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 摸清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水源水中放射性本底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源水的放射性风险。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源于"广东省饮用水水源水放射性水平调查",调查综合考虑广东省各地市地质条件,人群饮用水密集程度等,设置采样点,采集2016年丰、枯水期的水源水样品进行放射性分析,本文整理汇总调查中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水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数据进行放射性水平的分析。结果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的总体水平为,总α放射性0.022(0.008~0.037)Bq/L,总β放射性0.088(0.062~0.114)Bq/L[M(P25,P75)]。结论 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水源水中的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总α、总β放射性指导值,可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应用于人群接触环境铅污染筛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以紫金县某电池厂附近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2~3 mL,采用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测定ZPP、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儿童以血铅含量≥100μg/L、成年人以≥400μg/L为慢性铅中毒判定标准。结果共调查946名居民,其中1~13岁儿童174人、16~87岁成年人772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率为14.9%(26/174),儿童ZPP含量中位数为0.78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47.675μg/L,儿童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含量超标率为9.5%(73/772),成人ZPP含量中位数为0.740μmol/L,血铅中位数为69.572μg/L,成人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弱相关关系(r=0.344,P〈0.05)。儿童血铅高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呈较强的相关关系(r=0.530,P〈0.05),儿童血铅低水平组(血铅〈100μg/L)ZPP含量与血铅含量的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血铅高水平组(血铅≥400μg/L)和低水平组(血铅〈400μg/L)的ZPP含量与血铅含量均具有相关关系(r分别为0.566、0.142,均P〈0.05)。结论成人血铅或儿童血铅水平较高时,ZPP可以作为环境铅污染人群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血清锌与血浆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凡  夏可顺 《上海医学》1997,20(2):107-108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比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和健康女性树突细胞(DC)表面Dectin-1受体信号传导及功能的差异,分析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可能原因。 方法 提取1例RVVC患者和1例健康女性的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DC。DC与白念珠菌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面CD83、CD86和CD80表达水平,分析细胞的成熟率;Western印迹法测定DC的Dectin-1、酪氨酸激酶(Syk)和CARD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DC分泌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2水平。 结果 与健康人DC相比,与白念珠菌共培养24 h后,该RVVC患者DC表面CD83、CD86和CD80的表达活化不明显。与健康人DC相比,与白念珠菌共培养2 h后,RVVC患者DC表达的Dectin-1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磷酸化Syk和CARD9活化障碍。与健康人DC相比,与白念珠菌共培养6 h后,RVVC患者DC分泌的IL-23、TNF-α和IL-12升高也不明显。抗人Dectin-1抗体对RVVC患者DC的Syk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和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都没有进一步抑制作用。 结论 该RVVC患者DC的Dectin-1受体信号传导通路障碍,导致DC成熟率降低,分泌的IL-23、TNF-α和IL-12降低,使得宿主黏膜抗念珠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55.
阴道分离的念珠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女性阴道黏膜所致的不同表现与其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NCCLSM27-A方案推荐的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对来自外阴阴道念珠菌健康携带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8种抗真菌药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MIC值几乎均比白念珠菌高。来自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菌株MIC值较高,而健康带菌者菌株的MIC值较低。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复发组,健康带菌者来源的白念珠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未见有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中应重视非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长期或间断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能诱导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6.
57.
HIV-1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 - 1是一种人类的慢病毒 ,即可长期潜伏 ,又可迅速破坏其宿主。HIV - 1复制的多变性可能是其独特的转录调节机制决定的。HIV - 1基因的转录调节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 ,包括细胞基本转录因子、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指导的与转录效率有关的转录因子、Tat蛋白、HIV - 1基因组 5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应激活应答元序列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8.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浅部真菌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测浅部真菌病病原真菌的方法.方法采用蛋白酶K消化法和煮沸法处理临床标本,从中提取致病菌DNA,然后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进行PCR扩增检测,并与直接镜检和培养法作对比.结果共收集112例临床标本,PCR检测、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敏感性分别为80.7%、96.5%和70.2%,特异性分别为100%、89.1%和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2%和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1%和76.4%.PCR方法在24 h内即可完成从标本处理至结果判读的全过程.结论PCR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比培养缩短了近2周的时间,为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浅部真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HIV—1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IV-1是一种人类的慢病毒,即可长期潜伏,又可迅速破坏其宿主。HIV-1复制的多变性可能是其独特的转录调节机制决定的。HIV-1基因的转录调节过程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细胞基本转录因子、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指导的与转录效率有关的转录因子、Tat蛋白、HIV-1基因组5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应激活应答元序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与Na+ K+ ATP酶之间的变化和联系。方法 采用核孔滤膜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 ,应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结果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Na+ K+ ATP酶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红细胞膜上Na+ K+ ATP酶活性改变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