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附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50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其中45例行根治术,5例行结肠造瘘术。作者提出选择不同术式的原则,并比较了所采用术式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生儿期行根治术的有利条件,硅油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有防止肠粘连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儿童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隐匿性阴茎的发病因素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总结5年来32例隐匿性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茎浅筋膜发育异常,22例患者行阴茎海绵体松解牵拉术,10例行Maizels术。术后随访4个月~5年,3例术后出现龟头及包皮缘水肿,经温盐水坐浴及理疗于手术后1月内消退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海绵体部分回缩。31例患者手术后龟头显露良好,阴茎较术前平均延长2.2c(m勃起状态)。结论:隐匿性阴茎的形成与先天性阴茎浅筋膜发育异常有关,彻底解除皮肤浅筋膜纤维索带,将阴茎根部白膜牢靠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家兔硬膜外瘢痕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耳白品系家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制作家兔L6椎板切除模型,分别在硬膜囊周围滴加生理盐水、三七浓缩液、透明质酸钠、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各0.5ml。各组于术后1、2、4周取手术局部硬膜外瘢痕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ox-2 mRNA和CTGF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2周时D组硬膜外瘢痕中Cox-2 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2、4周时较1周时及A、B、C组4周时较2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D组2周和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CTGF mRNA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降低(P<0.05);2周时D组较其他各组均降低(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C组2、4周及B组4周较1周时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各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TGF-β1抗体的表达B、C、D组较A组及D组较B、C组均显著减少(P<0.05),2周时D组较A、B、C组均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2周与1周时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周时较1、2周时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4周时各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明显抑制硬膜外瘢痕组织中与成纤维细胞增殖相关的Cox-2、TGF-β1、CTGF的表达,其作用优于单独使用三七浓缩液或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34.
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 胆道重建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得到国内外一致公认,但术后的胆道逆行感染仍是研究的重点. 我院于1994/2002年以空肠间置.胆道重建为基础,在十二指肠内开口处制作内括约肌,以期达到预防逆行胆道感染的目的,通过对11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肝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患者57例,分为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组(A组)23例和直接手术组(B组)34例,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30 d内死亡病例。其中输血人数、住院天数、胆漏在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循环系统并发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83.3%,60.2%,37.5%,而B组分别为84.8%,68.2%,32.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评估肝脏转移瘤可切除的患者,如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可直接手术治疗,这样可减少相应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27例,采用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治疗方法.HIPEC采用奥沙利铂350mg溶于右旋糖酐4000ml中,加热至41.5~42.5℃腹腔内循环灌注40~60分钟.结果 25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2例因术中腹膜种植转移,行肿瘤切除加腹膜种植灶细胞减灭术,全部病例均完成术中HIPEC.治疗后5例体温超过38.5℃,4例血压低于100/60mmHg,6例心率大于100次/分,少数患者血液指标轻度异常,相应治疗后均于5~7天内恢复.术后并发出血1例,肠粘连梗阻1例,伤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中位随访28个月,死亡7例,2例死于腹腔及全身转移,4例死于远处脏器转移,1例因非肿瘤原因死亡,根治性手术病例总的1、2年生存率88%(22/25)和76%(19/25),胃癌术后1、2年生存率为90%(18/20)和75%(15/20).结论 根治性手术联合HIPEC疗效好,并发症少,是防治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提高生存率理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小儿生殖细胞肿瘤(GCT)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G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5月至9岁,其中卵巢肿瘤14例,睾丸肿瘤6例。结果:2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5年,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脾脏及肝脏先后出现转移灶,已再次手术。10例恶性卵巢肿瘤术后行PEB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结论:小儿GCT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以腹痛、腹胀、下腹部、盆腔及睾丸包块为首发症状。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组织级别有关。分期越早、级别越低,患者预后越好。早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需要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SP前体前速激肽原mRNA(PPTAmRNA)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先天性巨结肠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观察了PPTA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及"正常"对照患儿结肠组织的表达。结果:无神经节细胞的巨结肠狭窄段PPTAmRNA无表达,扩张段与"正常"对照PPTA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移行段PPTAmRNA表达较扩张段与"正常"对照减少。结论:PPTAmRNA可能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巨结肠症与结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肽能神经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2)和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rintSO2)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rcSO2和rintSO2对NEC早期预警及手术干预时机的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96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三组:对照组49例,未发生NEC;疑似组14例,疑似发生NEC;NEC组33例,患有NEC。其中NEC组再根据是否手术分为两个亚组: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14例。观察三组不同临床分期早产儿的rcSO2和rintSO2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Bell分期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SO2、rintSO2预测NEC发生和手术时机的价值。 结果(1)疑似组和NEC组rcSO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E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F=19.952~43.865,P<0.05)。rcSO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2水平随Bell分期的升高而逐渐降低(F=5.298~12.866,P<0.05),并与Bell分期呈负相关(P<0.05)。当rcSO2<74.3%,右侧腹rintSO2<75.4%时,两者预测NE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17,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8%、84.8%和81.8%、76.9%,诊断效能较高。(2)NEC手术组患儿rcSO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2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组(t=2.341~4.815,P<0.05)。当rcSO2<72.4%,右侧腹rintSO2<71.5%时,两者预测NEC需行手术干预的AUC分别为0.755、0.729,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6%、79.4%和75.8%、66.7%,诊断效能较高。 结论rcSO2和rintSO2水平变化与NEC患儿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两者水平变化对早期预警NEC发生及手术干预时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0.
患儿 女,6个月,体质量5. 4 kg. 因先天性心脏病于外院就诊,诊断: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术前X线胸片提示心影增大,双肺纹理增浓,符合先心病表现(图1).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过程顺利,术后16 h脱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