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外症状发病机制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通常还累及消化道外的咽喉部、肺部等,表现为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哮喘等。GERD消化道外症状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反射、气道微吸入、反流物直接刺激以及神经肽的参与等。其诊断与治疗更存在不少难度,故而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2.
高血脂是临床常见问题 ,其病因除原发性高脂血症外 ,还有一些继发性因素如肝内胆汁淤积、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当这些继发性病因症状不明显的时候 ,往往容易被临床医师疏忽 ,造成误诊、漏诊。1 临床资料例 1.患者女性 ,5 0岁。于 2 0 0 2 - 10入院。入院前 1个月体检发现血总胆固醇 (Tchol)为 7 2 8mmol/L(正常值 2 8~ 5 85mmol/L) ,甘油三酯 (TG)为 1 5mmol/L(正常值 <1 8mmol/L) ,外院按高脂血症予普拉固等降脂药物治疗 ,入院前 1周患者自觉乏力、纳差 ,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78U/L ,天冬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口服给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共观察200例病人(男119例,女81例),平均年龄(54.4±12.8)岁,其中雷贝拉唑组100例(2例操作失败);法莫替丁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三组在疾病分布、胆管及胰管显影情况和十二指肠显影等方面有可比性.结果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3h雷贝拉唑组为37.5%,法莫替丁组为42%,空白对照组为46.0%;12h雷贝拉唑组为36.7%,法莫替丁组为36%,空白对照组为48.0%;24h雷贝拉唑组为17.5%,法莫替丁组为22%,空白对照组为36.0%;48h雷贝拉唑组为6.1%,法莫替丁组为12%,空白对照组为26.0%,24h开始雷贝拉唑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RCP术后疼痛超过12h的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11.2%,法莫替丁组为16.0%,空白对照组为26%.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2%(2/98);法莫替丁组为4%(2/50),空白对照组为10%(5/50).结论雷贝拉唑能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缩短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时间,使用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33岁。因“胸骨后疼痛伴进食困难、消瘦4个月”于2004-05-04以“食管溃疡性质待查”收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痛,夜间明显,伴进食困难,有哽噎感,4个月来体重减轻15kg,无发热、反酸,无呕血、黑便。在当地医院及我院胃镜检查均示食管巨大溃疡,多次病理  相似文献   
65.
非糜烂性反流病内脏高敏感的外周与中枢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腔内气囊扩张刺激-脑诱发电位(ED-CEP)的特征及其食管黏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表达的改变,探讨NERD内脏高敏的机制。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2004-10—2005-03NERD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者12名,采用ED-CEP技术记录分析CEP的变化,并观察远端食管黏膜组织中CGRP、S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分布和表达。结果NERD患者CEP波形变异性大,其N1、P1、N2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CEP的P1-N2峰间波幅也明显增加[(7·8±3·2)μV对(6·2±1·9)μV,P=0·03]。其远端食管黏膜的CGRP、SP阳性产物OD值分别较对照组升高[(0·46±0·16)对(0·23±0·10),(0·42±0·12)对(0·29±0·05)](P<0·05)。结论NERD患者ED-CEP和食管黏膜中CGRP、SP的表达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提示NERD患者的食管-中枢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存在一定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和正常人食管扩张刺激(OD)-脑诱发电位(CEP)的特征及食管酸灌注后 CEP 的改变,探讨 NERD 患者食管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21例 NERD 患者参与试验;采用 Synectics 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和带有低顺应性气囊及多个灌注式压力通道的导管给食管以时相性扩张刺激和酸灌注;利用食管气囊扩张术检测受试者食管最大耐受痛阈,用75%最大疼痛耐受容积作为诱发刺激的强度(刺激频率为12次/min,连续64次);采用 OD-CEP 系列技术记录并分析食管酸灌注前后 NERD 患者和正常人 CEP 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食管时相性机械扩张刺激诱发出可识别、可重复、多峰的 CEP 波形,以 NP 型为主。正常对照者 N1、P1、N2波潜伏期分别为(246±77)、(388±84)和(502±78)ms,NERD 患者 CEP 波形变异性大,其 N1、P1、N2波潜伏期分别为(192±46)、(293±76)和(440±79)ms,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值均<0.05);P1-N2峰间波幅明显增加[(6.2±1.9)μV 比(7.8±3.2)μV,P<0.05]。食管酸灌注能明显缩短 NERD 患者 N1、P1、N2波潜伏期,与酸灌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且酸灌注后 NERD 患者 P1-N2皮层波幅值较酸灌注前显著增加(p<0.05),健康对照组除 CEP 的 N1波潜伏期较对应基线值显著降低(P=0.05)外,其余 CEP 参数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NERD 患者存在食管对机械和酸刺激的高敏感性及食管-中枢内脏感觉传导通路失凋。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9例PIH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及39例正常孕妇血清cTnI和Mb的含量.结果:PIH伴蛋白尿组血清cTnI和Mb显著高于PIH不伴蛋白尿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且随病情加重其值升高,PIH不伴蛋白尿组与正...  相似文献   
68.
1 鉴别分析 患者胸闷、憋气2天,并于活动后反复发作入院,应考虑的疾病。  相似文献   
69.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通过对14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分析,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0年至2004年间经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3851例,按LA分级系统分级,对其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内镜表现以及部分患者进行的食管动力检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间RE占总胃镜检查人数的2.95%,而2000年至2004年间达4.25%。RE的男女性别比为3.4:1。近4年原发性RE发病年龄为(53.9±14.5)岁,其中A、B级者85.8%,C、D级者仅14.2%。RE患者行24 h食管pH、胆汁监测的pH<4时间百分比、光吸收值≥0.14时间百分比等均明显异常, 且在轻、重度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反流症状者占67.23%。反流症状的发生率在轻、重度患者中无显著差异,但相对高龄、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等在重度RE中的比例明显较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在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仍以轻度RE为主,老年男性、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重度RE的危险因素,酸反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对反流症状识别率的提高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使大多数的人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从中总结出护理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最近我科室进行的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从对各位患者的护理中了解到对患者最有效和最好的护理方法.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