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_1(PGE_1)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高血病肾损害氮质血症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降压+PGE_1)29例,对照组(常规降压)2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Bun、Cr、β_2-MG及尿β_2-MG、尿蛋白的指标。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在治疗组中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GE_1可改善高血压肾损害氮质血症期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评价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NHU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和5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BHUT和NHUT,观察血压、心率变化及晕厥发作等状况.结果 晕厥组BHUT阳性率为14.0%,NHUT阳性率为46.0%,总阳性率60.0%;健康组总阳性率4.0%.两组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立倾斜试验(HUT)后晕厥组阳性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百分比分别为(45.9±8.6)%、(35.7±8.7)%、(37.1±8.1)%,均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 VVS可能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的结果,HUT对VV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NHUT能显著提高HUT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4.
背景 精神心理疾病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全科医师协作精神心理专科有利于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和管理,但当前其协作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障碍,仍需探索更多优化的策略。目的 分析和探索全科医师诊治门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专科协作瓶颈与策略,为其策略应用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社区精神疾病的诊治。方法 2018-01-01至2018-05-31,在Web of Science、PubMed、Elservier数据库标题检索(“mental” OR “psycho” OR “psychiatry”)AND(“primary care” OR “general practice” OR “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medicine”),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标题检索“全科”与“心理”“全科”与“精神”“家庭医生”与“精神”“家庭医生”与“心理”,获得发表时间为2014-01-01至2017-12-31的文献。剔除重复及未能获取的文献,入选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经过对文献的检索和筛选,共得到157篇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诊治的文献。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意义的文献有8篇,分别提到了全科与专科协作诊治精神心理障碍在获得临床诊治疗效、节省费用、管理疾病、降低病耻感和被歧视率、提高基层技能以及节省普通精神服务医疗资源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现况调查的文献有3篇,皆提示了当前协作不佳的现况。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策略的文献有72篇,其中41篇涉及的协作策略为系统计划、项目及模型,其余31篇涉及各种非系统性协作策略;但协作策略多处于构建阶段,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诊治对象的文献有74篇,其中涉及青少年、儿童的最多,为29篇,其余涉及各类人群。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影响因素与障碍方面的文献有16篇,其中协作影响因素包括经济、人力、药物处方和技术水平等,协作障碍涉及临床、经济、职能、法律和监管机构多个层面。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观点的文献有7篇,包括全科医师、精神科医师、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患者。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培训的文献有11篇,其对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展进行了报道和反馈,但这在实际工作中的长期应用和开展有待进一步研究。涉及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探索的文献有4篇。结论 全科医师在诊治社区门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方面与精神心理专科的协作存在问题和瓶颈,包括全科诊治不足、双方对协作诊治认知欠缺以及其他影响协作诊治的障碍多。而协作策略的方向包括项目支持和资源优化,其中项目支持需注意对协作项目的落实和持续,资源优化体现在对有限协作相关资源的合理投入和应用以及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5.
背景 随着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疾病负担增大,对当今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诊治门诊精神心理障碍具有重要价值,但当前国内的协作现况不佳。目的 了解并分析当前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诊治门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专科协作障碍,探索优化策略。方法 2018-08-01至2018-09-30选取上海市1家综合性医院(H1)、2家市区社区医院(H2、H3)、1家郊区社区医院(H4)的全科医师(n=20),以及所处区域精神心理科医师(n=10)和就诊于全科门诊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或其家属(n=30)进行访谈调查。访谈领域覆盖调查对象对于协作诊疗相关的认知、行为、态度、问题、意见5个方面,访谈持续时间为0.5 h左右,并录音记录,对录音进行电子文档转录,首先对各个问题进行第一层编码,然后对编码对应的内容进行讨论、浓缩,生成描述性标签,做进一步数据归纳和分类,进而生成主题,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访谈发言作为受访者引用。结果 (1)全科医师对协作诊疗内容具有一定认知,但是目前与精神心理专科的协作现况不佳;认为协作具有较多意义,但面临包括渠道、资源及医师和患者等困难;全科医师给出了包括协作资源、形式方面和提高医师自身专业知识的促进协作的建议。(2)精神心理科医师知晓并开展包括到社区坐诊等与社区的协作诊疗,但认为开展效果各异;认为协作很有必要,有益于处理患者的身心和家庭社会问题;精神心理科医师也提到当前协作存在着包括患者方面和社区资源配置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精神心理科医师提出协作需要更多相互学习交流、扩大宣传、平台建设等支持策略。(3)患者或其家属对协作认知少,认为可以有协作,但缺乏主动建议;大部分未接受协作诊疗,往返于多处医疗机构,治疗不规范;较依赖精神科药物,但用药不规范;对协作中社区诊治方面比较有需求,但目前存在诸如不信任全科医师、社区精神科药物缺乏或处方量小等问题。结论 当前全科与精神心理专科协作诊治门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存在医患各方信息和资源不对等、协作平台和策略未能有效落实等问题与障碍。优化策略包括:提高全科医师诊治精神心理疾病的水平;改进协作模式和渠道;落实和利用现有协作相关平台资源。其中还需注意政策鼓励和患者方面宣教。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复苏药物。方法 对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使用递增剂量肾上腺素配合渐增剂量氨茶碱治疗作为治疗组 ,设 2 1例心跳呼吸骤停使用传统剂量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分析复苏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 =9.964 ,P <0 .0 5 )。结论 递增剂量肾上腺素和渐增剂量氨茶碱配合纳洛酮的应用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与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y resuscitation,CPR)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例心搏骤停和心肺复苏患者,依复苏效果分为存活组(A组)(13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死亡组(B组)(11例),心肺复苏30min至72h后死亡。两组患者于复苏即刻、4h、12h、24h、48h、72h分别测定血中TNF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CPR后48hTNF显著升高,存活组患者于复苏后72h后即不再上升,并随着CPR的进展浓度逐渐降低。结论 高浓度TNF与SIR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动态监测血中TNF,可及早判断是否SIRS的存在,对预测抢救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应用小C臂X光机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对 4例经常规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疑诊为冠心病患者 ,采用芬兰OmegaCMS -10 0型小C臂X光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4例患者按Judikins导管法成功的完成左 -右冠状动脉造影术 ,手术X线透视时间为 1~ 3min ,优维显造影剂总量为 2 0~ 3 0ml。术中有 1例右冠状动脉中端痉挛出现心绞痛 ,经硝酸甘油静滴后缓解 ,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认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小C臂X光机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和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9.
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溶栓治疗中,确实发现有部分患含服心痛定后心绞痛很快缓解,心电图ST段骤然下降以及心肌酶峰值提前。  相似文献   
40.
<正>WHO提出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技能,即:①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提供治疗、预防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③能从伦理学、费用效果和对病人的最终利益去考虑新技术的合理应用;④能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需要;⑤能同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这一观念已被全世界医学教育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