例对待,采用二级防护,术后排除COVID-19。结论COVID-19疫情期间,处理创伤急症的一线医务人员接诊过程均面临较高感染风险。创伤骨科急诊患者主要是交通伤和机器伤,老年患者主要由锐器切割及跌倒引起。通过完善院前筛查、选择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医护人员的防护及合理的术后病房管理和患者心理疏导,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及全国各地爆发,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确诊及疑似病例。鉴于其广泛的传染性与致病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疾病,并按甲类传染疾病管理~([1]),各个地区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积极投入抗击疫情及其防控工作中。为适应新冠肺炎疫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疫情防控期间,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收治了2例泌尿系统创伤患者(尿道外伤和睾丸外伤各1例),现将疫情防护下的处置过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男,42岁,因“外伤后导致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4 h”来院急诊,首先在急诊分诊测体温、询问接触史、地区史和呼吸道症状确定为非疑似病例后,由急诊科医师接诊,行病情评估。患者系因从树干跌落骑跨至栏杆导致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行血液系统、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查、胸部CT检查后泌尿外科会诊医师按照二级防护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12.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并向全国蔓延。相较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2019-nCoV致死率更低,但却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致病力。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936例(武汉36174例)[1];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感染3019例[2],远远超过了"非典"疫情感染人数。骨盆、髋臼骨折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病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3]。骨盆、髋臼骨折常发生于高能量损伤,容易合并大出血、重要脏器损伤等严重情况,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4]。病毒流行为疫区骨盆、髋臼骨折院前急救、急诊诊疗、手术策略、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等医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流行期间,为了降低骨盆、髋臼骨折救治过程中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相互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骨折预后水平,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统筹传染病和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方案,制定严密的诊疗计划,降低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响应党中央号召,科学战"疫",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肺炎防治和创伤救治相关诊疗指南[5,6,7,8,9,10],特制定此诊疗专家共识,以规范COVID-19疫情期间骨盆、髋臼骨折的诊疗,提高治愈率,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形成《医院参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样本采集管理专家共识》,规范采样管理.方法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综合参与采样工作的操作实践及相关专家意见建议,撰写共识初稿,并通过会议讨论及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对共识稿进行修改,形成终版共识稿.结果 专家就采样前准备,采样点、采样台设置及采样人员配置,采样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在世界多地暴发。虽然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深入,部分COVID-19患者治愈后"复阳",特别是近1个月以来,境外输入病例逐渐增多,因此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医疗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面临巨大压力。基于2016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等相关标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制定本科室"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复用器械处理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回收流程、2019-nCoV感染器械转运车处理流程"等应急预案。为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供应中心(CSSD)各项防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OVID-19 pandemic has brought the need to revisit the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orthopaedic injuries back into sharp focus. On the advent of COVID-19 pandemic, it has been acknowledged by the British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BOA) emergency COVID-19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England (NHSE) guidelines to manage urgent orthopaedic and trauma conditions pragmatically balancing optimum treatment of patients against clinical safety with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current Coronavirus outbreak has refocussed orthopaedic minds on managing many injuries conservatively, which would have otherwise been managed with operative fixations. We revisit the role of conservative orthopaedic management of fracture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and current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以预防医务人员及患者感染。方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对87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手术室加强三级防护,做好安全防护管理,包括实施手术区改造分区、医务人员培训及防护,加强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管理等措施。结果 87例急诊手术均顺利完成,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急诊手术患者的安全防护,能确保手术顺利实施的同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急诊创伤骨科诊疗行为的建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5日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资料,男71例,女57例;年龄为5~88岁,平均48.7岁。门诊处置107例;住院手术21例,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17例。记录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107例接受门诊处置的患者中,3例确诊COVID-19,3例疑似COVID-19。4例接受急诊手术的患者中,1例疑似COVID-19;17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中,1例确诊COVID-19,2例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的情况:2名护士确诊COVID-19,但均为轻症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均疑似COVID-19。医务人员感染COVID-19均发生在疫情防控措施执行之前,不排除社区感染的可能。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在做好COVID-19防控的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行为正常运转尤为重要。在COVID-19疫情期间,参与急诊创伤骨科的一线医务人员的接诊过程均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健全急诊创伤分诊流程、住院患者分类管理、住院病房优化管理、围手术期标准预防、完善落实医护防护制度、患者及陪护宣教配合等措施,可降低院内COVID-19感染发生率,在疫情期间依然可以为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