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癫痫手术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癫痫患者术后仍需服用一定时间的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AEDs),甚至会是长时间服药.本文从癫痫患者术后服药时间和方法,术后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癫痫术后减、停药与癫痫复发的关系等方面,根据近5年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的非对称性强直姿势发作,并且由"M2e"转变为"4"字征,类似于额叶癫(癎),头皮脑电图发作起始位于额叶,而头核磁共振(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提示顶叶病灶,并经颅内电极证实,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发作显著减少.现报道1例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73.
脾脏因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及组织特性,是临床上最易受到损伤的腹部脏器之一,约占整个腹部钝性损伤的20%~46%,病死率约3%~23%;合并脾蒂或大血管损伤者,往往伴有全身多发伤,病死率可高达70%;医源性损伤造成无辜的脾切除也常见。脾是人体内的重要脏器之一,在处理脾损伤时,应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制定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术式。近年来临床主张实施保脾手术,脾部分切除术是新兴的保脾术式之一。我院2000年8月~2007年8月对15例Ⅱ~Ⅲ级脾外伤施行脾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发作期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及表皮肌电图(EMG)联合监测在诊断和鉴别以点头发作(head nodding attack)为临床表现的癫痫的意义。方法:应用64道尼高力-one视频脑电图仪记录长时间V—EEG并同时在目标肌肉皮肤上安装盘状电极同步记录表面EMG进行分析。人组标准:①明确是癫痫患者;②V—EEG监测后明确癫痫发作临床表现符合在坐位表现为点头,伴或不伴其他临床表现。结果:9例患者共记录到107次临床发作:轴肌强直发作19次,短暂性强直发作8次,不典型失神发作1次,典型失神2次,全面性强直发作2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次,轴肌肌阵挛发作23次,眼睑肌阵挛11次,肌阵挛失神发作26次,肌阵挛失张力发作3次,失张力发作2次,右侧上肢肌阵挛发作1次,强直性痉挛发作5次。发作时临床表现符合坐位点头动作的共86次发作。结论:发作期同步视频EEG—EMG能明确诊断并鉴别以点头发作为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类型,如轴肌肌阵挛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肌阵挛一失张力发作、失张力发作、痉挛发作、强直痉挛发作及短暂性强直发作;癫痫患者行头皮V—EEG监测时同步记录表面EMG,从时间及空间参数上有助于量化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视频分析有助于鉴别临床表现以点头为主的癫痫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利胆汤对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大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Wistar大鼠60只,3月龄,雄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胆宁片组、利胆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分别于术后立刻、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4个时间点收集大鼠胆汁,以及检测大鼠胆总管压力;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9%的氯化钠;胆宁片组灌胃给予胆宁片0.5 g/(kg.d);各利胆汤剂量组:6,12和24 g/(kg.d),灌胃给药3天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病理形态;ELISA检测的方法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Q-PCR法检测大鼠肝脏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表达.结果:利胆汤能明显的降低血清细胞因子IL-6(P<0.05)、TNF-α的表达(P<0.0l),并且明显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P<0.01).结论:利胆汤能够改善大鼠急性重症胆管炎所致的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IF和TLR4的表达和下调IL-6,TNF-α的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的纤维性增生,引起神经系统进行性损害,临床常见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麻痹。对一些病因不明确的增生性硬脑膜炎,称之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可以引起整个颅内硬脑膜弥散性或局灶性损害,通常影响到大脑镰、小脑幕、鞍旁和海绵窦。临床表现和放射影像学与颅底脑膜瘤相似,大脑表面的局灶性硬脑膜增生少见,诊断上需要排除其他已知的可以引起硬脑膜增生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77.
严重的脑卒中(俗称中风)对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小中风”却要“温柔”得多,只有短暂的肢体麻木,或者说话不利落,症状转瞬即逝。但这“温柔”的背后,却潜藏着“大中风”的危险。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究rPA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贵州益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6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PA溶栓治疗,通过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4h NIHSS评分及患者3个月的Rankin改良评分(mRs),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56例患者中,13例(23.21%)病人3h内溶栓,43例(76.79%)病人3~6h内溶栓.溶栓后24h NIHSS评分42例(75%)>4分.3个月后完全恢复(mRs评分<3分)分别为40例(71.43%).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rPA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于急性脑梗死后3h内与3~6h行rPA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79.
棘波触发平均肌电图新参数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实定量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MUP)新参数的临床神经生理意义,探讨对神经原性损害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棘波触发平均技术,在轻度用力肌肉收缩下记录胫前肌、拇短展肌、股四头肌神经病组的1743个MUP,正常组的1903个MUP,并对多项参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单一参数分析中,面积、波幅、时限可分别判别80.0%~82.1%,77.4%~78.1%,66.9%~73.6%的神经病组MUP。两项参数组合,包括波幅和面积:波幅比值组合,波幅和时限组合,判别敏感性比其原参数明显增加,可分别判别79.0%~82.3%,80.7%~82.8%的神经病变组MUP。简化的此种组合判别方程,2×Lg(波幅)+Lg(面积/波幅)-4,形成大小指数;5×Lg(时限)+3×Lg(波幅)-10,形成宽度-高度指数,与其原始方程具有相同的判别作用,可以替代原始方程。结论这一分析结果与传统肌电图或新近的模式匹配肌电图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0.
报道了954例急性期(发病后平均2.95天)住院病例的高血糖与急性脑卒中关系的分析结果。入院后空腹血糖水平和病情间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脑卒中急性期应激状态下反应性血糖增高存在的可能性。去除有糖尿病史的病例后,此种相关显著性进一步增加(u=2.06)。入院24小时内血糖水平和脑卒中近期预后间也存在着明显相关性,去除有糖尿病史的病例后,此种相关性进一步增加。此发现证实了高血糖对急性脑卒中的不利影响,但在血糖增高预后差的病例中,并不排除病情严重程度本身既导致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又对预后具有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入院血糖水平与急性期病情、急性期病情和近期预后之间的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支持这一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