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探讨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变化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19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9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静息态f MRI数据。运用DPARSFA软件对数据进行后处理,运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观察脑干梗死脑区活动情况,分析桥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的相关改变,运用Rest1.8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FF显著降低区域包括扣带回、两侧顶下小叶、两侧楔前叶、小脑及右侧海马,ALFF显著增高区域包括两侧额上回、中央前回(背侧额前叶)、左侧丘脑及尾状核。结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活动存在异常,背侧额前叶及丘脑活动升高,提示脑干梗死后脑功能网络的重构或代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2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移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首先抽取移植组患者骨髓并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待培养细胞达到治疗要求时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共进行4次细胞移植治疗,每次间隔5~10d。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2组患者CNS、NIHSS、MBI、上肢FMA及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4周及治疗后3个月时移植组患者CNS评分[分别为(26.20±1.39)分、(17.14±1.64)分]、NIHSS评分[分别为(11.52±1.23)分、(9.51±1.05)分]、MBI评分[分别为(53.55±1.75)分、(60.09±2.17)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4.60±2.08)分、(48.49±2.76)分]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3.70±2.05)分、(30.41±2.32)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移植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42例肺性脑病患者脑血管舒缩自动调节功能(VMR)情况。结果轻、中、重型PaCO2升高(F=87.5,P<0.01)而脑血管舒缩自动调节能力不能随着增强(F=2.36,P>0.05)。说明在肺性脑病时,VMR功能受到损害。由于此原因,使脑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性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磁共振波谱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2例脑出血14d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MRS检查,观察血肿周围迟发性脑水肿组织的MRS谱线,与脑出血后1周水肿的谱线进行对照研究,定量分析相关代谢物峰值的变化。结果:9例患者获得满意谱线,14d时血肿周围水肿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较7d时显著降低[(13.7±3.2)%对(18.34-4.4)%,P〈0.05]。7例检测到乳酸峰,8例患者检测到甘露醇峰。结论: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区MRS的NAA/Cr降低和乳酸峰的出现表明水肿区神经元受损或缺血,迟发性水肿区甘露醇峰的存在在迟发性脑水肿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局部血脑屏障破坏。  相似文献   
85.
1966年pollare等首先提出了高血压与血清胰岛素关系,国内尚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报告。为了探讨国人血浆胰岛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我们测定了患者血浆胰岛素,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1991年8月~1992年2月住院病人,均为原发性高血压Ⅰ-Ⅲ期,摒除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86.
河豚毒(tetrodotoxion,TTX)为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TTX中毒后,发病潜伏期短、病死率高。毒素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传导障碍。患者首先发生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但关于TTX中毒后患者电生理改变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观察并分析了41例TTX中毒患者的电生理改变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0-01/2004-01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对50例患者的病原学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5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多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0.9%,革兰阳性球菌占44.6%,真菌为4%。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占首位,耐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抗菌性最强,其次为含有内酰胺酶抑治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环丙沙星;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大部分是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依据细菌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经验性药物,控治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出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树交状细胞亚群CD11c 和CD123 , 探讨其与肝功能损伤及抗线粒体抗体亚型 2(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40)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CD11c 和CD123 比例, 以4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CD11c 和 CD123 树突状细胞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 AMA-M2抗体产生的关系.结果:PBC患者外周血CD11c 和CD123 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87 2±0.008 2 vs 0.169 0±0.011 3,P<0.01;0.034 9±0.004 9 vs 0.064 3±0.005 4,P<0.01).肝功严重损伤的 PBC患者外周血CD11c 及CD123 比例显著低于轻度损伤者(0.071 6±0.007 3 vs 0.124 2 ±0.0094,P<0.01;0.042 6±0.005 9 vs 0.061 7 ±0.006 1,P<0.01).AMA-M2 患者外周血 CD11c 和CD123 比例显著低于AMA-M2- 患者(0.076 1±0.005 1 vs 0.096 5±0.008 3, P<0.05;0.046 6±0.006 9 vs 0.063 1±0.005 7, P<0.05).经动态观察发现,同一PBC患者经过治疗后CD11c 和CD123 比例增加,特别是 CD123 明显高于治疗前(0.058 3±0.004 9 vs 0.032 1±0.004 1,P<0.01).结论:PBC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 CD11c 和CD123 比例与肝功能损伤和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有密切关系.CD11c 和 CD123 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肝功能损伤和病情发展及血清抗AMA-M2抗体产生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29例门脉性肝硬化作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肺内右→左分流占总肺血流的百分比(Qs/Qt)测定,从而探讨了肝硬化合并肺内真性分流的关系,阐述了发病机理,对治疗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0.
脑出血是人类主要致死症病之一,死亡率24.5%~84.6%,其治疗分三种,内科保守、外科手术、锥颅血肿抽吸。前二种疗效不理想,手术创伤大,我院自1997年5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40例,并经ADL评分,结果死亡4例,死亡率仅10%,ADL评分明显优于内科保守组,残废申明显降低,且血肿于一周内吸收达80%以上,疗效明显,操作方便、安全,为脑出血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